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商帮、会馆是商人为了降低商业运行费用、降低交易风险、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而在明朝时期主导、在清朝不断壮大并适应形势变化而演进的商业组织创新形式。作为营销申介,瓷商的作用是市场与瓷器工场的连接纽带。商人、商帮在景德镇陶瓷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申发挥了市场的实现、反馈和调节功能作用,降低了陶瓷科技与产业封接成本;发挥了市场调节的功能,保证了集群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梅  殷耀如  李帅 《改革与战略》2012,28(8):115-118
近年来,在世界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风生水起。景德镇市政府为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确定了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并制定各种政策以引导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集群大有形成之势。文章在深入分析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条件的基础之上,对集群的一般生成模式进行了探讨,进而分析和揭示了景德镇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生成模式,旨在为其他地区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经历了从兴盛到衰退的演变历程,而佛山陶瓷产业集群却随着经济开放发展成熟。文章通过对这两个陶瓷产业集群在相似经济环境下的演化比较,以探讨经济体制改革下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衰退的深层次缘由。  相似文献   

4.
李雨青  左和平 《特区经济》2007,225(10):177-178
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景德镇这一以瓷器闻名天下的城市,陶瓷产业的发展开始陷入困境。如何振兴陶瓷产业是景德镇发展地方经济必须予以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培育和推动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对于景德镇而言,发展陶瓷产业集群,应当学习当前国内外发达陶瓷产区的经验,但更应研究古代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史中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5.
景德镇陶瓷知识产权地域性战略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尤琳  陈世伟 《黑河学刊》2008,(5):103-104
在知识经济时代,景德镇陶瓷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是增强景德镇陶瓷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结合景德镇区域内陶瓷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提出景德镇陶瓷知识产权地域性战略的设想:实施景德镇地理标志保护制度重塑景德镇陶瓷品牌、以产业集群打造景德镇陶瓷产业的竞争力、对景德镇陶瓷传统知识进行合理商业化利用等。  相似文献   

6.
解敦亮  张纯 《特区经济》2007,(12):192-194
运用现代产业集群理论,本文探讨了景德镇陶瓷产业古典集群形成与不断发展的动因,并进一步总结了景德镇陶瓷产业古典集群各历史阶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旧社会历代政府对陶瓷产业实行了自由放任的政策:在允许私营的同时,政府也举办了一些国营陶瓷事业(官窑)。但是,当陶瓷产业成为政府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时,政府则采取了国家机会主义政策,直接举办国营瓷场——官窑.在历代中央政府的强力扶持之下,景德镇陶瓷特色产业集群很快形成并迅速发展壮大,在很长时间里成为中国甚至世界陶瓷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的中心,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8.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绿色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市场需求相当强劲,竞争也非常激烈。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角度,分析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在现有市场激烈竞争环境下的竞争优势和不足,从转变政府职能、发挥陶瓷协会作用,培育产业集群、实施人才培养提升景德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何翔 《老区建设》2012,(12):33-36
陶瓷是景德镇称都之源,其瓷都地位和社会影响足以表明陶瓷在历史上对景德镇的巨大贡献。然而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时代,景德镇这样一个千年老字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衰落,千年瓷都辉煌不再,主要原因之一是陶瓷营销落后。网络营销可能成为景德镇陶瓷销售的一条出路,应制定适合景德镇陶瓷企业发展的网络营销策略,进而促进景德镇陶瓷企业市场全球化、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景德镇陶瓷产业的腾飞。  相似文献   

10.
薄锡年 《改革与战略》2010,26(7):122-124,152
河北省要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能力的产业集群。通过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及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研究,分析特色产业集群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及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以推进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中,开发与开放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体。开放是试验区的一面旗帜,引领着试验区各项改革事业的发展;开放还是一种眼界,预示着必须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去谋划试验区的开发建设;开放又是试验区的尺度,规范着满洲里试验区宽度和广度。开放就是满洲里试验区建设的灵魂,是国家设立和建设满洲里试验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关系到满洲里试验区能否最终建成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2.
人民政协在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中,由于其性质、地位、任务、职’靶的特殊性,能够发挥特有的优势。人民政协是以德治国的中坚力量,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王艳 《乡镇经济》2014,(5):61-64
在安徽大力发展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之际,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作用至关重要,而协同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高效途径和必然趋势。文章从企业外部协同创新和内部协同创新两方面研究了安徽省的企业协同创新机制,对提高企业协同创新的实践和成效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俞彤 《特区经济》2014,(7):160-164
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最有活力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对旅游业的进一步提升产生了有力的推动。本文选取2003-2012年十年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进行运算,实证分析广东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并为促进广东省旅游业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开发湘中民俗旅游有四大关键问题亟需得到有效解决,这要求采取对湘中民俗旅游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的七个方面的措施。并且,在明确湘中民俗旅游开发主题的前提下,理清民俗旅游产品的设计思路,构建一个湘中民俗旅游主要产品的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产业创新模式浅探:以长株潭城市群机电产业发展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杨建  吴巧生 《特区经济》2008,(10):196-198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产业创新模式是指导现代产业创新实践的迫切需要。本文首先总结产业创新的一般模式与特点,然后以长珠潭城市群机电产业为例,结合长株潭城市群机电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建立产业创新具体模式,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即在政策上引导机电产业创新,为企业的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建立机电产业工业园区,发展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保持产业技术领先。  相似文献   

17.
林小兰 《特区经济》2010,(12):59-60
江苏沿海开发已"升级"为国家战略,为江苏沿海地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江苏沿海地区属江苏省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要进行江苏沿海地区的开发,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是关键。产业园区是沿海开发的重要载体,本文主要为培育江苏沿海园区产业集群提供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nalyzes energy consumption by population and service industr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ussia in 1990–2005. The main global trends in energy consumption by population and service industry are shown. The compliance of Russia’s energy consumption figures to these trends is determined. The results of predictive estimates of the dependence of per capita energy consumption by population and service industry on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9.
雷平 《改革与战略》2008,24(1):111-114
研究都市产业结构不仅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也为实践所急需。文章在比较国内外都市产业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国内学者更重视通过历史归纳与比较研究确定都市主导产业。经过对北京市制造业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虽然从产值与销售数量等角度,北京市制造业确实有产业集中的趋势,但就业、利润的分布规律却正好相反,显示北京市制造业从增长质量和增长动力正在向较多的产业类别蔓延。空间与企业寿命分布显示,产业的分散化来源于新兴企业的进入。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做强重于做大。因此,对都市产业,创造重于制造,对产值与主导产业的关注应转移到对区域创新环境的培育上来。  相似文献   

20.
工业园区是政府合理布局工业的一种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工业企业的集聚。工业园区建设是各国政府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早已存在于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但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浪潮则与20世纪80年代硅谷等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最初称科学工业园区)的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今的工业园区建设已成为各国(或地区)政府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工业园区建设的热潮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已成为各地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重要措施。本文在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协调之际从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比较优势发挥的角度,就工业园区建设提出若干想法,为工业园区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