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美国国际证券业信息中心调查,目前工业化国家至少已有500家证券经营机构推出网上证券交易业务,入网交易的股民达2000万户,账面资金达5000亿美元。预计到2001年,全世界实现网上交易的机构可达3000家,拥有股民1亿户,账面资金将高达2万亿美元。目前,美国是网上证券经纪业最发达的国家,英国、瑞典、日本和韩国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网上证券交易这几年发展也相当迅猛。本拟从海外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发展经验中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随着Internet应用的高速扩张,建立在Internet之上的网上银行、网上证券交易、网上医疗、网上购物、电子报关、电子报税等网络服务业务蓬勃发展。例如:证券网上交易已经成为国内外证券委托交易发展方向。据报道,日本与韩国证券网上交易客户已占总客户的50%,美国已占总客户的40%,我  相似文献   

3.
陈莉  王建军 《新金融》2001,(1):39-41
一、网上交易的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化风潮席卷全球,促使全球金融电子交易系统不断涌现,也从根本上引发了证券交易方式的革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证券网上交易方式的发展.所谓证券网上交易,通常是指投资者利用互联网的网络资源,获取证券的即时报价,分析市场行情,提供公告版讨论服务,并通过互联网委托下单,实现实时交易.它具有成本低、不受地域限制、安全性高、高效便捷等特点,在国外(特别是美国)已经十分普及.目前在美国网上交易的帐户超过300百万个,约有25%的交易量通过网上完成.在国内,证券网上交易也日益成为各证券营业部开拓新客源、吸引更多投资者和创造新利润增长点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4.
一、行业背景分析网上证券作为一个最有可能成功的 B2C 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正吸引着众多传统证券商的眼光。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证券公司同样也面临着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各种巨大挑战。证券网上交易的低成本和未来佣金制度的改革带来了券商间的激烈竞争。如果仅仅利用网上交易打价格战,对每一个证券公司都会是一个损失。网上证券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我国证券市场安全、高效运作、沪、深交易所清算系统,近年来通过升级以及交易结算制度的改革,形成了较先进的登记、交易、结算一体化系统。但是,目前沪深两个交易市场的登记结算系统相互分离,业务制度不统一,进行结算的平台使用软件和手段都不相同,这将不能适应我国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尤其是随着证券市场对外开发以及证券网上交易时代的来临,统一全国登记结算系统  相似文献   

6.
《青海金融》2004,(8):34-35
一、突破传统的经纪业务模式。致力成为中国最优秀的网上证券公司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业务发展迅速,网上证券交易也取得了快速发展,由于网上交易突破了空间和地域的限制,给证券经纪业传统运营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整个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相似文献   

7.
基于非系统风险的证券组合投资决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影响各种证券价格的微观经济因素各不相同,其相互关联和彼此制约,使得证券组合投资可以有铲地降低,甚或消除非系统风险。基于非系统风险对证券投资预期收益率的影响,以及对证券投资组合规模适应性的要求,投资者应建立有效的证券投资组合。一  相似文献   

8.
丁奕民 《中国外汇》2007,(2):111-111
“边际效应”递减造成证券机构反洗钱投入不力。为有效开展反洗钱,证券机构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进行专业培训。反洗钱会减少证券机构的资金来源,影响其营业收入;加大反洗钱会使涉及单位的投入产出呈递减趋势,短期内只会带来社会效益。除2006年外,近几年证券经纪业务因行情低迷持续亏损,各证券机构都在想方设法降低包括反洗钱投入在内的各种费用。  相似文献   

9.
截至2000年底,四川省拥有上市公司的数量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广东(深圳)和上海。四川全省的证券交易量一度占到全国10%,同样居全国第三位。证券营业网点的密集度和竞争激烈程度也早已为业内人士所熟知,仅成都市证券营业部就接近90家(同期北京为104家,天津70家)。然而,这一切在逐渐地成为过去。截至2003年底,四川上市公司家数虽然仍然居西部地区之首,  相似文献   

10.
随着辖区金融机构特别是证券机构逐步成为网上交易成员,新疆的同业拆借业务由以往的网下拆借为主转变为目前的网上拆借为主,而网下拆借主要集中在县(市)级农信联社之间的短期信用拆借。今年以来,随着国家适度从紧货币政策效应的逐渐显现,全区银行间同业拆借业务呈持续萎缩态势,1至9月,网上交易累计成交23.9亿元,同比减少较多。  相似文献   

