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衢州市是一个山区市、林区市,农村人口的60%以上生活在山区.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靠林业。“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林业建设作为加快山区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重点,坚持生态与产业并重的方针,抓生态公益林、建绿色特色基地、促进林业产业发展,为新山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南方农村》2007,(3):18-18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今年3月30日在省委党校与参加全省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示范班的学员进行座谈时,勉励全省农村党支部书记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他说,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建设一个好的党支部,关键在选出一个好的党支部书记,关键在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国各地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谋划打造农村特色产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漳州食用菌有市场、有技术、有基础、有效益,是一个极具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十一五”期间,做强做大食用菌产业,将又好又快地推进海峡西岸漳州社会土义新农村建设。[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又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我认为,要防止“三个偏差”。一是防止把新农村建设理解为建设“新村”,单纯地搞基建工程;二是防止就农村抓农村,新农村建设不是一个部门或一级政府的事,有关部门都应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同时还应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是防止新农村建设“口号化”和“一阵风”,要坚决制止把这项工作当作政治运动或“面子工程”、  相似文献   

5.
新浜镇位于松江区西南端,是上海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镇之一,同时也是本市“三农”工作综合试点区和上海松江现代农业园区重点建设单位之一。全镇区域面积44.74平方公里,现有农地面积39904亩,2008年水稻种植面积26494.31亩。2008年实现增加值16亿元,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910万元,占全镇增加值的4.3%,财税总收入完成3.6亿元,  相似文献   

6.
一、农村安全饮水建设需要多渠道筹措资金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2791万人,农户705万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我省农村饮水安全总体规划要求“十一五”期间,将解决650万农村群众饮水困难的问题,使全省农村安全饮水人口达到2120万人,占全省农村总人口比例由“十五”末的53%提高到76%,农村自来水人户率由34.4%提高到45%。  相似文献   

7.
迭州市位于四川省东部大巴山南麓,地处嘉陵江上游、川渝鄂陕结合部,山区和皇陵面积占幅员面积比重大,是一个林业资源大市,但林业产业发展却相对滞后,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统筹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的协调发展.推进林业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认真制定和实施“十一五”期迭州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对于实现全市林业跨越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我们党的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是我国农村又一次深刻的社会经济大变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我国农村建设与发展中的体现,同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进程中,我们也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行动纲领,也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特征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概念和目标,是在新的经济建设进程和历史背景下,中央采取综合手段,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战略决策,也是“十一五”规划建议最突出的一个亮点。与以往中央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目标和方法相比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0.
张君娟 《浙江林业》2004,(11):10-11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是山区工作的重点,解决山区“三农”问题较有效的方法是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加大山地练合开发力度,加速林业产业化经营。如庆元县,全县土地总面积284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4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5%,笔者在今年暑期对该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林  相似文献   

11.
2月21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徐荣凯在曲靖市调研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他强调,“十一五”期间,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全省工作的重点和“三农”工作的核心,围绕增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缩小差距的思路,切实强化各项措施和支撑体系,确保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相似文献   

12.
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列为“十一五”规划的首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基本路径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十一五”期间中国农村政策的目标和政策选择,也是各地抓“三农”工作的一个总的方向和目标。农民增收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这是粮食部门服务于“三农”,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和指导方针。现结合定陶县粮食局的成功做法,浅谈粮食部门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必须始终不渝地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在工作中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同时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以民为本谋开局--宿迁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战略任务,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时代特征。宿迁作为农业大市,必须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特征,以发展为中心,统筹城乡发展,在城乡互动中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坚持以发展农村产业为首要任务,让农民致富有门路发展农村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只有发展富民产业,增强农民的经济能力,才能给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之源。近年来,我们从现实基础出发,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未来一个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政策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指出,“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生产水平、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现实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十五”期间是河南林业生态建设持续稳健发展的重要时期,以投资体制、林权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为动力的林业内源式发展为林业生态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林业生态建设使山区自然植被得到初步恢复.城乡绿化明显改善.为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为“三农”工作指明了今后发展的方向。社会各界迅速行动,在全国形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讨论和建设的热潮。从本期起,我们新推出“新农村建设”栏目,及时报道各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产生的新典型、新做法、新经验,如实反映农村中出现的新风貌、新气象,总结建设和发展的规律,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9.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6,自引:4,他引:56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深远意义刚刚闭幕的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的要求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个总题目下,一共写了5条内容。这5条内容都是围绕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作出的具体部署。在进入“十一五”的时候,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根据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发展的需要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我们搞农业经济工作研究的同志们感到很振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深远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粮食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认真分析一个区域的粮食问题,对于确保该区域粮食安全极为重要。笔者针对垦利县粮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认为粮食储备工作在服务该县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