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合作基金会作为民间新型合作性金融组织,是加强农村资金管理,适应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的玉林市,从1988年到1992年止,全市先后成立了34个合作基金会。实践证明,合作基金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扶持和发展乡镇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入股1315095股,股金855万元,借款余额15340万多元,储蓄余额12118万元。  相似文献   

2.
到1988年底,四川省绵阳市农村有86个乡镇建立了一种新的资金融通组织——农村合作基金会。成立基金会的初始愿望是要把农村的资金真正用于农业,以缓解农村发展资金不足的困难。但是,作为资金融通领域中的一种合作经济组织,却因操作上发生了一些偏差而陷入误区。主要表现在:基金会本身的合作性质在实践上发生了变异:对增加农村资金投入的作用估计过高;未能发挥为信用社拾遗补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截至1997年3月,龙海市农村合作基金会已发展到156个,融资额达1.2亿多元。这些基金会在调剂资金余缺、支持当地农民、乡镇及个私企业发展生产、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支持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农村合作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据调查,目前突出的问题有:一、偏离办会宗旨,扰乱金融秩序。按规定,基金会性质是社区性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它的宗旨是为入股会员服务、为农业、为…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农村合作基金会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且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产生和发展,对缓解当前农村经济建设资金困难,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给金融工作尤其是农村金融工作带来了全新的课题。本文围绕当前农村的金融状况,探索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农村信用社合并新建农村合作银行的改革新思路。一、农村全融工作将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挑战。农村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使资金需要大量增加,农业银行和信用社虽然发放了大量贷款,但资金力量和经营管理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农村合作基金会是管理农村现有合作经济组织集体资金的最佳形式。它是在充分保障资金所有权、自主权和得益权的条件下,由社区合作经济组织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织起来的资金合作组织,是集体资金管理与有偿服务的一种合作和协作。它构筑了金融体制改革新的生长点,填补了农村金融市场调节使用集体资金的空白,是农村金融市场一个新崛起的“方面军”。我们就此作点探讨研究,借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农村合作基金会有关问题研究王楚明农村合作基金会(以下简称农基会)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出现的农村群众性合作互助经济组织,自1984年在部分地区试办以后,发展迅速,据统计,到1995年底,全国已建立的农基会14.63万个,其中乡(镇)级有2.41万个...  相似文献   

7.
现在,农村合作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的机构和网点已遍布全国农村,在办会宗旨上,已不再是管好用活农村集体资金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而正在演变成一个经营贷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根据国家最近提出的整顿金融秩序的要求,我们认为基金会必须停办金融业务。  相似文献   

8.
一、资金组织“无序竞争”的原因(一)经济经组织乱募股集资引发“无序竞争。我国从计划经济转人市场经济以后,社会经济出现了迅猛增长的势头,资金需求量大,国家银行有限的信贷资金难于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于是一些合作性质的企业,如供销社等,他们打着发展自身业务的口号,进行高息募股集资。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也纷纷发行企业债券;一些地方政府以发展本区域经济为由,在各县、乡、镇、村成立了“农村合作基金会”,公开从事金融业务。由于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业务,基本是地方政府行为,又没有一套与国家银行制度接轨的业务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比较普遍的建立了农村合作基金会组织,它的出现,引起了农业经济界和农村金融界的关注。笔者结合北京市郊区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发展现状,试从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提出以下看法,供商榷。  相似文献   

10.
农村合作基金会是新型的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地完善,农村合作基金会对于培育农村资金市场,促进农村经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型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农村中以村为单位的融资组织——合作基金会有所发展。但是,对其如何认识以及如何与之共处相长,是农村金融工作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此,笔者拟结合华安、云霄、龙海三县的五个自然村的合作基金会的调查情况,谈点认识。漳州市农村合作基金会于1986年开始尝试,1989年开始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到1990年7月底,全市已办基金会49个,其中乡办4个,村办45个,集资800多万元。这种组织在漳州市开始是以管理公有资金的形式发源于清财后的个别农村,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银根的紧缩,又在一些城郊型农村相继出现,其职能以管理转向聚财、融资、增殖。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发展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方向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依法监管规范行为真正恢复农金会的本来面目──对南平市农村合作基金会的调查与思考周松柏,陈清源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农村合作基金会(以下简称农金会),几年来,由产生、发展到壮大,目前的现状如何?究竟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应从哪些方面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3.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出现,是我国民间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表现。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大量迅速发展,是既有利也有弊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合作基金会的积极作用主要有:①动员民间零散资金,开辟农村资金投入的新渠道。这些基金会由于机构少,网点多,能够融通集体和个人的“散钱”、“死钱”、使之变成“大钱”、“活钱”,投入生产经营。同时也通过放款活动,增辟了向乡村企业投入资金的  相似文献   

14.
农村合作基金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对湖南省浏阳市十二家农村合作基金会的调查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浏阳支行调查组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以来,农村合作基金会发展迅速,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全面掌握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发展现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其...  相似文献   

15.
农村合作基金会应纳入农村金融体系管理黄火一、正确认识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性质。任务和作用八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农村合作基金会,是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由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户按照自愿互利、有偿使用原则而建立的社会资金互助组织。它的宗旨是:为农民服...  相似文献   

16.
<正> 农村合作基金会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产物,它的存在对建立健全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积累制度,管好用活集体资财,积聚资金,帮助农民解决困难发展生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在许多方面有待完善。本文拟通过对后路村农村合作基金会的调查,探讨如何引导它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在农村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农村改革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农村合作基金会,从农村合作经济内部资金融通组织逐步演变成为不循章法的金融机构,以其灵活、自主、无规的运行机制发展业务,已成为影响整个金融形势的一支重要力量,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近期我们对此作了些调查分析,下面谈谈体会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 漳浦县农村合作基金会大批成立始于1991年下半年,至1992年底全县共有农村合作基金会50家。目前尚在开展业务的只有4家。其中佛潭岱嵩村的“海岛基金会”组建于1992年11月,现集资104万元,最高峰时达120多万元。它成立后,得到市、县、镇三级政府及农业部门的肯定和支持,大有独树一帜、典型引路之势。笔者慕名前住调查,却发现该基金会早已违背了农村合作基金会融通资金、调剂余缺、互通有无、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的办会宗旨,非法经营金融业务。具体表现:一是违背办会宗旨.以盈利为目的。该会把“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转为生产资金”,以利率为驱动器,运用金融手段完成资金来  相似文献   

19.
<正> 近日,笔者对福州、泉州和漳州三地区农村合作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了解了一些情况,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金会存在背景1986年.在农村改革迈向更深一层次的时候,为了管好用活集体资金,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支持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中央提出在乡(镇)、村党政领导和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  相似文献   

20.
李凌 《金融研究》1994,(3):62-65
关于农村合作基金会产生及发展问题的综述李凌目前,随着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与资金供求的波动,农村合作基金会迅速成长,越来越引起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对于合作基金会的现状,我国银行的同志还处于若明若暗之中。特别是在整顿金融秩序的今天,它更成为人们争议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