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奉献是生命不朽的基石。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人的话只是为了说明,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他活了多少年,而在于他为祖国、为人民大众做了多少有价值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记得一位诗人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湖南省委原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培民,就是一个离开了我们,却还活在神州大地、活在三湘四水、活在机要交通员心中的人.在节日的欢乐里,在学习的思索中,在执行任务的征途上,我们便时时想起他.  相似文献   

3.
回忆中国的地产史,人们总不忘提起一个名字:王石。中国的大多数房地产老板,在百姓心目中并无良好印象,王石是个例外。在地产界,王石被称为“地地道道的大王”。不仅是他的杰出成就,也不仅是他培养了一批中国地产精英。王石,是第一代深圳人创业的典型代表。王石在万科不遗余力建立了一个有超级影响力并合乎现代社会公平合理游戏规则的企业制度,致力于一个新型房地产企业制度与理念的建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回忆中国的地产史,人们总不忘提起一个名字:王石。中国的大多数房地产老板,在百姓心目中并无良好印象,王石是个例外。在地产界,王石被称为“地地道道的大王”。不仅是他的杰出成就、也不仅是他培养了一批中国地产精英。王石,是第一代深圳人创业的典型代表。王石在万科不遗余力建立了一个有超级影响力并合乎现代社会公平合理游戏规则的企业制度,致力于一个新型房地产企业制度与理念的建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造福桑梓,积德行善是很多人的人生理想,有这种理想的人不仅希望能保持或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且希望能成为一位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人,正如司马迁所说:人都难免一死,但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如鸿毛。如果一个人没有现实作为,没有在他的生命里发挥应有价值,活着的他与死了的他是没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6.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 20世纪 90年代,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的理想、信念,他的人格、情操,使千千万万的心灵为之震撼。他的精神,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   孔繁森先后两次主动进藏工作,他把一颗火热的心,把一腔热血和生命,献给了西藏高原,献给了党的事业。他为人民做的好事就象盛开的邦锦花,洒满草原,扎根在群众的心中。   一位诗人曾写到,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孔繁森就是一位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人。他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7.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标,都有自己的追求。有的人追求名誉,有的人追求地位,有的人追求金钱,有的人追求事业——“人活着,不能没有追求,不追求事业,是苍白的人生。”刘礼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事业作为自己最大的追求。15年创业,他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把整个  相似文献   

8.
崔彤 《西部财会》2003,(10):1-1
新中国的总理给老百姓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周恩来,我们称他为人民的好总理,他晚年曾以少有的祈求,甚至可以说是沉重的语气对人说:你们要记录在案,我活着的时候你们不要增加农业税;我死了以后,你们也不要打农民的主意.  相似文献   

9.
人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更是一个众说纷纭而没有结论的话题。现代作家余华在小说《活着》中给我们诠释的是: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本文从分析《活着》中的人物富贵生命价值观入手,指出当前应试教育对生命教育的漠视和缺失,以此来探讨我国学校如何开展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0.
生命     
生命,-个存在的过程。生命,-个不以生为始、不以死为终的过程。不要以为活着便有了生命,活着你仅仅具有-个躯壳。有些人活着只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没有生命,没有后天所赋予他的才智和精神,有的只是作为生物的本能。其实,他的存在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他的灵魂在消亡。有些人虽已经逝去,躯壳早已化为一杯黄土,但生命仍存。灵魂的常驻,精神的永存,是生命的源泉。他留给后人的是不尽的追思与遵循。生命亦是在这有缘与无缘间相漂泊,在这入世与出世间相徘徊。它可能是机遇给予,奋勇的  相似文献   

11.
无悔的人生     
笔者无论如何不能相信:端坐在面前的这位衣着简朴、面容和善、谈吐诚恳、平易近人的邵本兴,就是声名远播的黑龙江省优秀农民企业家,家资千万的“富翁”……他就是他。邵本兴意味深长地阐发他的人生哲学:“人生就那么几十年,像流星一样稍纵即逝,你总得干点事情吧,给后人留下点什么吧!精神的啦,物质的啦!人活着,就是活个  相似文献   

12.
《经营者》2009,(1)
<正>眼镜、西装,脸上常常挂着微笑。接触过朱思宜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外表儒雅的人,与人们传统心目中的"煤老大"形象一点也不相符。  相似文献   

13.
人们很容易被生活中的一些假象收买,以为这就是活着的价值。有人曾问高傲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的人有何不同?”他回答说:“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特立独行不仅需要勇气,而且需要实力和智慧。  相似文献   

14.
吴仕逵 《英才》2008,(7):127-127
有的人糊涂,但是他赚到了钱;有的人赚到了钱,他仍然糊涂。美国一位研究概率的教授,把所有的首富都看成是随机致富的傻瓜,因为死了一大批同类创业者,留下几个人来风光是概率的必然。一将功成万骨枯,在他眼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于一堆狗屎。  相似文献   

15.
广告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情感广告的不断深入,作为广告的灵魂——创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广告充斥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在众多广告中,有的平庸无奇,有的却表现独特、标新立异,从而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究其原因.除了设计、制作等方面的因素外,广告创意参差不齐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家认为.在人们的心目中.女性往往代表着富有爱心.帮助别人,友好.和善、敏感与温和。男性则代表着侵略性.有雄心、控制欲、自信和力量。历史上,男性长期处于领导地位,使人们在心理上很难把领导者和男性分开。结果是,不管她们的工作处于哪种风格.都会给人留下一种印象:她们不能胜任强权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吴仕逵 《英才》2008,(3):108-109
真话逆耳,很多人不爱听,说真话被杀的就不少,人们只相信他自己愿意相信的。有的企业家想通过说谎来改变世界。有的人说谎确实改变了世界,因为谎言重复了不只一千遍,但有的人说谎只改变他自己一个人——除了他,谁都不信。  相似文献   

18.
他叫孙方江。认识他是在七台河矿务局富强洗煤厂。朴实、憨厚、热情是他给笔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尤其是他那让人羡慕的个头和满口浓重的山东乡音,给笔者留下的印象更深、更加难忘。  相似文献   

19.
绰号寓精神     
从古至今,一些有名气的人,往往有一个乃至几个绰号.有的是自己所取,有的是他人所起.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在漫长而曲折的革命生涯中,往往借助某种事物的形象,用以警策自己或启迪他人,因而也就有了一些广为人知的绰号,并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了独具特色而又无限美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正>认识杜达卫,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他是广东人,为人处事豪爽豁达又精细严谨,是那种初次见面就能给人留下很深印象的人。有一个关于他"瘸腿儿北伐"的段子很有意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