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代位继承是法定继承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各国关于代住继承的发生条件和适用范围的规定有较大差异。通过对具有代表性国家代位继承制度比较,从中了解各国代位继承制度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代位继承的性质,在民法典制定中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代位继承制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比照我国现行继承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民法典关于法定应继份制度规定的异同,主要探讨了法定应继份制度中法定继承人的顺序,配偶的继承地位、继承份额、继承资格,代位继承中应继份制度,继承权人放弃继承权时其应继份的分配等问题,并对我国继承立法提了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李兰 《新智慧》2006,(9):60-61
误区一:反正有法定继承,有没有遗嘱都一样有 不少人认为,“继承”这事有《婚姻法》、《继承法》管着,就是自己不立遗嘱或老人没有立遗嘱,继承时也不会乱,法律怎么规定就怎么来。因此,有没有遗嘱都一样。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中国、日本、意大利三国的法定继承制度在法定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法定应继份方面的区别,指出应修改和完善我国的法定继承制度,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虽然《民法典》第1133条在涵盖《继承法》第16条的基础上,增设第四款"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使信托出现在《民法典》的条文当中,但纵观全典,其不仅对遗嘱信托与继承法的衔接未继续予以细化规定,而且未在更为基础的物权编、合同编,抑或是总则编对信托进行吸收。因此,我国目前在法律制度上可谓采取了一种将信托作为民事特别法、单行法的立法模式。无法回避的现状是,我国信托法制发展至今,信托的基础理论研究始终未能取得重大突破,尤其在信托财产归属、财产权结构、信托财产独立性的解释上仍存较大争议。如何引进信托制度是大陆法系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我国《信托法》已实施20年,信托基础理论的争议始终与实践遭遇的各种法律障碍密切相关。如何构建起能凝聚共识的信托法财产权结构,如何衔接《信托法》与正式颁布的《民法典》,是否需要对我国《信托法》进行更新和完善,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尝试通过对已有信托财产权学说进行分析,并运用所有权权能理论进行探究,最终得出如何在一物一权的前提下理解信托财产权及其独立性的思路,并对信托财产权与物权法定原则的冲突提出较为妥善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6.
善意取得制度是近代以来民事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在制定民法典时也应考虑通过立法将其确定下来.本文通过对善意取得制度的源起、构成要件的论述,肯定了善意取得制度存在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希对本制度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谭建华 《企业家天地》2007,17(5):150-151
《罗马民法大全》对罗马法上的继承制度作了重大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其一,在法定继承中以血亲继承代替宗亲继承;其二,在继承中贯彻男女平等的原则。通过上述改革罗马法上的继承制度基本定型,从而对后世西方继承制度的立法产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满族在统一蒙古族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立法。本文结合蒙古族继承制度的传统特点,对清代蒙古族的继承法律,从财产继承和职爵继承两个方面作了论述;并就清代蒙古族继承立法的特点作了法理学的探讨。分析这一法律现象对我们今后在法制改革中如何借鉴法律传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继承法》对普通遗嘱的要件规则作出了规定,但现有某些规定存在明显不足。应当从我国新时期调整继承关系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借鉴国外和我国港澳地区成功立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规定设立遗嘱的形式标准和程序、对录音录像遗嘱的制作和使用加以严格限制、完善见证人资格制度等多方面对我国《继承法》进行全面的修订和补充。  相似文献   

10.
遗嘱自由是现代继承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许多国家都奉行相对遗嘱自由的原则,并采用特留份制度来限制遗嘱自由。本文从遗嘱自由的现状和基本原则结合具体的实际认为,我国继承法也应在立法上不断完善,特别是要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借鉴国外的特留份制度,对遗嘱自由采取进行一般限制与具体限制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运用强行法规则和法律行为有效成立规则,以消除价值取向不同所带来的法律原则在适用中的冲突和混乱。使我国继承制度更加以人为本,更能有效地保护其继承人的合法利益,真正构建一个更加安定和谐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1.
遗嘱自由是世界各国继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但纵现各国继承法立法,都对遗嘱自由进行了必要的限制,古罗马所制定的特留份制度因体现了衡平艺术而著称,成为遗嘱继承立法的典范而为各国效仿。我国由于继承立法相对较为落后,对遗嘱自由的限制仅限于对胎儿和“双缺乏人”继承权利的保护上,即所谓必留份制度,并且由于规定的模糊性而在司法操作上不易裁决,而对其他法定继承人权益则缺乏足够的保护。笔者认为,应在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特留份制度的立法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特留份制度。  相似文献   

12.
关于股权继承问题,实质上是有关《公司法》与《继承法》的协调问题,也是继承人的权益如何与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相平衡的问题。针对我国《公司法》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继承问题的立法现状,比较分析了《公司法》和继承法的相关规定,提出了对我国《公司法》股权继承的建议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有限责任制度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适用于继承法中的限定继承制度和法人制度。有限责任制度具有降低风险、鼓励投资的优点 ,但同时又导致逃避侵权责任、滥用公司独立人格的行为 ,对债权人有失公平。对此 ,应以公司资本原则、公司人格否认和强制保险予以补救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和德国法虽同属大陆法系,但二者对于配偶继承权的规定还是有很大差别。在法定继承的情形下,不管是配偶的继承顺序、配偶的法定份额和配偶的先取权等均不同。因此立足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比较分析我国与德国关于配偶继承权的相关规定。在法定继承的场合下,针对我国的规定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民法典制定工作的展开,关于民法典的体系问题在学界是众说纷纭,其中争论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人格权是否要独立成编。人格权作为一项新兴的权利,在德、法等国家的民法典中规定甚少。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格权制度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完善,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作为一项基本的民事权利,人格权独立成编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不揣浅陋,试通过本文论述人格权独立成编。  相似文献   

16.
有限责任制度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适用于继承法中的限定继承制度和法人制度。有限责任制度具有降低风险、鼓励投资的优点,但同时又导致逃避侵权责任、滥用公司独立人格的行为,对债权人有失公平,对此,应以公司资本原则,公司人格否认和强制保险予以补救。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继承法也跟着社会的发展得到不断地创新,我国《继承法》必须根据社会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家庭增加、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理论变革从而得到《继承法》的制度创新。《继承法》的修正不仅自身规范体系应协调一致,还应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统一,更需要与我国当代社会现实相适应。(一)修正《继承法》必须考虑到我国当前社会巨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继承回复请求权的性质、法律关系、构成要件、权力行使及其效力、时效及其效力进行论述,分析了我国继承法对其规定之不足,提出完善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合同法》颁布以后,我国立法机关将中国民法典的制订又纳入了立法议程,作为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权法成为当前立法的重点。文章就物权内容在物权法的起草过程中所产生的若干争议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20.
财团法人制度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近代,财团法人制度是大陆法系特别是德国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它的产生和发展规范和发挥了这类组织的行为和社会功能。财团法人与社团法人相比有其显著特征,二者不能相互替代。我国民法典在立法模式上要科学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