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观察     
美科学家开发出新型纳米药物传输系统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近日利用纳米技术,首次成功地将载有药物的纳米小碟封装入重组穹窿体纳米粒子,开发出一种全新有效的纳米囊靶向药物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科学家首次利用激光合成氧化铁磁性纳米粒子。传统的氧化铁磁性纳米粒子制备方法有干法和湿法两种。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电子物理研究所科学家使用的激光合成法是目前最先进的氧化铁磁性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3.
媒介速递     
《芯片实验室》:新型芯片可远程供电实验室设备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微流体芯片,可利用无线电频率发射器(RFID)来为电泳实验供电。这是科学家首次开发出芯片远程供电实验室设备。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将芯片电路印刷在一块塑料板上,电路板的空腔中含有大量微孔,并充入带负电的纳米粒子。负电粒子最初呈随机运动状态,研究人员引入可识别RFID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产业》2009,(3):111-111
美国杜克大学和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调整一种液体溶液的磁性,首次将磁性和非磁性物质组合成了复杂的纳米结构,可用于制造先进的光学设备、包装设备、数据存储和生物工程设备等,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期《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5.
美国莱斯大学的科学家日前表示,他们开发出了宽度仅为人体头发直径1/50000的纳米赛车,其性能超过了过去人们研发的同类纳米车。研究人员认为,新开发的纳米赛车有望加快人们获得未来新一代  相似文献   

6.
纳米材料又称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纳米粒子也叫超微颗粒,一般是指尺寸在1 ~ 100n m 间的粒子,它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当人们将宏观物体细分成超微颗粒(纳米级)后,它将显示出许多奇异的特性,即它的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以及化学方面的性质和大块固体时相比将会有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媒介速递     
自然界没有的新晶体 10月14日出版的《科学》杂志报道,美国西北大学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将纳米粒子作为“原子”,DNA作为“化学键”,按照某些自然界晶体中的原子晶格方式来制造晶体,甚至能制出原先在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晶体。  相似文献   

8.
《中国招标》2006,(3):27-28
稀土永磁材料发展到第三代后,人们仍在不懈地探索具有更优异内禀磁性的新型永磁化合物。铁基稀土氮化物一度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张志东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稀土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磁性相变、稀土亚稳相向稳态相转变的机理、纳米复合磁性材料的磁性耦合机制、量子阱效应和磁性交互作用之间的关联等方面取得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有关成果加深了人们对磁性材料中的结构相变、磁性相变、磁性耦合及纳米复合等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浮萍 《中国高新区》2013,(1):146-147
对于耗资55亿美元方才建成、直到启动口仍麻烦缠身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简称LHC)而言,希格斯玻色了(higgsboson)确实是来自“上帝”的一个好消息。这颗在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中被最后发现的粒子,被充满敬畏地称为“上帝粒子”--科学家认为,它是能够解释物理学上其他基木粒子何以拥有重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微藻是一类分布广泛、光合利用效率高的自养微生物,从微藻中提取的生物能源有望解决当今社会资源枯竭的问题。然而,高成本、高能耗的采收过程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近几年来,基于磁絮凝原理的微藻采收技术被广泛研究。利用磁性颗粒物质能被磁铁吸引的特性,人们研发了大量高效的裸/改性磁性纳米颗粒,并将它们作为絮凝剂和其他功能性粒子用于从低浓度培养液中采收微藻。试验证明,由于具有经济、高效的特点,磁絮凝将成为极具竞争力的采收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产业》2001,(3):70-71
历经10年研究和摸索,中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系列“令人惊奇”的纳米塑料,不仅为塑料家族增添了新成员,而且使纳米产业化在中国成为可能.纳米塑料中所添加的“纳米”,是中国丰产的一种天然纳米材料--蒙脱土.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漆宗能率领的小组,利用插层复合技术,将这类天然粘土矿物均匀分散到聚合物中,从而形成纳米塑料.科研人员已开发出的主要是以聚乙烯、聚苯乙烯、环氧树脂、橡胶等为基本材料的一系列纳米塑料.据悉,这项科研成果已经应用到北京市的申奥工程上.国家973纳米领域首席科学家张立德研究员表示:“纳米塑料将是中国最有希望实现产业化的纳米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2.
稀土永磁材料发展到第三代后,人们仍在不懈地探索具有更优异内禀磁性的新型永磁化合物。铁基稀土氦化物一度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张志东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稀土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磁性相变、稀土亚稳相向稳态相转变的机理、纳米复合磁性材料的磁性耦合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产业》2005,(1):61-61
日前,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2004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揭晓,中科大潘建伟教授等人的研究成果“五光子纠缠和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榜上有名。美国物理学会也将该成果评选为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这是中国科学家在国内取得的研究成果,首次同时入选国际两大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十大进展,标志着我国在多粒子纠缠研究方面成功超越欧美等国。  相似文献   

