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招标》2013,(19):12-13
非典、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禽流感、雅安地震……在一次次灾害面前,紧急采购这个名词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在灾害的"锤炼"下,我国的紧急采购工作开始迈向制度化。紧急采购制度化趋势初显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且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再加上一些其他突发性事件,灾害常常不期而至,紧急采购需求也随之而来。《政府采购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对因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所实施的紧急采购不适用于本法"。  相似文献   

2.
1.要注意防止地震次生灾害。所谓地震次生灾害,主要是指地震后引起的水灾、火灾以及有毒气体蔓延等等。很多经验表明:次生灾害往往比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大得多。  相似文献   

3.
招投标动态     
《中国招标》2008,(21):55-57
重庆:招标办采取措施落实抗震救灾工作"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重庆市招投标管理办公室贯彻全市抗震救灾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针对本次特大地震灾害对重庆市桥梁、水库、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地质灾害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中国也难以幸免.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引起全世界的震惊,此后各种地质灾害及次生灾害在我国一些地方接连不断.尤其是今年,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超过历史同期数倍.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8月8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山洪泥石流灾害也接踵而至……频发的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其重大的损失.但面对灾害中国党、政府和全国人民表现出的顽强斗志、敢于奉献乐于奉献的精神,一次次救灾行动的胜利、灾后重建的成果,体现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天地肆虐,生民之痛,实为国殇。地震发生之后,作者随国务院有关领导和部委两次赴汶川,实地考察和调研地震对四川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这次地震,既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对中国社会的一次考验。本文的主要目的,一是建立一个系统评估灾害的基本框架,分析地震对四川以及中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二是分析由地震引发的几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三是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基本框架下,针对灾后恢复重建提出几点建议。地震已过,但留给我们如何识别、防范、预警和应对灾害的建设性课题,是需要长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吕阳 《辽宁经济》2009,(2):43-43
巨灾是可能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的灾害。地震、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给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的灾害。近年来.因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巨灾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商,损失越来越大。2008年初我国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而汶川地震的直接损失高达8451亿元。每年我国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约650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6%。  相似文献   

7.
《中国招标》2008,(24):4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全国多个省市震感明显,人员伤亡惨重。这场罕见的灾害,是对中华民族的又一次磨砺。这是一场无路可退"的战争"。所有人的心,无时无刻不被来自地震灾区的消息牵动,无时无刻不惦念着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全国多个省市震感明显,人员伤亡惨重。这场罕见的灾害,是对中华民族的又一次磨砺。这是一场无路可退的"战争"。所有人的心,无时无刻不被来自地震灾区的消息牵动,无时无刻不惦念着  相似文献   

9.
《中国招标》2008,(23):4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全国多个省市震感明显,人员伤亡惨重。这场罕见的灾害,是对中华民族的又一次磨砺。这是一场无路可退的"战争"。所有人的心,无时无刻不被来自地震灾区的消息牵动,无时无刻不惦念着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隐患点多,分布广,且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大,特别是受极端天气的地震、强降雨、人为切坡等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灾害多发频发,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杭州预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0年开展了地质灾害、火灾、环境安全监测预警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汶川地震时期都江堰紫坪铺水库地区灾害监测为例,探讨了三维激光扫描这一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方法、数据处理流程、应用的优点、数据成果的形式。实例证明这一新技术在灾害监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国旅游业历经了若干突发性、灾害性事件,但都不足以与四川汶川大地震相比:灾害性质不同,灾害程度不同,灾害性影响不同,应对恢复方式也应有所不同。恢复和发展四川旅游业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利用地震做好营销;重建中保留部分地震遗址;借鉴“丽江经验”。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中由于自然灾害事发突然,灾害发生初期和灾后重建时期政府主导的应急征用与补偿不可避免。文章以"4·14"玉树地震为例,在问卷法、访谈法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地震中的应急征用与补偿情况、政策知晓情况等,建议国家应急管理部门考虑民族地区应急征用的需求和补偿的特殊性,尽早制定出相关的应急征用与补偿法律、法规,切实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政府作用,保障被征用者权利与权益。  相似文献   

14.
周虹 《中国集体经济》2008,(15):174-174
抗震设防区域的工程建设必须按国家地方和行业的抗震设计规范标准进行抗震设计,以保障地震时公路工程结构的安全,防止和减轻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15.
丁长富 《科技和产业》2024,24(7):108-112
地震监测系统是国家重要工厂和设施必须设置的系统。对后处理厂地震监测系统的功能和设备组成进行介绍,详细描述地震监测系统的监测机柜、地震加速度传感器和时程记录仪的设计和仪表参数。地震监测系统根据地震加速度值进行地震事件报警逻辑计算、SL-1报警逻辑计算和累积绝对速度(CAV)逻辑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向控制室提供地震报警,为运行人员提供运行决策。地震监测系统还可为地震后灾害评估、设备完好性评估和分析提供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6.
"5·12"汶川特大地震已过去十年,社会已逐渐忘却这场巨灾及其损失,只偶尔会唤起灾难发生那一刻的惨痛记忆。学术研究同样如此,对重大灾害事件的学术研究随时间流逝而衰减直到成为学术记忆。尽管本文曾经主持并参与过多项汶川地震灾区相关学术研究,也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忘却这场灾难及其巨大影响。在"5·12"汶川地震10年之际,本文依据知网(CNKI)数据库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对2016年、2017年和2018年(5月前)的文献资料作进行梳理与回顾,并对2018年后重建灾区未来研究热点和重点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建立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分布广、破坏力强、灾害损失极为严重。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进一步凸显了我国地震保险的不足。本文全方面、系统性地剖析了我国建立地震保险制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灾害建构论的策略是改写"人"与"物"的关系,发现人的能动力量,正视、直面、充满自信地应对地震和一切灾害。因为汶川大地震,中国人对大灾大难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反思。面对灾害,更多的人在经历短暂的伤痛之后,选择了积极的应对方式,努力探寻战胜灾害的力量,以构建全新、和谐的社会空间。显然,这种以建构性看待灾害意识的形成弥足珍贵。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可以称之为建构性灾害意识。"灾害存在吗?"当灾害来临时。  相似文献   

19.
汶川5·12特大地震造成该区大面积山体和植被损毁,地震引发的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导致损毁程度加重,恢复森林植被刻不容缓。以森林植被恢复为主的生态建设,首要前提是治山,通过治山可以减小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发生的频率,减轻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日本是自然灾害尤其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在治山方面探索较早,经过百余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治山经验,总结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治山技术措施。本文就部分简易可行的日本治山技术在地震极重灾区绵竹市的应用为例,对日本部分治山技术应用实践进行介绍,以期为开展此类灾害地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隋岩 《魅力中国》2013,(11):26-26
中国是众多国家中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水、地震、台风等一系列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尤其是最近几年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的发生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为自然灾害频繁的发生,对巨灾风险进行有关管理已成为当前形势的需要,中国向来习惯于使用行政的手段进行灾害的救助和管理,政府相对而育承担了绝大部分的灾害补偿责任,但是现在缺乏市场化的应对机制,所以构建更为有效的巨灾风险管理的制度已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