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进入90年代的后世界经济情况一直不太好。根据联合国《1993年世界经济概览报告》的统计,世界经济1990年的增长率为1.6%,1991年为0.2%,1992年为0.6%,估计1993年为1.5%。世界银行估计1993年为1.1%,而且到1994年也不会有大的起色。这样,90年代前5年的形势就不太好。 这是一种“低迷”状态,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这几年都是低速增长,不同步地进入经济危机,而走出谷底时又复苏无力;  相似文献   

2.
1996年,世界经济平稳发展,总体形势好於前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去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为3.75%,其中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2.3%,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6.3%。而中国经济的发展举世瞩目,据“经合组织”发表的报告预测,去年中国以9.7%的经济增长率继续居世界之冠,今年的增长率可达9.8%,仍将领先於世界,而这种情况可能维持到下世纪初。在世界上具有权威地位的瑞士联合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亚洲过去30年的“经济奇迹”将能够持续数十年,香港回归中国後,如果中国整体经济继续高速增长,香港经济可能超过以前的平均增长率。世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到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可能超过美国而居世界首位。(摘自香港《大公报》)  相似文献   

3.
在和平与发展共存的格局下,世界经济总的发展呈增长的态势。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达到4%,据联合国2005年1月25日发布的“2005年世界形势预测报告”认为,2005年世界经济的增长幅度可能略低于上年,但仍然可达到3.25%。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格局,特别是跨国家、跨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同时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际扫描     
《中国经贸》2014,(12):7-9
联合国下调对世界经济形势预测 中国驻印度经商参处消息,联合国日前更新《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在2014年和2015年将有所增强,增长率将分别为2.8%和3.2%,但这比联合国在2013年底所作的预测分别降低了0.2和0.1个百分点。下调原因是出现超出预期的变化因素。报告显示,全球经济在2014-2015年继续向好的方面发展。预计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在2014年和2015为2.0%和2.4%,比前两年的增长高出约一个百分点。这是2011年以来,所有主要发达国家第一次同时呈现增长,有望形成良性循环,相互促进各国复苏。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信息及政策分析部主持的′95“世界经济联接模型项目”LINK秋季会议上对1995—1996年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相似文献   

6.
2002年拉美经济形势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世界上许多地区的经济形势在好转,而对拉美来说是一个负增长年。根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2002年12月的预测,2002年拉美经济增长率为-0.5%,人均GDP增长率为-1.9%。  相似文献   

7.
《中国集体经济》2003,(2):47-48
新一年开始之际,人们普遍关注世界经济的发展前景。许多全球性和国家级权威机构纷纷对2003年世界经济前景作出了预测。总体而言,预测均不敢过于乐观,但也都认定世界经济不会再次陷入衰退。联合国在《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由于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时间延后,2002年全球经济将仅增长1.7%,2003年的增长率将达到2.9%。最新调查显示,专家们预计经济的全面复苏将推迟到2003年下半年才能实现,经合组织2002年11月21发表的《秋季世界经济展望》指出,世界经济的复苏比原来预计的要“更加踌躇且不够广泛”…  相似文献   

8.
经和组织(OECD)最新的预测是美国经济将在今年实现软着陆,这对世界其他经济区域来讲是个好消息,而且联合国2000年7月3日发表的报告预计世界经济增长率3.5%,进入11月以来,IMF预测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7%,比年中更乐观。但还不是该欢呼的时候——这并不是担保经济前景一定美妙。一些人甚至认为,今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低于2000年。按照经和组织2000年11月20日发布的经济展望,美国经济在经历了10年的空前增长后,2001年的增长率为3.5%。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统治地位意味着如果对美国经济有利也就对欧洲、日木和其他的经济体有利。经和组织预计欧元区作为一个整体,2001年到2002年经济将行之有效适度增  相似文献   

9.
小资料     
最近,“朝日生命”和“野村总研”对日本经济未来5~10年的实际增长率进行了一次中长期预测。预测结果如下: “朝日生命”通过中期展望,认为今后五年(1983~1987年)世界经济每年实际增长率为3%,世界贸易的实际输入增长率为4%。在这样的世界经济形势下,日本经济每年名义增长率为6.8%,实际增长率为3.8%;输出实际增长率为5.2%,输入增长率为4.1%,因此至1987年度日本的贸易收支和经常收支将分别出现430亿  相似文献   

10.
环球时讯     
中日韩和东盟财长同意筹800亿美元共御金融风险第十一届东盟 中日韩(10 3)财长会议前不久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各国的财政部长一致同意,为筹建的共同外汇储备基金出资至少800亿美元,以帮助参与国抵御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其中。中日韩3国分担80%,余下20%由东盟国家负担。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跌至1.8%据联合国15日公布的2008年世界经济预测报告显示,受美国次贷危机等的影响,全球实际经济增长率将从去年的3.8%急剧下降至1.8%。联合国曾在今年1月预测为3.4%。此外,报告还指出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有望恢复至2.1%。  相似文献   