11.
截至2009年6月12日,中国股民开户数已超过1亿户,网上交易占证券行业交易市场份额的70%。但调查显示,42%的网民曾因安全问题放弃网上交易。浙江省最大的证券公司——中信金通证券公司同样面临着网上证券交易的安全难题。2009年5月,中信金通证券与动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约,全面采用动联证券身份认证解决方案。专家表示,此举有助于中信金通证券快速扩张市场版图,并跻身顶级证券厂商行列。  相似文献   

12.
证券分析师:角色、责任及独立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1年,伴随着美国股市牛市的终结,以及大部分证券分析师对行情和股票的错误判断,上至美国证监会,下到媒体和投资者,出现了对华尔街证券分析师信用的争论。争论的核心是:投资者能否相信华尔街证券分析师的证券研究?证券分析师能否……  相似文献   

13.
美国证券网上交易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美国的证券网上交易据美国国际证券业信息中心调查,目前工业化国家至少已有500多家证券机构推出网络股市交易服务,入网交易的股民达2 000万户,帐面资金达5 000亿美元。据报道,2000年全世界实行网络交易的机构多达3 000家,拥有股民1亿户,帐面资金高达2万亿美元。美国证券业网上交易方兴未艾。摩根斯坦利添惠(Morgan Stanley Dean Witter)控股的 DiscoverBrokerage Direct 公司从1995年8月开始提供网上  相似文献   

14.
《证券导刊》2011,(12):19-19
近年来,互联网上木马泛滥,木马盗窃案时有发生,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证监会和证券业协会自2008年12月相继出台《关于加强对投资者网上交易安全保护的通知》和《证券公司网上证券信息系统技术指引》,反复强调防范互联网木马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挺  晏强  王栓应 《金融电子化》2012,(12):42-42,44,45
随着证券行业进入新的转型时期,新业务系统不断涌现,原有系统也不断升级、改造和扩容,使得IT系统规模急剧加大,随之出现的系统问题逐渐凸显。  相似文献   

16.
一是银行、证券、期货公司必须加强网上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向投资者提供安全性更高的网上交易身份认证方式。二是客户要不断增强安全保护意识,尤其注意保护好账号和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证券应用示范系统》课题 "十五"科技攻关《金融信息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中涉及证券行业的课题共有3个,其中《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金融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课题由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共同承担.《网络证券应用示范系统》课题由证监会承担.课题目标为:构建适合我国证券行业发展的新一代信息系统技术平台,加强网上证券交易运行的安全监管,进一步推动证券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证券与银行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的效率,提升中国证券行业的综合竞争力.课题选择了当前证券行业中发展迅速且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网上证券交易安全体系、集中型证券综合业务系统、业内业间互联互通的高可靠的网络通信系统、证券电子商务系统、银证合作业务系统等作为研究和攻关的对象.课题负责人证监会信息中心葛一苗处长指出,专题立项原则是根据证券行业特点,尽可能覆盖涉及行业IT建设的各有关主体单位和关键技术.相关主体单位有:证券公司、上市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等.关键技术为:中间件技术、海量存储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并行处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防火墙技术、异地备份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  相似文献   

18.
银证转账系统可帮助实现股民资金在银行个人账户与证券公司保证金账户之间的相互划转。如何利用自身的网络和科技优势为客户——投资者提供安全、稳定、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务,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是银行的发展目标。联合银行众多网点、自助设备、电话银行和证券多途径委托方式的优势,可以通过银行证券的部分业务互联,提升各自的服务水平和手段。本文将从系统工程层面完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19.
证券系统的能量 证券投资决策的基础是信息与信息的分析方法.根据依据信息的不同,有两种基本的分析方法:一种是基本分析,另一种是技术分析.所谓基本分析,是指依据宏观经济信息(比如利率、国民经济增长率)和微观经济信息(如公司的收益、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投资决策;而技术分析是依据证券以往的成交价、量来进行投资决策(如k线图、波浪理论等).这里介绍一种新的技术分析方法--能量投资法,它是依据证券系统的能量和熵的变化进行决策的.为了介绍能量投资法,先介绍证券系统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本通过分析国际上网络证券的发展,结合国内网络证券的发展现状,指出现阶段制约我国网络证券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技术因素,国内整体网络技术水平的不足,影响了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制约了网络证券优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