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直视下使用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2例腺样体肥大患儿采用70°鼻内镜直视下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患儿在手术后进食、体温均正常,未出现较为明显的出血和疼痛现象。1次治愈全部患儿,其中51例合并腭扁桃体肥大患儿在手术刚结束的一段时间内吞咽时存在轻度疼痛,但张口呼吸、打鼾、鼻塞等症状都得到了缓解,临床症状在7~10d后基本消失,半个月后恢复正常。随访1~3个月无并发症及复发。结论鼻内窥镜直视下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采用,视野清晰,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操作方便,术中损伤小,手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传统经口腔腺样体刮除术、鼻内镜下经口腔腺样体刮除术及鼻内镜下经口鼻腔双径路低温等离子刀腺样体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分析10年来252例接受腺样体肥大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术式术后患儿夜间打鼾、呼吸暂停、鼻漏、鼻塞、听力等症状的恢复和腺样体残留等情况。结果传统经口腔腺样体刮除术后6例患儿存在腺样体残留,鼻内镜下经口腔腺样体刮除术后2例患儿存在腺样体残留,鼻内镜下经口鼻腔双径路低温等离子刀腺样体切除术术后无腺样体残留。鼻内镜下经口鼻腔双径路低温等离子刀腺样体切除术后患儿打鼾、鼻塞症状改善明显。结论腺样体肥大的理想手术方法鼻内镜下经口鼻腔双径路低温等离子刀腺样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鼻内镜下腺样体刮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效果。方法全麻下气管插管后,将鼻内镜放入口腔,选择合适型号的刮匙将腺样体刮除。结果 108例患儿总有效率99.1%。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刮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70度鼻内窥镜经口腔直视下腺样体刮除手术术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腺样体肥大儿进行70度鼻内窥镜经口腔直视下腺样体刮除手术的125例患儿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25例患儿,总有效率为100%(125/125),其中扁桃体肥大者88例,治愈率为100%,慢性鼻窦炎者22例,治愈率为91%(20/22)、好转率为9%(2/22)。所有患儿术中出血少,术后均无大出血、咽鼓管损伤、闭锁引发的渗出性中耳炎以及鼻腔粘连等手术并发症。结论70度鼻内窥镜经口腔直视下腺样体刮除手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60例114耳,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患儿共56耳,治疗后45耳疗效为痊愈,占80.36%,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30例患儿共58耳,治疗后34耳疗效为痊愈,占58.62%,总有效为81.03%;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组术后感染率为3.57%,复发率为7.14%。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为17.24%,复发率为22.41%。治疗组患儿的术后感染以及复发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采用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年龄阶段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表现。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OSAS患儿50例,根据其年龄阶段分为两组,每组5例,其年龄阶段分别为2~5岁与〉5岁。对两组年龄阶段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有鼻鼾、憋气以及张口呼吸的表现;2~5岁的患儿伴有夜惊、夜啼以及睡眠不安等症状;〉5岁的患儿伴有行为异常、注意力和学习成绩下降等情况。主要病因为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治疗方法为扁桃体摘除和腺样体刮除术。结论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一般常见于2~5岁的儿童,对存在诱发OSAS因素的小儿应有所注意,及时进行治疗,以免对小儿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局部麻醉下小儿扁桃体挤切术采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进行扁桃体挤切术的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抽取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临床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其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模式。结果实验组患儿配合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麻醉下小儿扁桃体挤切术采用心理护理,可消除患儿的心理问题,并且能够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使患儿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医院收治的120例鼻窦炎患者,实施鼻内镜下鼻窦炎术前与术后护理。结果 120例鼻窦炎患者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通过采取术前与术后的护理,其治疗的有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术后并发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情况。结论鼻窦炎患者在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后,通过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保证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其可以广泛的应用在临床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的护理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儿童耳鼻疾病诊疗中探讨耳鼻内窥镜的检查价值,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3月~2012年3月患有耳鼻疾病的儿童630例,进行而鼻内窥镜的常规性检查。结果在630例中57.30%的儿童使用了耳内窥镜的检查,其中外耳湿疹55例,中耳炎180例,外耳道炎54例,鼓膜外上13例,耳耵聍47例,外耳异物12例。在内窥镜下进行治疗的耳病患儿25例,占总数的3.96%;42.70%诊治患儿进行了鼻内窥镜检查,鼻出血43例,鼻窦炎46例,鼻前庭炎42例,增殖体肥大22例,鼻疖肿20例,鼻异物14例,鼻外伤、扁桃体结石患儿分别为1例、3例,其余为耳鼻疾病治疗患者。结论耳鼻内窥镜在儿童耳鼻疾病诊疗的检查诊断应用中,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效率高等一系列的优势,它不仅可用于耳鼻疾患的常规性的检查,还可以通过内窥镜对部分患儿起到手术治疗的作用。对于儿童耳鼻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起到可积极作用,应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和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中总结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护理后总有效率是90%(90/100),患者在手术后症状较轻微,患者当中有7例出血情况出现,鼻窦粘连状况2例,眼眶血肿状况1例,都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加强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可提高鼻内镜手术成功的疗效,降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预防鼻胆管引流(ENBD)术后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经内镜鼻胆管引流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术后均接受系统的临床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50例观察对象中,35例症状基本消失,治愈出院,15例胰腺炎症状加重,需要继续治疗。