11.
2001年我国GDP达到95933亿元,比上年增长7.3%,在世界经济严重失速的情况下达到如此水平,实属不易。2002年的世界经济走势如何?根据IMF最近的预测,去年和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全世界为4.7%和2.4%,美国为1.0%和0.7%,欧洲为1.7%和1.3%,日本为-1.4%和-1.0%。因此,在今年世界经济继续走低的背景下,研究我国经济发展的举措,不无稗益。  相似文献   

12.
根据联合国非洲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报告,非洲经济2002年的增长率有望达到3.5%,这样一来,非洲已经取得了连续7年经济正增长的好成绩。考虑到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世界经济的低靡背景,非洲的经济增长尤为不易。  相似文献   

13.
1990年,与不大景气的日本金融市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日本经济仍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预计到1991年3月31日结束的1990财政年度日本经济增长率可达5%,与前三个财政年度大体持平。但日本经济前景都不容乐观。原来预测1991财年经济实际增长率在4%以上的经济学家现在也改变初衷,纷纷认为日本1991财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会骤降至3%以下。据民办的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估计,就整体而言,1991财年日本进口增长率将由1990财年的6.9%跌至4.9%,降低两个百分点.虽然由于日本采取了降低出口的政策而使得出口增长率从1990年5.4%锐降至1991年的1.4%,因此仍将会使日本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由320亿美元剧增到500亿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14.
[事出有因] 世界经济从2000年的强劲增长转为急剧下滑.据世界银行《2002年全球经济展望与发展中国家》的报告,2001年世界GDP增长率从上年的3.8%降到1.3%,为1991年以来新低.同时,全球贸易增长几乎停滞,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世界贸易量从上年13%以上降到2001年的0.3%.全球贸易为零增长,这是只有在战后最严重的衰退(1973-1975年和1981-1982年)才出现的现象.此外,国际直接投资(FDI)大幅度收缩.  相似文献   

15.
亚太地区是指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诸国,也称西太平洋地区。60年代以来,这一地区的经济开始腾飞,构成这个地区经济增长中心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有中国、日本、“四小龙”(即新加坡、台湾、韩国和香港),东盟(即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文莱、越南)。其地理面积约134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8亿人左右,占世界地理面积总数的9%,占世界人口总数的34%。 近几年来,在西方经济增长持续乏力的情况下,亚太地区的经济却在强劲增长,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亮点”和“增长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亚洲“四小龙”成为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自1960年~1990年的30年间,迅速改变昔日的旧貌,从低收入的落后的农业社会国或转口贸易港,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国和贸易大户,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8~9%左右。199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韩国5084美元、台湾7241美元、香港12588美元、新加坡11774美元。第二,中国成为亚洲和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改革开放17年来,我国年平均经济增长率是9.8%,是世界上同期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第三,日本是亚洲经济、技术实力最强的国家。5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的经济高速发展,经过20年的努力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情国力》1993,(1):73-75
一、近三十年来,亚洲"四小"经济高速发展,引起了东南亚及世界的关注,其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一)经济高速增长,即将跨入发达国家、地区行列。1961—1990年,香港年均经济增长率为8.9%;台湾年均增长率为8.1%;韩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1%;新加坡年均增长率为8.5%。  相似文献   

17.
1983年8月12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由日本经济审议会提出的战后第十个“经济计划”——《八十年代经济社会的展望与指针》(1983~1990)。该计划提出的主要经济指标是:实际经济增长率年平均为4%,消费物价年平均上升率为3%,批发物价年平均上升率为1%,1990年的完全失业率控制在2%。计划还规定:要逐步降低财政对国债的依赖程度,并于1990年停发赤字国债。该计划认为:八十年代是战后日本经济社会的重大转折期,也是奠定二十一世纪基础的重要时期。由于世界各国都有财政赤字,所以要实现“没有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就不可能有太高的增长率。该计划确定,在实施第十个“经济计划”期  相似文献   

18.
一、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及前景 (一)当前概况 世界经济经过1990—1993年的四年调整,至1994年开始全面复苏,已进入新的增长期。1986—198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9%,1990—1993年增长率  相似文献   

19.
国际资讯     
《中国经贸》2005,(5):92-95
亚洲 中国在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后面临诸多挑战 联合国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发表的2005年《世界经济展望》对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后的世界纺织品贸易形势进行了分析。《展望》预测:2005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8%,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增长率相同,为6.7%,这三个国家将在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后占世界纺织品出口的相当部分比例,其中中国居先,而欧美对进口中国纺织品的种种限制则对印、巴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20.
1990年11月27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经企厅长官相泽所做的《1990年世界经济白书》。该白书指出,当前世界经济的焦点是:在持续8年的景气扩大情况下,由于海湾战争导致的油价上涨,增强了世界经济的减速倾向;伴随德国的统一和苏联及东欧各国的自由化所导致的巨额资金需求,引起了世界性的储蓄不足的忧虑。截止1989年,世界经济的实际增长率一直维持在3%的水平。而据国际通货基金(IMF)预测,1990、1991年将会下降到2%;苏联、东欧甚至将会陷入负增长;在发达国家中,美、英两国通货膨胀的忧虑也很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