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表现形式,总结了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利率风险,以及利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将日益凸现。如何管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问题将是摆在商业银行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进行分析,然后对商业银行在新的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提高定价能力和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问题凸现在人们面前。本文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模拟市场利率变量,以商业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日头寸为分析对象,通过定量的方法考察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波动环境下利率日风险值具体数值的大小,研究发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利率风险偏大,城市商业银行次之,外资银行利率风险最小。在上述实证结果基础上,文章剖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利率市场化已步入实质性阶段且呈进程加快的趁势,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将加大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深入分析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研究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是理论界面临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5.
李向阳  解磊  宗桢 《中国经贸》2013,(12):123-124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利率波动将会越来越大,并且表现出较大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加大了预测的难度,加剧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使利率风险成为各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利率管制政策,尽管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予以重视,但因为缺乏相对应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还是相对薄弱的。因此,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利率管制的逐步放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开始加快推进。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越来越面临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利率风险。本文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基础、推进的迫切性、可能采取的模式等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的利率风险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权益久期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将面临巨大的利率风险,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势在必行。文章全面分析了利率风险的形成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指出久期是利率风险度量方法的必然趋势,在此基础上,引入权益久期的概念,全面衡量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并对权益久期的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8.
彭正宇 《特区经济》2008,235(8):298-299
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市场的开放,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大大增加。为了有效地管理与控制利率风险,有必要研究金融衍生产品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本文介绍几种金融衍生产品,并分析强化我国商业银行运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淑珍  刘芳 《特区经济》2006,(11):89-90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利率风险将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然而长期以来的利率管制造成了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动不敏感,利率风险管理严重滞后。因此,商业银行如何防范和化解利率风险,有效地进行利率风险管理,成为了商业银行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战略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系统和深入研究了面临WTO挑战和利率市场化改革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战略抉择问题。作者首先深入分析了西方国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总结了西方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和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经验;在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实际的基础上,从培养我国银行国际竞争能力的目的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战略构想。文中的部分设想已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管理实践中得以推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少付 《特区经济》2008,228(1):68-70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稳步地向前推进,利率风险在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中的重要性正在、并且将会不断凸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重新定价缺口为负缺口,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的推出使重新定价负缺口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本文从边际的角度分析了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影响。由于目标间的冲突,文章的结尾指出我国商业银行有实现战略转型,由目前短期内净利息收入最大化实现向股东权益价值最大化转变,同时兼顾监管时期内资本金条件约束的现实必要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12.
借助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文章对我国14家上市银行在2007年至2010年期间的利率风险管理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上在应对利率变动风险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中小规模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总体上要优于大规模商业银行;但是,商业银行依然存在中长期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匹配严重失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中的利率敏感性缺口、缺口率、利率敏感性比率和利率敏感性比率偏离度四个指标,对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6年和2007年的利率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利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对利率风险进行了较有效的管理,但1年以上资产、负债的匹配上失衡现象严重,利率敏感性缺口的调整滞后于利率变化趋势;我国传统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落后于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saving rate based on the flow of funds data. It finds that the most widely adopted view of precautionary saving, 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top reason for maintaining a high saving rate in China, is misleading because this conclusion is drawn from the household survey data. In fact, the household saving rate has declined dramatically since the mid‐1990s, as is observed from the flow of funds framework. The high national saving rate is attributed to the increasing shares of both government and corporation disposable incomes. Insufficient consumption demand is caused by the persistent decrease in percentage share of household to national disposable income. Government‐ directed income redistribution urgently needs to be improved to accelerate consumption, which in turn would make the Chinese economy less investment‐led and help to reduce the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Edited by Zhinan Zhang)  相似文献   

15.
陈静 《特区经济》2009,(2):65-66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目前已成为许多国际性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针对我国汇改后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最主要的汇率风险,商业银行应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规避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流动性储备、负债稳定性、期限结构错配程度、资本充足性、市场利率风险和盈利性六个维度选择12个流动性风险评价指标,基于因子分析法对中国上市银行2012年底的流动性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结论显示:同业负债成为新的银行流动性风险诱因;中长期贷款占比的下降有助于改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降低流动性风险。现行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难以全面反映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实情,建议增加"同业负债比例"和"流动负债依存度"两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对科技中小企业贷款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增福  李颂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3):83-85
商业银行贷款给科技中小企业面临着高风险,而高收益的要求在我国由于分业经营和利率浮动上限的限制,不能得到满足。文章设计的资产价格浮动利率法和滚动结算法可以使银行贷款给科技中小企业,承担高风险的同时,获得高收益,从而增强商业银行给科技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解决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18.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the sensitivity of commercial banks' stock excess returns to their volatility and financial risk factors, measured by interest rates and exchange rates, across the recent Asian financial crisis. In general, we foun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Malaysian commercial banks in their risk exposure prior to and during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The introduction of selective capital controls, a fixed exchange rate regime and a forced banking consolidation program, however, had increased the risk exposure of both large and small domestic banks. The effects of these risk factors were significantly detected in both large and small ban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