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通过建立一个包含货币政策、具有自动稳定机制的财政政策、金融中介机构以及粘性价格、粘性工资等特性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在校准模型结构参数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技术手段分析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贷款、消费偏好等8个外生随机冲击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消费偏好和政府购买支出等冲击均导致我国经济上升,即产出和通货膨胀均上升,贷款和技术冲击导致产出增加而通货膨胀下降,投资调整成本冲击导致产出和通货膨胀均下降,价格加成和工资加成冲击均导致产出下降、通货膨胀上升;货币供应量、技术和投资调整成本冲击是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财政政策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我国蔬菜价格呈现明显上涨趋势。引进式技术进步发展模式下的我国生产力不平衡结构是造成蔬菜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流通成本和生产资料成本上涨的深层次原因。这种不平衡的生产力结构决定了我国的蔬菜价格将在长期内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为了缓解蔬菜价格的长期上涨趋势,需要提高蔬菜的生产效率,加大蔬菜生产资料成本补贴,压缩流通环节链条和减少流通费用,并保证大城市附近的农业用地与蔬菜用地的比例。这一结论也适用于其他农产品。  相似文献   

3.
通货膨胀一词意指货币贬值 ,不言而喻商品和服务价格因此而全面上升。而通货紧缩的含义则相反———物价普遍下降 ,通常随之而来的是利润降低和就业机会减少。温和通货膨胀时期通常具有高就业率 ,工厂接近满负荷生产的特征。一旦实现充分就业 ,工厂达到或接近满负荷生产时 ,国家无论增加何种额外的开支都将推动物价迅速上涨。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货币在“追逐”数量相对稳定的商品和服务。进一步增加开支 ,或者商品和劳务短缺 ,会导致通货急速膨胀。这时工厂都会因为成本增加而提高它们的价格。工厂想以此来抵消成本的上升 ,…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玉米生产成本比较优势、贸易竞争力指数及生产经营成本杠杆效应系数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玉米进出口贸易主要属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玉米贸易竞争力在2004~2012年不断下降,玉米生产成本和价格高于美国玉米生产经营成本和价格,在国际贸易竞争力中处于劣势地位。提高我国玉米市场竞争力,必须从产量、成本、价格及利用好国际玉米市场资源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成本变化的特点、原因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成本变化的总体特点和推动农产品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值得注意的几个相关问题,得出相关结论和政策启示。文章的主要创新点在于:(1)对农产品成本问题进行了综合性的系统研究,提出我国农产品成本仍将面临长期上升的趋势,对此应该尽早给予高度重视。(2)提出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和能源价格主导型成本,是推动我国种植业产品成本上升的三大主要因素;精饲料费、人工成本和仔畜进价是推动我国养猪成本上升的三大主要因素。但是,在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对于这些生产要素机会成本的更快上升及其影响,更应给予充分重视。(3)提出应该进一步放开农产品价格,探讨建立农产品生产综合成本补贴的可能性,完善农产品价格政策和农业补贴政策,改善农产品生产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6.
这次通货膨胀已经从政府行为诱发和改革措施出台推动的需求拉起型,转变为市场主体主动进攻、生产价格上升带动成本上升、进而导致消费价格上升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这是一种极为深刻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一季度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不断提高,主要是由预期因素、劳动成本提高、交易性货币供给增加和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推动的。从发展动态看,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和货币因素对城镇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趋于上升,劳动成本对城镇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小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出口贸易面临着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快速上涨与工业品价格滞涨的双重压力。本文对2002—2007年中国出口商品所包含的能源成本进行的估算发现,以2002年不变价计算的能源成本在5年间增长了7.53倍。与此对应,能源成本在中国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从2002年的8.4%上升到了2007年的21.2%。通过计算价格弹性发现,国际市场上能源相对价格的波动是引起我国能源成本率上升的主要因素。能源成本快速上升大大降低了我国出口商品的利润空间,表明我国的外贸质量在下降,这主要是由国际市场进出口价格体系以及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理论认为,在供给难以及时根据价格而调节的短期内,物品的均衡价格由需求决定,如果需求大于供给,则均衡价格会上升而不受成本的约束,生产该物品的公司或整个行业的利润会上升.  相似文献   

10.
目前价格运行状况及上半年价格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需求大幅度增加以及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今年前4个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继续呈现明显上升的态势,同时结构性变化差异明显扩大,生活必需的粮食等食品价格上升速度过快,而一般工业消费品价格继续下降,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差距进一步扩大。价格的这种结构性变化,既增加了低收入阶层经济负担、加剧了收入分  相似文献   

