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要研究的程序化交易正是属于金融技术创新的范畴。程序化交易指在一次交易中同时完成多只股票的买卖。传统证券交易方式下,投资者在一次交易中只能买入或者卖出同一只股票;而程序化交易可以帮助投资者同时完成一个股票组合的买卖,并且在买入某些股票的同时投资者还可以卖出其他股票。  相似文献   

2.
李新路 《南方金融》2007,53(9):51-54
心理账户经常以非预期的方式影响着决策,使投资者的决策违背最简单的理性经济法则,从而可能会表现出享乐编辑效应。本文利用中国股市个体投资者交易数据,对投资者决策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投资者决策中存在显著的享乐编辑效应,即集中卖出亏损股票并分多次卖出赢利股票,以提高心理效用。  相似文献   

3.
投资者特征与盈余公告后的漂移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999~2004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不同类型投资者对盈余公告后漂移(PEAD)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好消息,盈余公告后基金重仓持有股票的漂移小于非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但对于坏消息,基金重仓持有股票的漂移要大于非重仓持有股票的漂移。可能的解释是,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如果公布的是好消息,说明与基金预期一致,所以这类股票的漂移比散户投资的利好股票漂移小;如果公布的是坏消息,则说明基金预期错误,此时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会积极卖出,由于资金量大引起散户投资者跟着卖出相应股票,从而漂移比非基金重仓持有的利坏股票的漂移大。  相似文献   

4.
买股票是为了赚钱,但也会让投资者发生亏损。为了避免资金发生大的损失,个人投资者需要学习如何巧卖股票。笔者通过长期对股市的研究;现总结了股票卖出的五大技巧,希望能给中小投资者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证券导刊》2013,(32):9-9
对股票投资者而言,交易所场内货币基金已成为闲置保证金的最佳去处之一。目前,可实现T+0的交易所场内货币基金已达9只,其中7只通过场内申赎实现T+0;另外2只为交易型货币基金,不仅可通过交易所一级市场申购赎回,还可在二级市场买入、卖出,实现与股票的T+0转换。以华宝添益交易型货币基金为例,其买卖方式类同买卖股票,投资者买入当日即开始享受收益,卖出后资金即刻可用于购买股票或其他交易所场内品种,投资者运用上海A股账户、上交所基金账户均可直接参与。  相似文献   

6.
正买对股票只完成投资过程的一半或更少,接下来就是跟踪个股,并在股价大幅上涨之后卖掉股票,所以如何卖股票同样至关重要。买股票是为了赚钱,但也会让投资者发生亏损。为了避免资金的损失,个人投资者需要学习如何卖股票。现总结以下五条卖出股票的法则,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卖出法则1:低于买入价7%—8%坚决卖出止损。这一个卖出规则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讲是很困难的。毕竟对许多人来说,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是比较困难的。投资最重要的就在于当你记错误时迅速认识到错误并将损失控制在最  相似文献   

7.
一、引入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是指在证券市场上,由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证券经营法人作为特许交易商,不断地向公众投资者报出某些特定证券的买卖价格,双向报价并在该价位上接受公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做市商制度是指以做市商为中心的市场交易方式与交易制度.在做市商制度下,做市商必须同时对其做市的股票报出买价(做市商愿意买进一定量股票的价格)和卖价(做市商愿意卖出一定量股票的价格),并且必须按照其报价从投资者手中买入或卖出一定量的所做市的股票.投资者可以通过计算机报价系统选择,从最优报价的做市商处买卖股票.推行做市商制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美国NASDAQ市场为代表的多元做市商制,另一种是纽约证券交易所采用的特许交易商制.  相似文献   

8.
安宁宁 《证券导刊》2014,(29):91-95
度海外股票市场T+O交易制海外股票市场T+O交易情况“T+O”交易,又称日内回转交易,是指投资者就同一个标的(如股票)在同一个交易日内各完成一次买进和卖出的行为。日内回转交易可以概括为三种情况:1、当日买进某股票后,再于当日卖出;  相似文献   

9.
根据投资者情绪是股票价格形成重要影响因素这一研究观点,围绕投资者情绪是否构成系统性风险及其对不同类型股票的差异化影响,运用我国股市交易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不构成股市的系统性风险,但对不同市值的股票有着差异化的影响,随着股票的"投机性"增加,投资者情绪对其影响也增大.此外,投资者情绪会削弱股票收益与其波动的正相关性,且对于"投机性"越高的股票,这一影响也越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证券期货》2010,(2):31-32
一、什么是融券交易 融券交易是指,投资者向证券公司交纳一定的保证金,融人一定数量的证券并卖出的交易行为。投资者融入的证券不进入其信用证券账户,而是在融券卖出成交当日结算时由证券公司代为支付,卖出证券所得资金除买券还券外不得作其他用途。投资者信用账户内的融券卖出资金及其他资金证券,整体作为其对证券公司所负债务的担保物。  相似文献   

