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1994年1月23日国务院令第141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保障农村五保对象的正常生活,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五保供养,是指对符合本条例第六条规定的村民,在吃、穿、住、医、葬方面...  相似文献   

2.
2006年3月1日颁布施行的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行政法规。《条例》明确五保供养由政府主导,供养资金在地方人民政府预算中安排,同时注意发挥集体保障、土地保障的辅助作用。也就是说,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的思想指导下,必须将农村五保户供养形式由集体内部互助为主转向以政府提供救助为主。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签署第456号国务院令,公布《农村五保供养条例》,该条例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1994年发布的《农村五保供养条例》同时废止。新条例规定,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在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的农村五保供养,在资金上给予补助。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提供捐助和服务。  相似文献   

4.
《南方农村》2006,(2):36-36
记者从民政部获悉:新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2006年3月1日施行。该条例重点修改了有关农村五保供养资金渠道的规定,将原规定从乡统筹、村提留中筹集,修改为主要由财政保障。明确今后五保供养资金将在地方人民政府预算中安排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的农村五保供养给予补  相似文献   

5.
《农村财务会计》2006,(3):19-2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正常生 活,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6.
王兴芳 《农家之友》2009,(15):I0049-I0049
我今年66岁,残疾,无子女供养,基本没有生活来源,听说农村可申请五保供养。请问:何为五保供养?我有资格申请吗?答:农村五保供养指的是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瞻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相似文献   

7.
简讯     
<正>海南:农村五保供养年标准不得低于2500元海南省民政厅、财政厅近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市县要按照当前海南省农村五保对象基本生活消费需求和物价水平测算,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增长水平,科学合理制订本市县的五保供养标准。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据新华社报道,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就农村五保对象遗产问题作出司法解释:农村五保对象死亡后,其遗产按照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的有关规定处理。   这一条例的第十八条是:五保对象的个人财产,其本人可以继续使用,但是不得自行处分;其需要代管的财产,可以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管。   第十九条是:五保对象死亡后,其遗产归所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有五保供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处理。   据悉,国务院 1994年 1月 23日《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发布后,一些高级人民法院反映,最高人民法院 1…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建立50周年,新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自3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资讯广场     
三农中国将农村困难群众纳入政府财政供养中国自3月1日起正式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修订条例,把农村最困难的群众纳入了政府财政供养, 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农民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新修订的条例重点修改了有关农村五保供养资金渠道  相似文献   

11.
新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3月1日起正式施行。民政部部长李学举说,这标志着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2.
《农家之友》2007,(12S):10-10
本刊讯 据《农民日报》报道: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农村低保已覆盖2500多万农村贫困居民,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年均救助受灾群众达8000万人次;农村五保供养实现了山农民互助共济向财政保障为主的转变.507万孤老孤儿的生活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3.
读者朱玉东来信问:农村什么人能享有五保资格,五保户享受什么待遇?答: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外》规定,五保供养的对象是指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无法定抚养义务人的,或者  相似文献   

14.
五十年来,我国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大致历经了三次模式的选择,即:1956-1978年主要依靠集体和公益金运行,由生产队或生产大队组织实施的集体供养模式;1979-2001年以村提留和乡统筹为其经费和实物来源的集体供养模式;2002年以来以国家财政供养为主,集体保障、土地保障和社会帮扶为辅的现代社会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15.
贫困地区农村社会救助现状、问题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一直是制约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主要因素.虽然贫困地区农村社会救助也有"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医疗救助等救助制度,但往往因资金的不足或制度的缺陷,而形同虚设.为了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农村社会救助水平,促进社会救助工作的全面覆盖,本文认为,必须以社会救助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优化整合救助资源为核心,以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重点进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据《农民日报》报道: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农村低保已覆盖2500多万农村贫困居民;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年均救助受灾群众达8000万人次;农村五保供养实现了由农民互助共济向财政保障为主的转变,507万孤老孤儿的生活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7.
农村五保户     
<正>五保户是指《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的五保供养对象,主要包括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一)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二)无劳动能力的。(三)无生活来源的。法定扶养义务人,是指依照婚姻法规定负有扶养、抚养和赡养义务的人。所谓五保,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孤儿为保教)五保户是我国经济社会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崔岷  谢明 《农村经济》2007,(8):117-119
党中央国务院为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发展,推出新农村建设中一系列政策.本文依据政策分析了失地女性农民生活无保障等方面问题,提出要加快土地制度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高速现有城镇管理体制,加强社区建设、将女性农民就业纳入国家统一的就业政策范畴.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改革》2003,(8):4-6
第一条 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救助管理办法》规定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  相似文献   

20.
1.党中央、国务院对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 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