结论胰腺炎患者经内镜鼻胆管引流预防ERCP术后采用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临床症状能够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引导下微波治疗鼻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9例鼻出血患者采用杭州桐庐医光鼻窦内窥镜和ZW-1001A型多功能微波治疗仪治疗。结果经鼻内镜热凝鼻出血89例,一次治疗后治愈82例,两次治疗后治愈3例,1例行鼻中隔矫正术后同时给予微波热凝后治愈,1例行中鼻甲后端切除后微波热凝出血停止,2例无效;总有效率97.8%。结论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方法简单、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息肉及鼻窦炎的手术护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及鼻窦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42例治愈,25例为好转,3例为无效,治愈率为60.00%,总有效率为95.71%;术中4例患者出血量为200ml,术后3例患者发生鼻腔粘连现象,给予针对性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给予鼻内镜下鼻息肉及鼻窦炎患者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与探讨鼻内镜手术对于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5月~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共42例,对其进行鼻内镜下切除鼻息肉与治疗鼻窦炎,总结与分析采用该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结果所以患者在接受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治愈35例(83.3%),好转5例(11.9%),无效2例(4.8%)。在手术过程中未有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利用鼻内镜手术对鼻窦炎伴鼻息肉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系数较高,因此耳鼻喉科医生应熟悉鼻内镜手术的应用范围与操作方法,让该方法得到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鼻内镜鼻窦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9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主观症状主要有鼻塞、多涕(黏涕或脓涕)、鼻涕倒流、鼻部疼痛、头痛及长期鼻塞引起的嗅觉减退、耳闷塞感,由鼻涕倒流刺激造成的咳嗽等,应用经鼻内镜鼻窦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结果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术后疗效为:治愈74例78.7%,好转14例14.9%,无效6例6.4%,总有效率93.6%,无一例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脑脊液鼻漏及眼眶损伤。结论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是一种安全、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骶管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术后多模式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包皮环切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多模式镇痛组(M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均采用全麻复合骶管麻醉。C组患儿苏醒后不给任何镇痛药物,M组在患儿苏醒后缓慢静注1mg/kg酮咯酸氨丁三醇。采用FLACC评分法评估患儿1、3、6、12、24h的疼痛程度,观察术后1、3、6h的镇静评分及术后呼吸抑制、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M组与C组比较,M组术后3、6、12h的FLACC镇痛评分较低(P<0.01),镇痛时间明显延长。M组术后1、3、6h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1)。结论 1mg/kg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骶管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术后多模式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是小儿手术后值得推广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功能性鼻内镜外科(FESS)理论进入我国,鼻内镜下进行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己取代了传统和常规的鼻息肉手术。鼻内镜手术可清除鼻腔、窦口鼻道复合体,能有效保证鼻窦腔气流通畅,是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新途径,有着广阔的前景[1]。笔者收集我院2009年5月至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128例病例,采取鼻内镜的手术方法,坚持术后随访,临床疗效较满意。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收集我院2009年5月至201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85 例.在鼻内镜下确认出血部位或粘膜糜烂处,微波输出功率为40~60W,分1~5 次间断凝固,每点不超过3s,至出血点黏膜变白,出血停止.局部涂0.5%红霉素眼膏,无需鼻腔填塞,常规全身抗炎治疗.结果 经鼻内镜下微波热凝顽固性鼻出血85 例,其中有效83 例,无效2 例,有效率为97.64%.结论 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疗效好,止血效果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与归纳。方法分别对98例患者进行鼻内镜检测以便确认病况,将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指导情况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院选取的98例鼻窦炎患者中,完全治愈86例,病痛明显改善7例,痊愈率为88%,有效率是95%。结论利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方法诊治鼻窦炎,在术前、术中、术后各期间给予良好心理准备以及护理举措,为术后疗效和恢复情况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拟辛夷通窍液对慢性鼻窦炎(CRS)患者鼻内镜术后鼻内镜评分、鼻窦CT评分及鼻黏膜纤毛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8例CR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4)及对照组(n=54)。两组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高渗盐水鼻腔冲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辛夷通窍液冲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术前、术后6周、术后12周L-K评分、L-M评分、鼻黏膜纤毛运动功能[纤毛传输时间(MTT)、纤毛传输速率(MTR)],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周、术后12周,两组L-K评分、L-M评分、MTT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MTR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RS患者鼻内镜术后应用自拟辛夷通窍液冲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鼻黏膜纤毛运动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