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2 毫秒
1.
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正式启动,同时,2005年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加快了我国金融脱媒的步伐。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如何有效促进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3.
经济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外商进入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蒸蒸日上,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变化。 经济保持了稳定高速增长。从1978年到2001年,按可比价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比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高6.1个百分点,2002年预计可达8%,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之首。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金融改革的迫切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经济的低效率增长之所以能够维持,得益于在高储蓄率条件下的国有商业银行垄断和外汇管制。一旦这两个条件不再具备,金融体系的各种漏洞和由此产生的资金黑洞就会显露无遗。因此在2006年中国向外资银行完全开放人民币业务和2012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到来之前,必须抓紧建立适合于现代市场经济的金融体系。银行系统的改革要实行国有银行改制和民营银行创建“两条腿走路”,证券市场则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与此同时,金融监管应当贯穿金融运作的全过程,同时建立起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审慎监管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5.
6.
金融脱媒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趋势。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构建了LT-TVP-VAR模型实证研究\"金融脱媒—利率—宏观经济\"和\"金融脱媒—资产价格—宏观经济\"双渠道的传导效应,分析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传导效率的变化。结果发现,金融脱媒导致了短期利率上升,促进了资产价格上升,中长期利率效应趋于收敛,金融脱媒对产出的影响在短期以利率渠道为主抑制产出增长,长期以资产价格渠道为主促进产出增长,对价格水平的影响以资产价格传导渠道为主,资本市场\"货币蓄水池\"功能抑制了通货膨胀。随着利率市场化水平的提升,金融脱媒通过双渠道向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传导效率均有所提升。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是,为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理想状态,金融层面应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利率市场化,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面临激烈的竞争,而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与外资银行存在明显差距。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是银行业亟待解决的课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新的一轮金融改革已经拉开了序幕。”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业的核心,而在我国的银行体系中国有银行又占据着主导地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占我国银行业总资产的70%。可见,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是新一轮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一、国有商业银行的缺陷十分突出1.产权结构的制度性缺陷显著。清晰的企业产权结构要求明确界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建立一套行之有… 相似文献
8.
9.
日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座谈会上,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松奇就《决定》中关于金融改革的8个新提法提出自己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互联网金融浪潮下城商行经营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搜索引擎、大数据、社交网络和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手段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因其较低的运营成本、便利的操作服务、完善的客户信用等级评估系统和惠及面较广的需求旺盛客户源,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商业银行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门,由于资产规模和业务总量不大、IT系统建设滞后等,必然面临更多的问题与挑战,但同时如果能够积极转型,发挥自身优势,又未尝不是一个良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理解金融脱媒:基于金融中介理论的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有文献对金融脱媒的理解多与各国的金融实践相联系,对金融脱媒的产生、作用机理和发展趋势的讨论缺少理论支持。本文首先就国内外文献对金融脱媒的定义进行了梳理并以此为基础明确了金融脱媒的概念,然后尝试以金融中介理论发展为脉络,利用金融中介理论中各观点的互补性,从多个角度对金融脱媒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业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方向,在改革开放30年里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中国金融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继续深化金融改革,支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银行辽源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吉林金融研究》2016,(9):19-23
服务贸易是指一国服务提供者向他国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获得外汇收入的交易过程,是国与国之间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服务贸易因其低消耗、高回报率等特点,是未来世界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合作焦点.在近年来我国经济面临结构性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会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契机.而目前我国对外贸易仍然以货物贸易为主,服务贸易占比较低且国际竞争力不强,整体发展水平滞后,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有限,是我国对外贸易的突出"短板".供给侧改革对服务贸易而言是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新的形势,如何抓住供给侧改革机遇提高服务贸易生产效率,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些问题研究对于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寻找我国经济增长新动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说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券发展沿革及改革动态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将会空前发展,发债主体、品种、总量都会迅速增加,这将给金融市场带来一些挑战,包括债券市场扩容、债券市场资金需求增加、改变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加大区域间资金流动、进一步挤出央票等问题,之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如扩大地方债投资人队伍、建立适当并逐步退出的地方债发行保护机制、有序发展债券市场等. 相似文献
18.
11月11日,中国在卡塔尔的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上将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会员,面对这一大事,外国政府和厂商关注在华利益,而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面对WTO,我们有哪些行业难以适应WTO的规则,随着中国入世后逐步的全方位开放,这些行业是否会陷入灭顶之灾?它们应该如何加快改革和调整来适应加入WTO后的严峻挑战?国内普遍认为这些行业有农业、汽车业、银行业等,其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当首推银行业. 相似文献
19.
全面开放格局下我国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开放格局下,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中资银行的经营压力增大;对外资银行的有效监管难度加大;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受到冲击;金融创新的频繁给监管带来新的难度;监管机构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人员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因此,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中资银行竞争力;加强和改进外资银行监管;重塑我国混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加快金融监管创新步伐,提高金融监管效率;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培养高效的职业化监管队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