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五”以来,我省乡镇企业有了新的发展。到1997年底,全省乡镇企业达到112万家,从业人员1113万人,固定资产原值1800亿元。1997年全省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1714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494亿元,实现利税580亿元。乡镇企业日益成为农村...  相似文献   

2.
(一)经过10多年的奋力拼搏,广东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97年与1985年相比,全省50个山区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由117.05亿元增加到1366.45亿元,翻了三番多。乡镇企业总收入由28.61亿元增加到1486.98亿元,翻了五番多。农民收人水平不断提高,脱贫步伐加快,50个山区县农民人平纯收人由1985年的418元提高到1997年的2989元,增长了6.5倍。全省1985年未解决温饱的420万农民到1997年底已有418.3万人越过了温饱线,绝对贫困发生率由1985年7.43%降低到1997年的0.of%。1997年,全省以县为单位统计,所有县的绝对贫困发…  相似文献   

3.
高剑明 《浙江经济》1998,(10):27-27
20年来,浙江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异军突起,为振兴浙江农村经济,促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到1997年底,全省乡镇企业安置从业人员768万多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36.6%;实现工业增加值1758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4/5;乡镇企业上缴税金220多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2/3。  相似文献   

4.
王博 《东北之窗》2012,(14):34-36
党的"十七大"以来,辽宁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在"十七大"召开后的一个多月,辽宁全省生产总值实现1102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082亿元,成为全国第八个"亿元俱乐部"省份。之后的4年,辽宁越发精彩,到2011年底,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元。  相似文献   

5.
一、“八五”时期我省乡镇企业有了长足发展 “八五”期间,我省经济实现了较快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1%,1995年突破了3000亿元。这其中乡镇企业经济的高速增长对全省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五年间,乡镇企业总产值增长了5.6倍,年平均增长45.7%,按不变价格计算,1995年达到2994亿元。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达2032亿元,比1990年增长4.5倍,五年间平均增长41%。1995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全省社会总产值的比重已高达36%,而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乡镇企业占的份额更高达86%。由此可见,乡镇企业已成为我省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6.
湘阴是全国农业综合优质商品生产基地县,优质稻米生产加工基地县,淡水鱼和特种水产基地县。1997年,全县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实现财政收入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24元。水产品总量达到121.8万担,居全省第一,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30.49亿元,进入全省十强。1996年、1997年水利建设连续两年夺得"芙蓉杯",并位居十强之首。前不久,记者采访了该县标县长。问:农业是湘阴县域经济的主体,在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下,贵县是怎样理顺农业发展思路的?答:现代高效农业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按照区域化…  相似文献   

7.
刘志  张强 《成都经济发展》2001,(3):10-11,20
1998年以来,都江堰市先后制定了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大胆解放思想,冲破发展障碍,改善发展环境,促进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00年底,全市注册的非公有制经营户达到13173户,总资产57.86亿元,实现了总产值42.54亿元,实现了总产值42.54亿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33%、102%、133%。非公有制企业达到2684户(其中三资企业在500万元以上的有38户),实现增加值13.3亿元,占全市GDP的27.9%,分别比1997年增长43%、122%、153%。非公有制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有了较大幅度上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党的改革政策的指引下,我市乡镇企业迅速崛起,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蓬勃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以工业小区为龙头,专业市场为纽带,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一、二、三产业协调并进,工、商、运、建、服全面发展的具有阜阳特色的乡镇企业新格局。1999年一至三季度,全市乡镇企业已完成营业收入326.3亿元,完成企业增加值9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98%和15.1%,实现利润总额38.79亿元,同比增长22.2%,上交税金5.1亿元,同比增长20.5%。乡镇企业已…  相似文献   

9.
改善微观布局,提高乡镇企业集聚效益,是90年代乡镇企业提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乡镇企业跨世纪的必然选择。一、80年代浙江乡镇企业发展与工业小区建设的客观必然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80年代,是浙江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中“异军突起”的大发展时期。到1990年,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已达728.5亿元(按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也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锋 《浙江经济》2005,(19):40-41
改革片放以来,浙江形成了以“轻、小、集、加、贸”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结构,中小企业成为浙江经济的主体和新的增长点。浙江省现有108万家中小企业、乡镇企业,2004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700亿元,外贸出口4100亿元,利润总额1370亿元,实缴税金780亿元;在全省工业增加值中,乡镇企业已占到了80%,在全省财政收入中,乡镇企业已占到近60%,多项主要经济指标获得了连续7年全国第一一。  相似文献   