11.
论文采用1991~2013年中国粮食生产的相关投入与价格数据,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影子替代弹性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的要素需求与替代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粮食生产的要素需求正处在理性的价格调节区间,要素价格仍然是调节要素需求的经济杠杆;与劳动力和化肥相比,机械投入对价格变化更为敏感,更容易受自身价格变化的冲击。(2)农业机械与劳动力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且替代关系越来越强。这说明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情形下,利用机械替代劳动可以大幅减少农业劳动投入,特别是可以有效缓解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带来的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3)化肥与劳动也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但替代关系稳中略降。经济激励是农户决策的首要考量因素,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背景下,选择多量少次的施肥方式、增施化肥并减少农家肥投入,用化肥替代劳动成为农户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造”已经作为一个响亮的名词被世人所熟知,但由于近年来劳动力成本、能源原材料价格上升等因素,中国制造业成本也随之上涨。文章选取1978-2010年中国制造业生产中资本-劳动-能源投入价格及成本数据为研究样本,建立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上述三种生产要素间AES和MES分别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制造业生产过程中,资本-劳动-能源相互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替代关系,并且能源需求较资本、劳动对价格的变化更加敏感。文章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石油价格的波动对国内经济,对大多数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对居民的生活消费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增加或减少成本和消费支出,更重要的是将加剧我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市场竞争的压力,削弱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波动冲击下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李丰  何凝 《经济问题》1991,(9):12-16
1.技术进步对产业价值和价格结构的影响 劳动或资金投入的增加导致的生产力发展是数量型经济发展,生产率水平上升导致的生产力发展是效益型经济发展。而科学技术进步是生产率提高的唯一原因,因此只有科学技术进步才能导致生产同样产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消耗成本的减少。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供水成本的不断上升和水资源的日益稀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水价政策能够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城市居民用水还是农业用水,其价格都应该体现水资源成本、供水成本和环境成本。水价改革必须在确定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的基本用水量的基础上,通过水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在水价格中的充分体现,兼顾水企业和用水主体的利益,达到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蔬菜生产的空间分布及其对价格波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修正的Gini系数和Moran指数,对中国蔬菜生产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考察,然后理论分析了生产空间分布影响蔬菜价格波动的作用机理,并对其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中国蔬菜生产呈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蔬菜生产虽有所西移,但集聚程度依然很高。2生产的空间分布通过作用于流通成本、市场供需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对蔬菜价格波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而言,地理集聚增加了流通成本进而推动蔬菜价格上涨。生产的空间分布变化导致东部地区蔬菜供需失衡问题进一步恶化,加剧了蔬菜价格波动。此外,生产的地理集聚增加了主产地蔬菜生产面临的外部冲击风险,加大了蔬菜价格异常波动的可能性。3生产的空间分布对蔬菜价格波动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主产地蔬菜价格波动较主销地更为剧烈,主产地价格波动主要源于季节变动而主销地主要源于趋势变动。  相似文献   

17.
自2006年底起,中国出现了新一轮的价格总水平上升。本轮价格总水平上升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结构转变加快和对全球化深化的背景下发生的,影响价格总水平的因素空前复杂多样。本轮价格总水平上升表现出了一些突出的特征,如价格上涨具有结构性、CPI与PPI的关系发生逆转、与国际价格关联度高和有流动性过剩相伴随。通过对特征事实的追踪分析得出结论,新一轮价格总水平上升来自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变、全球化深化和美国货币政策这几项初始冲击。这几项初始冲击提高了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增长,特别是资源能源消耗较大的重工业的增长,从而带动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而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又提高了各下游产业中间投入成本,遭受相对成本冲击较严重和生产率增长较慢的农业等部门价格首先出现了上涨,并进而带动价格总水平上升。  相似文献   

18.
许倩 《发展研究》2001,(4):10-12
(一) 传统经济学是构建在报酬递减的假设之上的--"如果技术和生产的其他要素不变,增加其中某个要素的投入量,会使边际产量递增到一定点,超过这一定点,增加的投入量会使边际产量递减."也即经济行为会产生一种负反馈,它导致在市场上领先的产品或公司最终要走到极限,从而达到一个可以预见的价格和市场份额的平衡.这种传统经济理论强调最小效率规模:随着产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企业收益呈递减趋势,成本会相应上升.这样,企业经营一旦超过适度规模,利润率就会下降,成本会相应上升.  相似文献   

19.
石油涨价的影响形成这样一个链条:油价上涨通过进口、零售等影响消费,又通过成本和效益影响投资,通过环境和成本影响出口,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石油集团的专家严绪朝说,从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看,油价上升将使消费和投资减少,出口下降,因而使国民经济受到不利影响。有关专家对我国1993年至2000年的GDF)、石油进口数量和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认为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将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价格上升,还会形成对消费的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20.
粮食生产价格的决定因素:市场粮价还是种粮成本利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焱  李雪 《当代经济科学》2013,35(4):112-123,128
建立合理有效的粮食生产价格形成机制,是确保工农城乡和谐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在对中国粮食生产价格形成进行制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RSVAR等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粮食生产价格与市场粮价、种粮成本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1978-2011年间,种粮成本利润对粮食生产价格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该作用主要表现为长期因果关系,但不具有短期因果关系;新世纪以来的粮食生产价格形成机制中,市场粮价已经成为主导因素,种粮成本的影响则十分微弱;粮食生产价格对市场粮价、种粮成本的传导作用并不明显。粮食收购市场的价格传导机制不通畅,价格形成侧重流通领域、而偏离生产领域等问题,不利于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