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来推动的,过快的投资往往导致经济的“过热”。自今年年初,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又大幅度地增长,创出历史最高水平,同时经济也以10.9%这个出人意料的高速度保持持续地增长,这使得人们产生了我国经济是否会由“偏热”转向“过热”的担忧。当前,人们在寻找新一轮投资过热的成因时,往往把问题归结为中央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或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等。诚然,上述因素是促成现今投资  相似文献   

2.
产能过剩是常态,亦是沉疴。金融危机引发新一轮投资过热后,产能过剩、经济下行相叠加所造成的碰撞愈加剧烈。"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向低速转,这意味着我们一部分行业,包括装备工业的一部分产能将会永久生过剩。"7月10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佐军在一次工程机械论坛上说,中国未来两三年将要经历一个比较痛苦的调整过程,要调结构、压产能过剩,消化过去高增长带来的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连续据全国之首,与之同步急剧增长的是固定资产投资。本文从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特点入手,通过测算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考察其趋势变化特点,得出较高投资较低收益的结论。从而对近阶段固定资产投资是否过热,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增长是否过热进行统计检验上的事实论证,结论证明: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经济局部性过热。此外,本文还通过因果关系检验得出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导致经济局部性过热的理论性结论。因此,指出宏观调控并非对经济全面控制,而是要针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局部性控制。宏观调控的目标应该是固定资产投资过高的行业或部门,例如:采矿业、制造业、铁路运输业、房地产行业。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进入了以"重型化"为标志的新一轮增长周期,这一判断直到现在,依然是学界和商界的一个共识。而围绕着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在学术界先后出现了两场大的争论:其一是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论,这一争论从2003年中发轫,直至2004年4月中央政府采取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遏制经济"过热",方戛然而止;其二是2004年的岁末,由吴敬琏发起的、关于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否应该选择"重型化"的  相似文献   

5.
《企业与市场》2006,(4):12-13
对今明两年中国经济的走势,人们讨论较多的是如何防止通货紧缩,处理产能过剩问题。笔者认为,虽然在部分行业中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通货膨胀也在低位徘徊,但今明两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主要威胁还是来自投资过热,特别是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把握好适度偏紧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实有必要。要特别关注地方政府的投资规模,防止重蹈以往五年计划头一两年投资过热的覆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房地产行业加强了宏观调控和监管,使房地产行业的过热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此外,在人们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安居乐业,房地产的投资属性也逐渐减弱。在此背景下,房地产过热形势掩盖下的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开始突显,尤其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问题更为突出,这对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十分不利。基于此,本文对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展开了探讨,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对策,希望能够为房地产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通货紧缩的基本格局并未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2003年国民经济突然出现增长加速的情形。究其原因在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突然从1998年至2002年间由11.8%提高到了28.4%,其中房地产、汽车项目投资增长带动了钢铁、建材项目的投资热潮。2004年第一季度的固定资产的平均增长率更高达年47.8%。即经济出现了结构性投资过热的迹象。结构性投资过热是指某些行业投资过热,而并非总体投资过热。面对这种宏观经济状况的突然改变,政府不得不检讨正在使用的治理通货紧缩宏观经济政策,同时还必须适时拿出治理结构性投资过热的宏观经济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8.
观点快递     
预防性调控并非经济过热 曹和平强调要用市场机制遏制无序扩张2003年下半年以来,钢铁等行业投资增速,今年第一季度中央实施了调控政策,于是,很多人认为中央的决策是由于经济全面过热而制定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曹和平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把中央政府在宏观上采取的预防性措施,解读为宏观经济在整体上全方位过热的指标,恐怕有逻辑上的漏洞。首先,政府的预防性措施不是经济全面过热与否的指示器,而是决策层根据经济指标作出的管理反应。其次,传统宏观经济的观察变量不是判断中国经济整体是否全面过热所需要的充分指标。中国在…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需要战略性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我国政府实施“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取得一定成效,经济保持快速增长,通货膨胀控制在较低水平,部分过热行业投资增速明显回落;但是经济仍处于高位运行的态势,投资增长总体过快,房价上涨过快,表明宏观调控尚需继续。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与宏观调控,暴露了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必须实施经济战略性转型。一、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新一轮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凸显出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可以归结为“四高一强”。一是强政府经济。政…  相似文献   

10.
《北京房地产》2004,(7):57-59
为抑制投资过热发展的势头,从2003年下半年至今国家相继采取了多种措施。“房地产业”也被列入过热行业,必然要面对更多诸如“货币紧缩”、“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等“限”字当头的政策。此外,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程度在不断升级,房地产投资与操作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因此,开发商在开发前期必须充分评析市场竞争风险,预估未来市场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以期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相似文献   