11.
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过早卖出盈利股票而长期持有亏损股票的现象。大量文献表明金融市场投资者存在显著的处置效应,但其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存在争议。本文在前景理论框架下,构建了包含投资者非理性预期的离散时间投资组合决策模型,发现处置效应随投资者情绪升高而减弱。本文使用我国某券商2007—2009年近177万个人投资者股票账户的交易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与理论模型预测的一致结果,即投资者情绪与投资者处置效应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且,受情绪影响,投资者处置效应在估值难度较大的股票中更弱。本文结论对理解投资者处置效应、优化投资者卖出决策和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康文津  顾明 《金融研究》2021,(7):154-171
自2010年证监会推出融资融券方案以来,A股市场上融资交易和融资余额都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增长.目前A股市场上融资余额总量已达到万亿元的水平,对于中国股市的重要性日趋增加.有鉴于此,有必要对杠杆投资者的融资交易行为模式以及其对A股定价机制的影响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检验杠杆投资者的融资交易行为模式与市场回报率、流动性等重要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滞后股票收益与杠杆投资者的净融资交易额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杠杆投资者总体而言是追涨杀跌的趋势追逐者.股票价格下跌对融资交易的影响显著大于股票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影响,且这种不对称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收益而非个股异质性收益所引起的.此外,杠杆投资者的融资交易行为与未来股票周度收益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种负相关主要是由融资净卖出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高扬 《时代金融》2013,(3):201-202
作为一名投资者,参与股票市场的目的就是获取收益,无论该收益是来自股价变动,还是公司分红。进军股票市场之前,投资者应该多问问自己什么是股票价值、什么是股票价格,为什么有的股票价格波动剧烈,有的波动较小。本文主要探究股票定价方法,以期从根源上回答为什么有的股票会以这样的价格发行,有的股票会以那样的价格发行,进而为投资者投资股市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股市中的融资可以分成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证券商以自己的信誉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用资金进行股票经营;另一个层次是投资者向证券商进行融资.投资人以自有资金作担保,向证券商融通一定额度的资金购买股票或是以自有资金作抵押融通资金再予卖出。在股市中与融资相对应的是融券,融券是指投资者在交纳保证金后,向证券商借得股票卖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股指期货上市后,投资者的盈利模式更加丰富,一些机构投资者不需要卖出持有的股票就可以"退场",此时的盈利模式将是"买入股票-持有-卖出股指期货-获利",即通过卖出股指期货合约,可"锁定"自己的盈利,股票可以继续持有。这样,可减缓股市上涨的力度,同时避免市场出现大跌行情,从而结束以往股票市场的"单边市"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百度指数作为衡量投资者关注度的代理变量,以股票收益率、成交量和股价波动率来描述股票市场的表现,考察投资者关注对当期和下一期股市表现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投资者关注的增加对当期股票成交量和股价波动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这种影响在下一期会明显减弱。对收益率而言,投资者关注对其的影响具有反转性和非对称性。此外,通过买入关注度低增长股票、卖出关注度高增长股票构建零投资套利组合,并运用Carhart四因素模型进行分析,发现零投资套利组合能够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17.
股灾期间,投资者会选择在股指期货市场上卖出合约以转移股票现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合约的大量抛售会造成股指期货价格超跌并引发指数套利,而指数套利行为又会将卖压传到股票现货市场并引发股指的超跌,如此恶性循环,使得股价与期价互动,如同落入湍急的瀑布之中.我国拟推出沪深300指数期货,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阐明瀑布效应的形成机理,为防范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可能产生的风险联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往往由两种心态决定:一是高抛低吸,价高卖出,价低买进;二是买涨卖跌,未来上涨就买进,未来下跌就卖出。本文将从投资者这两种心态出发,建立市场供需变化的动态模型,通过对模型通解的分析,论证了在一定条件下,价格预期将会导致证券价格大涨大跌。模型说明,中短期里趋势投资有一定的科学性;而在长期里,价值投资几乎可以确定盈利。  相似文献   

19.
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研究股票收益变化和机构持股变化之间的关系,发现对于高机构持股股票,过去表现较好的股票会吸引机构增加持仓,且机构增持的股票相对减持的股票的后续表现又更好,而低机构持股股票则不然。这表明机构投资者整体上是采用正反馈即惯性交易策略的,而个体投资者的行为则较为随机。对于缺乏投资经验的个体投资者而言,论文结果意味着他们应当委托机构进行理财如投资于基金。  相似文献   

20.
1.酝酿增资配股的股票增资配股的股票,有的是公司有好的盈利新项目需要筹资;有的配售价较低,除权后投资者有利可图,投资者自然趋之若鹜。更有甚者,有的上市公司为了提高配售价格,或承销商为使股票顺利销售出去,坐庄造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