14.
国外新科技     
德研制单电子纳米开关   以北威州纳米研究联合会和埃森大学为首的多家德国科研机构,最近在利用单个电子作为纳米电路开关的研究中取得初步进展。科学家称,这一研究可能为芯片业带来突破。   在普通的硅芯片半导体电路中,微晶体二极管通过电路的接通和断开代表二进制中的“ 1”和“ 0”,实现这样一个过程大约需要 10万个电子。而德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由 55个金原子在平面分布形成的所谓“纳米簇”可以达到同样的功能,而且实现电路的接通和断开只需要一个电子。早先德国科学家在钯原子组成的“纳米簇”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新区》2012,(2):12-12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科学家们近日宣布,一颗美国宇航局的探测器有史以来第一次直接探测到了来自太阳系之外的粒子。这一发现不仅首次让人们有机会一窥所谓的“恒星际介质”——也就是存在于恒星之间广袤空间中的物质,也让人们更加了解自身所处的这片空间区域。  相似文献   

16.
表面纳米领域被认为是纳米技术最为关键和基础性的一翼。日前在北京科技大学成立的表面纳米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传来信息,表面纳米技术的研究近期已取得重大突破,有望率先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 表面纳米技术是将一些材料制备成纳米级的粉末固定在物体的表面,从而使材料获得新的功能。表面纳米技术可制成隐身吸波材料,用于隐形飞行器或通讯,还可制成导电的塑料、橡胶等。据了解,表面纳米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用于化工催化剂、敏感材料、陶瓷增韧材料等结构、磁性、电子等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纳米表面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是整个纳米材料研究的一个战略制高点,已成为纳米材料研究与应用的重点方向。 我国在表面纳米薄膜和涂层的制备与应用上取得突出的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已开发成功超硬纳米金刚石薄膜,研制出低温沉积金刚石膜并获得专利;研制成功了高功率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金刚石沉积系统原型设备,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  相似文献   

17.
全球观察     
澳科学家在光子学与纳米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近日澳大亚科学家在米技术领域得突破性研成果。这项研究是依据光子学与纳米技术的结合,对材料的内部结构进行纳米级处  相似文献   

18.
美国科学家在新一期美国《纳米通讯》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成功开发出一种微型聚合物,可以像背包一样附着在细胞上,这种聚合物在递送药物或者癌症诊断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新视野     
我国研制成功新型纳米塑料 历经 10年研究和摸索,中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系列“令人惊奇”的纳米塑料,不仅为塑料家族增添了新成员,而且使纳米产业化在中国成为可能。纳米塑料中所添加的“纳米”,是中国丰产的一种天然纳米材料——蒙脱土。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漆宗能率领的小组,利用插层复合技术,将这类天然粘土矿物均匀分散到聚合物中,从而形成纳米塑料。科研人员已开发出的主要是以聚乙烯、聚苯乙烯、环氧树脂、橡胶等为基本材料的一系列纳米塑料。据悉,这项科研成果已经应用到北京市的申奥工程上。国…  相似文献   

20.
以北威州纳米研究联合会和埃森大学为首的多家德国科研机构,最近在利用单个电子作为纳米电路开关的研究中取得初步进展.科学家称,这一研究可能为芯片业带来突破. 在普通的硅芯片半导体电路中,微晶体二极管通过电路的接通和断开代表二进制中的“1”和“0”,实现这样一个过程大约需要10万个电子.而德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由55个金原子在平面分布形成的所谓“纳米簇”可以达到同样的功能,而且实现电路的接通和断开只需要一个电子.早先德国科学家在钯原子组成的“纳米簇”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当钯“纳米簇”置于两个铂电极之中并加以特定电压时,只要有一个电子就可以实现晶体二极管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