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郑旖心 《魅力中国》2010,(29):120-120
慈善业是社会和谐度、民族善良度与财富积累率的良性表达,中国慈善机构欠发达,慈善事业发展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完善的慈善法律制度。慈善法是关于慈善事业的基本法,其宗旨是尊重慈善愿望,保护慈善热情,培育慈善意识,规范慈善行为,促进慈善事业的多元化发展,慈善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慈善组织机制、慈善财务制度、慈善业务的开展以及捐赠人的权利义务监督管理机制等,只有通过立法构建慈善法制框架,建立完善的慈善法律制度,这样才能加快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对慈善事业进行立法,一方面不仅能够对慈善组织加强约束与监督,规范慈善市场,建立慈善组织在社会中的公信力;同时通过立法还可以更好的唤起公众慈善意识,吸收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慈善事业中,以保障中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企业公民建设正在成为华润的常态行为。为进一步规范慈善公益事业,更有效率地开展此项工作,我们将成立华润慈善基金有限公司,通过整合全集团资源、做实事,更好地体现华润是一家负责任的中央企业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慈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发挥着聚集民间资源、补充政府资金不足、改善分配格局.最终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政府应成为社会慈善行为的倡导者与组织者.但这种组织不是简单的干预.更不是替代,而是依靠法律法规规范制约社会的慈善行为.依靠服务倡导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捐赠.并通过机制的建设打造社会公众普遍认同的慈善文化.  相似文献   

5.
苏竹青 《中国西部》2009,(12):92-93
大家对慈善的意识还不行,还得向国外学习,并非做慈善就是捐钱捐物,那是低层次的慈善;高层次的是投资慈善,是战略慈善,这是个大概念。有的企业家你让他直接捐钱,他可能不大舍得,但是如果有好的公益项目,多方都会受益,他就会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6.
薛梅 《魅力中国》2014,(1):336-33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慈善捐赠行为越来越多,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但我国现行法律对于慈善捐赠关系的调整力不从心,法律规范不健全给司法实践带来了诸多难题。本文拟针对其中剩余善款的归属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慈善义工服务是提升人们精神境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载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随着慈善义工服务项目越来越丰富,服务领域越来越广阔,社会对慈善义工服务的期待越来越高,应该积极探索慈善义工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对义工队伍实行科学管理、实现资源充分利用,进而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2009,(8):18-20
慈善事业是扶贫济困、愉悦心灵的快乐事业,因此。慈善事业必须从快乐做起来。快乐慈善,是公益的最高境界!快乐慈善,是真慈善。时代需要“快乐慈善”。社会呼唤“快乐慈善”。在今天在慈善家们眼里,从教育、医疗到扶贫、科普,乃至公共传媒,  相似文献   

9.
从某种意义来说,慈善组织提高公信力比慈善立法更能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因为慈善家的慈善行为追求的是精神满足.这一特点使慈善行为极易受到对慈善组织主观印象的影响,慈善组织内部的廉洁与否.慈善组织成员的社会声誉.会极大地影响慈善家的精神满足程度,从而极大地影响慈善行为。所以,应当努力加强慈善机构的内部约束.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善款使用的透明度,树立慈善机构的良好形象,形成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品牌。同时应减少慈善家寻找捐献机会的成本和监督成本。  相似文献   

10.
做慈善的前提是,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慈善。如果偏离了这个原则,做得不当,就是“病态慈善”,不要勒紧裤腰带做慈善。  相似文献   

11.
钟宇 《中国西部》2009,(5):28-28
经过5.12汶川特大地震,慈善组织可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认识到,公信力资源对慈善是多么不可或缺——简直就是慈善的生命,就像空气之于人、水之于鱼的生存一般。  相似文献   

12.
9月29日,盖茨和巴菲特慈善晚宴在北京举行。赴宴企业家约50人,并未像此前预测的“一半富豪拒绝出席”。巴菲特盖茨未借助慈善晚宴对中国富豪“劝捐”。巴菲特认为,中国慈善发展会超过美国,并告诉准备投身慈善的人们“不要怕失败,以前我们都有许多失败。”他还说,对中国而言,现在这一代人是“关键的一代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若干标志性负面事件的发生,导致我国慈善组织面临前所未有的公信力危机,其根源在于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缺乏导致的信息透明度不足。鉴于此.在对慈善组织公信力与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机制是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慈善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大学生志愿精神与倡导利他思想为核心的慈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在社会转型期间,积极培育以大学生志愿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慈善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伴随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慈善不可避免地承担起一定的公益使命。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确定鼓励和规范慈善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出台的指导、规范和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文件。公益与慈善如何做到"和而不同"?公益慈善事业怎样融入"善经济时代"?带着对我国发展现代公益慈善事业的疑问,记者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  相似文献   

16.
苏竹青 《中国西部》2009,(12):56-57
倘若将慈善组织的捐赠客户进行分类,可以看出,慈善组织捐赠客户可分为长期、中期、智囊期和随机客户。吸引捐赠客户的关键是慈善组织的声誉。慈善组织需要在发展中建立长期动作 对策,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吴凡  周靖 《科技和产业》2023,23(2):96-100
慈善捐赠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重要形式。以中国2011—2020年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财政压力对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并探讨企业税负在财政压力与企业慈善捐赠二者之间的作用。研究发现,地方财政压力越大,越能促进该地区的企业捐赠,且企业税负在财政压力与企业捐赠之间存在反向调节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财政收支规划,规范税收标准,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税收环境,正确引导企业捐赠行为。  相似文献   

18.
时下有这样一个观点:慈善行为与富裕程度无关。一个穷人捐一块钱是慈善,一个富人捐10亿美元也是慈善。虽是“个人观点”,但也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相似文献   

19.
曹志 《魅力中国》2011,(14):101-102
近年来,大学生慈善捐赠取得一定成绩同时,还面临诸多障碍。这些障碍对于培养大学生参与慈善捐赠事业的积极性是不利的。文章针对其当前大学生慈善捐赠所面临的困境和障碍,从构建和完善管理机制的角度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大学生慈善捐赠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捐款引发慈善的信任危机,审计部门代表政府介入慈善事业的监督。对慈善资金进行审计可以评价慈善事业的发展环境,促进健全慈善的法律制度;也可以对慈善机构的管理制度查漏补缺,完善慈善机构的管理制度;更可以增加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帮助宣传慈善文化。在慈善资金审计中要掌握实施主体、采用形式、运用方法、客体选择和法律依据这几个要素,把握审计切入点,注重审前公告和审计成果的利用。充分发挥审计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