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云南省宣威市龙潭镇下格村认真调整产业结构,2007年种植白术160亩,种植农户达100户,平均亩产值达0.7万元,全村共增收112万元,最高户收入达5万元,最低的也在4500元左右。中药材白术的种植,使农户得到了实惠.许多农户当年种白术当年就增收上万元。  相似文献   

2.
何庆林 《致富天地》2006,(10):20-20
云南省宜良县狗街镇、北古城镇是板栗种植较集中的乡镇,狗街镇有6.3万人口,种植板栗4.6万亩,2005年收入2000万元,最多的种植大户种板栗1000多亩,年收入30~40万元;北古城镇有5.8万人口,种板栗24574亩,2005年收入900万元,种植大户年纯收入2至3万元。板栗种植、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户的收入。  相似文献   

3.
《致富天地》2006,(11):41-41
夏日的上海,热浪袭人。一场十分火爆的葡萄拍卖会正在这里举行。举办拍卖会的是浙江省上虞市盖北的葡萄拍卖会。鲜果拍卖在上海尚属首次,所以这次葡萄拍卖引起了媒体的格外关注,这次拍卖的葡萄早熟品种奥古斯特共2200公斤,全部是由上虞市盖北镇农户王海龙精心种植的。盖北葡萄在浙江省非常有名,种植面积已经有1.2万亩了。这次拍卖的葡萄量并不大,只有这1.2万亩中的两亩的产品。也许有人会问,为何为一个普通农民的两亩葡萄如此兴师动众?  相似文献   

4.
《致富天地》2005,(1):13-13
睦科,是永胜县的“鱼米之乡”。但由于种植结构单一,当地农民群众守着“粮仓”却致富无门。市科协通过调研选定在睦科创建优势葡萄基地,作为促进永胜三川坝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示范基地。1998年,市科协投资30万元,调进了葡萄精品美国提子苗14万株,建成110亩葡萄基地,并把种植葡萄的98户农民组织起来,组建了睦科葡萄技术经济合作协会。由于种植葡萄是一项头年栽种、二年挂果、三年就可达到盛果期的“短、平、快”项目,2001年,优质葡萄基地就产果55吨,亩产值超过3000元,最高亩产达5.5吨,产值突破11000元,在周围农民中产生了较大影响,种葡萄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协会组织农民学科学、用科学,传递最新技术.供应农技物资,栽培种苗,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富宁县归朝镇小河口村地处323国道旁,现有22户97人,耕地106亩,是一个壮、汉族杂居的和谐村寨。从2003年起,该村调整种植结构,发挥水热资源丰富、田地集中连片的优势,争取上海援助资金20万元扶持群众发展葡萄,群众将80亩祖祖辈辈用来种水稻的农田全部改种优质“巨锋”葡萄,从此走上了一条依靠葡萄增收的致富路。2006年葡萄全面挂果,平均亩产1000公斤,群众以每公斤6元批发给商贩,当年实现增收35万元,人均增收1800余元。  相似文献   

6.
时下正值云南省元谋县葡萄大量上市的季节。家住元谋县老城乡尹地村的种植大户李增家的8亩近20吨的葡萄已经销售一空,收入达30万元。  相似文献   

7.
2009年,云南省彝良县龙街乡农户因地制宜种植鱼腥草获得丰收,200户农民种植鱼腥草300亩,亩产值高达3500元,其中有3户产值达1.2万元。为了有效提升农户的经济收入,今年,龙街乡党委、政府继续坚持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弥渡县抓好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土地集约化经营,提高葡萄种植技术水平,规范种植葡萄3500亩,每亩葡萄收入达3.5万元,大大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德苴村委会在州县科技部门的支持下,实施州热区经济作物开发示范项目,组织群众到宾川县参观学习葡萄栽培技术,因地制宜,利用山区的光  相似文献   