11.
市场链接     
《北京房地产》2004,(4):46-49
土地政策将成为重要宏观调控手段。据国土资源部的最新调查,2003年,冶金、化工、纺织等行业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50%以上,带动建设用地比上年增加了49万亩,增幅达17%。不仅造成某些行业投资过热,同时还因为占用耕地,直接威胁粮食安全。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指出,针对这些情况,今年国土资源部根据新的职能定位,决定将建设用地指标压减20.3%,占用耕地指标调减到180万亩,压减23.4%。这将成为国土资源部第一次通过土地供应对国民经济其他领域进行宏观调控。今年,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强化土地规划约束和用途管制,不得随意改变土地利用规划。搞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2.
赵福帅 《英才》2013,(4):124-126
学者吴敬琏认为沿用传统模式来搞城镇化,最后还是重复以往的造城运动,出现新一轮的投资过热,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13.
国家统计局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呈现明显的反弹势头,当前增速已接近2003年宏观调控前的增长水平,房地产行业已经接近趋热区间的临界点,应警惕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过快、过热。国家统计局表示,应该采取包括完善住房保障、金融、土地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防止房地产开发投资过热。报告还建议,为从源头上防止开发商土地的炒卖和囤积,建议改进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制度,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尽管受“非典”疫情的短期冲击,但仍保持了强劲增长的势头,前三季度,GDP增长8.5%,尤其是工业、投资、对外贸易和金融等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均创近年来新高。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贷款增速偏快、个别主要物资供给紧张和重复建设抬头等新情况。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过热”论,认为投资高增长,主要生产资料供给紧张,表明经济已出现过热苗头,政策力度要进行适当调整;另一种是“不过热”论,认为当前经济总体尚未过热,但局部领域存在结构性过热的苗头。事实上,当前我国经济刚刚处于新一轮快…  相似文献   

15.
徐春梅 《长三角》2011,(2):50-51
沃尔玛恋上电子商务公司京东商城让业界颇为关注。京东商城CEO刘强尔在公开沃尔玛为公司新一轮融资的战略投资者后又戏剧性地否定了这一说法:沃尔玛与京东商城官方都不愿对此评论,不过一位京东商城的高层透露,此次沃尔玛是跟随其他机构投资,不会介入京东商城的运营。  相似文献   

16.
前一阶段.中央针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中存在投资过热的现象,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这些行业中的一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难以生存的情况下,纷纷寻找中央企业参股、控股,以摆脱困境。一些中央企业认为这是做大的好时机,准备谈判收购。为此、国资委专门发文,强调中央企业收购这类企业必须实行报告制度。一来是要求中央企业带头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二来是希望中央企业认准方向,下定决心,不要为其他利益和目标干扰,集中精力做强主业。  相似文献   

17.
此次宏观调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使房地产业与刚启动的新一轮国民经济周期同步增长,并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短期调整目的是挤掉投资过热形成的泡沫,使房地产业由于前期不加控制地发展而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中国开始与投资王国渐行渐远,这种说法也的确从一些侧面得到了印证,有投资商带着工厂离开中国,寻找下一个机会进发地,可台商梁功斌却不这样认为,依旧拎着钱袋子闯进大陆市场,选择颇为冷门的赛车行业与棒球行业入手。梁功斌笑言,自己是生意门外汉,只能俟机绝处逢生  相似文献   

19.
孙强  郭埙 《中国企业家》2013,(12):92-93
技术创新一直会有,难点是怎样将技术创新商业化,比如微博、微信等投资需要追赶一个行业革命性的浪潮,这个浪潮像抛物线的形状,如果能赶上这个波浪,对投资人来说是最好的机会。现在的中国宏观经济还是处于低谷区,很多行业面临泡沫与变革。作为投资方的VC/PE来讲,也面临行业的新一轮洗牌,如果此时你能赶上低谷投资,并坚持在低谷上面飞行一段时间,这才是最牛投资人。华平投资曾经做过一个分析:中国  相似文献   

20.
杨波 《楼市》2005,(12)
现在的房产市场,说到投资、投机者就把人们恨得咬牙切齿,仿佛现在房价的飙高都是这帮人干的,有些媒体甚至出现了“投机、投资者可以彻底死心”之类的说法。中央近期打出的一系列房产政策“组合拳”,意图十分明显,矛头直指房产投资投机行为,用最时髦的话说就是“博弈”。讲到“博弈”,一般都会将它与“斗争”联系起来,其实博弈完全是一个中性词,任何博弈方的出发点就是利己,而不是损人。博弈各方一定会在利己和损人之间作出最有利于双方的选择,而不是仅仅考虑自己单方面的利益。房地产和一般的行业有很大的不同:银行贷款大,资金链条长。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