11.
<正> “八五”以来,唐山市乡镇企业认真贯彻中央“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抢抓机遇、四轮驱动、重点突破、加快发展,5年间总产值年均递增50.3%,利税年均递增31.5%,经过5年持续、快速发展,全市乡镇企业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95年,全市乡镇企业完成工业产值426.9亿元(现价),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7.6%,比“七五”末上升28.4个百分点,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根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我市乡镇企业到2000年的奋斗目标是: (1)实现总产值1420亿(现价),年均递增21%;实现利税100亿元,年均递增19.1%;从业人数达到125万人,年均安排农村剩余劳力4.2万人。(2)全市要有100个乡镇的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12.
甘肃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 祥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甘肃 旅游业从1979年接待入境2485人,创汇41万美元,发展到200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21.31万人次,创汇5463万美元,平均发展速度分别达到了23.61%和26.23%;国内旅游人数2000年达到了732.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8.58亿元人民币,全省旅游业总收入达到了23.09亿元人民币,相当于甘肃第三产业增加值的6.6%,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35%。外汇收入相当于全省出口贸易总额的13.7%。初步形成了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和产业经济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宁波从一个落后的商埠小市发展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4.1亿元上升到2000年1191.5亿元,占浙江省19.8%;财政总收入从1979年的4.89亿元上升到2000年143亿元,占浙江省的21.7%。2000年低,自营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51.7亿美元,占浙江省的18.6%。1999年,宁波市城市综合名列第27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副省级城市蝇居第4位,2000年,宁波港吞吐量超过1亿吨,跃居我国大港口的第2位,仅次于上海港。20年来,宁波GDP翻了四番,人均GDP翻了五番,并在1997年提前进入小康。  相似文献   

14.
一、湖南乡镇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一是湖南乡镇企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期,要保持和发展这种势头不是轻而易举的。近两年来,由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湖南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6年,全省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3706.1亿元,增加值1055.8亿元,乡镇工业总产值1880.1亿元,乡办工业产值446.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8.9%、61.3%、67.7%和43.5%;实现利润272.6亿元,实交省内税金60.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2.6%和30.2%。乡镇企业转移了800多万农村劳动力,1996年发放工资总额352.1亿元。据省统计…  相似文献   

15.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体情况 从80年代中期开始,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1996年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曾达到1.36亿人,比1978年时的社队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增加了1亿以上.自1997年以来,由于乡镇企业所处的整体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其自身也处于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的转折阶段,因此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明显下降.2000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28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7%.  相似文献   

16.
1993年,全省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和对外开放,大力开展“第二次创业”,国民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经济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全省经济运行呈现出五个特点: 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总体规模上了一个新台阶 1.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全省农业获得了继1990年以来的第四个丰收年,农业总产值390亿元,按不变价比上年增长9.4%。粮食产量达到1696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实现了粮食和主要副食品自给,而且部分农副产品实现调出。乡镇企业的较快发展已经成为全省国民经济重要的新的增长点,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1464亿元,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特别是进入90年代,乡镇企业增长进一步的加快。1992年起乡镇企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增长时期,年全国乡镇企业产值达1758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51.3%;1993年乡镇企业产值增加到29023亿元,比1992年增长  相似文献   

18.
乡镇企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力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新的一年里,全市120万乡镇企业干部职工,将继续推动乡镇企业加速发展,加快提高,力争总产值、工业产值增长25%以上,利润总额、上缴国家税金实现同步增长,转移农村劳动力6万人,5亿元乡镇达到36个,千万元企业达到360个,亿元企业达到14个,为农村奔小康和建设经济强市做出新的贡献,使“半壁江山”再创辉煌。1996年全市乡镇企业工作的基  相似文献   

19.
1995年我市乡镇企业发展创造历史最好水平,按新统计口径实现总产值16.68亿元,总收入18.36亿元,利润1.32亿元,税金4683万元,可比口径分别比上年增长84.1%、102%、83.3%、53.5%。第一次高出全国、全省平均速度40多个百分点,跨入了我省发展速度前三名的行列。到年末,全市乡镇企业已发展到25,594户,其中乡办509户,村办503户,吸纳农村劳动力66,900人,约占农村劳动力力总数的31%。1995年乡企净增产值7.65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量的90%,乡企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由1990年的27:73上升到1995年的52:48,首次  相似文献   

20.
“八五”期间,是沈阳市东陵区乡镇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折时期,也是我们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速发展、取得可喜成绩的重要时期。到1995年底,全区乡镇工业企业已达到4600多家,形成了以建材、冶金、机电、食品、化工、医药等6大行业为主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乡镇企业总收人实现140亿元,乡镇工业总产值实现115.8亿元,成为全市第一个产值超100亿元的县区,分别是1990年的6.3倍和5倍;乡镇工业利税总额11.8亿元,是1990年的5.1倍。回顾“八五”期间我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历程,我们的体会是: 一是坚持发展不动摇。五年来,不管形势如何变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