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团园艺场农工张爱民,2006年种植的22亩红提葡萄.平均单产1520公斤,总产35吨,商品果率达到95%以上,纯收入再次突破10万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致富天地》2009,(9):48-48
云南省宾川县今年鲜食葡萄喜获丰收,全县3.55万亩挂果鲜食葡萄总产量突破10.48万吨,目前销售已接近尾声。近年来,宾川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科技推广为抓手,以拓宽产品流通渠道为突破,采取财政无偿扶持、贷款贴息、提供担保等政策性扶持措施加大对果农的扶持力度,有效地提高了果农的种植积极性,推动了全县葡萄产业的迅猛发展。2008年,宾川县优质鲜食葡萄种植面积、挂果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为3.10万亩、2.30万亩、6.28万吨和2.61亿元。宾川鲜食葡萄总面积和挂果面积仅次于柑桔,居全县水果产业第二位,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巩义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1555万元,其中农户投资43374万元,非农户投资148181万元。非农户投资已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7.4%,成为巩义市农村投资的主体。从投资方向和结构上看,去年巩义市非农户投资呈现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2.
老棚是云南省云县晓街乡的一个村。由于老棚村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较适宜种植香蕉,因此这里所产出的香蕉具有香味浓、口感好、品质优等优势,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和欢迎,拥有很好的口碑。由于销售市场较好,农户也从以前的零星种植逐步向规模化种植发展,目前全村种植香蕉树600多亩,年产值在180万元左右,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40%。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葡萄生产对机械化的需求葡萄是我国主要水果产品之一,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我国葡萄生产发展迅速,例如天津市葡萄种植面积2001年为5万亩,2003年已达7万亩,按市政府建成滨海葡萄带的规划,预计到2005年全市葡萄种植面积将达到15万亩。新疆、河北等地的葡萄种植面积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葡萄种植面积的扩大,产量的提高,不仅丰富了市场,而且也明显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国外,葡萄基本是沿不冻线以上种植的,葡萄常年固定在架子上生长,为机械化作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国外的葡萄生产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机械化的实现推动国外葡萄生产形成了标准化、集约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受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限制,我国的优质葡萄产区大  相似文献   

14.
正每到夏秋之交葡萄成熟的季节,山东莱州朱桥万亩葡园风光无限,七彩的欧式输水泵房美轮美奂,20万根葡萄石桩错落有致,一望无际的葡萄长廊绵延数十公里,晶莹而饱满的葡萄果粒挂在枝头,偌大的葡萄庄园到处呈现出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生生气息。莱州市葡萄种植面积2万余亩,其中酿酒葡萄1.2万亩,葡萄种植已成为莱州市农业的特色产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增  相似文献   

15.
邵则夏 《致富天地》2007,(11):30-31
云南省现有葡萄种植面积约20万亩,早熟鲜食葡萄及葡萄酿酒已成为重要产业之一。但是,云南葡萄面临着降水季节与葡萄生长发育时期重叠的不利因素。由于降水集中,空气相对湿度大、气温高,容易造成病原菌滋生传播,迫使种植者大量喷洒农药,不仅污染了环境,且葡萄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制约葡萄产业的发展。采用避雨栽培,将薄膜覆盖于架面顶部,是南方多雨地区种植葡萄的有效措施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大姚县三台乡是“三台核桃”的原产地,也是大姚县核桃种植面积最大的乡。截至2007年底,全乡核桃面积达13.2万亩,当年核桃干果产量近1500吨,全乡农民人均核桃收入3000元。该乡干河村委会月拉黑村民小组有村民29户,2007年核桃收入上万元的农户就有27户,全村核桃收入72万元,人均核桃收入5373元,成为大姚县核桃生产“状元村”。月拉黑村民小组农户开顺若家,种植核桃3124株,已挂果500多株,2007年收获核桃干果近3吨,收入达到6.8万元,成为核桃“状元村”中的“状元户”。  相似文献   

17.
杨玉秋是云南省施甸县姚关镇富阳村委会墩子自然村一组的村民小组长,也是姚关镇食用菌合作社的社员。她从2007年开始种植食用菌,到2011年已种植食用菌10余万筒,产值达10余万元。在她的带动下,墩子村已有66户种植了食用菌。目前,姚关镇农户种植食用菌的亩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农户有24户。近年来,施甸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得到蓬勃发展,专业合作社遍村开花,农村产业发展形成了"一乡一业"、  相似文献   

18.
《致富天地》2004,(3):12-12
1995年以来,京郊农村也和全国一样,粮食价格低迷,农民增收缓慢。针对这种情况,顺义区大孙各庄镇开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首先实施了万亩优质葡萄工程,1998年动员农户引种美国红提葡萄3000亩。到2000年挂果的时候,农民开始担心葡萄卖不出去。在镇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刘志林、张岐山、董承祥等十几个大户于2000年1月自发成立了新特新葡萄产销合作杜。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会泽县金钟镇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果产业,让农民增收有了新渠道。目前,以桃子、李子、葡萄、苹果、梨等为主的各类优质水果种植面积发展到2万多亩,今年的果品产量将突破5000万公斤,创产值近6000万元。金钟镇生产水果历史悠久,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近年来,为加快水果产业化经营步伐,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弥渡县鼓励群众利用荒山荒坡、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等宜林地种植核桃、梨、葡萄、柑橘、桃子等特色林果,共建成优质林果基地57万亩,2012年林果产值达1.6亿元。该县制定标准化种植规程,广泛开展科技培训,推广无公害水果栽培技术,在生产环节把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