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西部》2008,(10):100-101
有人说茶品即人品,茶道即人道。说起茶道大家都有点虚火,因为它延袭的是一种精深的、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沉积。所以人们对品茶已是小心翼翼,何况是高深或神秘的茶道。好在历史的、文化的原因,是中国人就会喝茶,人们喜欢茶  相似文献   

2.
张琴  李娟 《今日重庆》2014,(21):59-61
茶道、商道、城道,道亦有道。 10月9日至11日,巴南区精心筹备的“东温泉·2014中华山水茶道文化节”成功举办。 在这里,四方友人畅饮一杯茶,洗净仆仆风尘,收获宁静恣意;在这里,八方宾客暖流浴身,体验淋漓酣畅,除去心中烦扰;在这里,巴南交融IL』水、集聚睿智,以文化之名聚集商气,以勾勒“城”与“镇”和谐美好的发展轮廓。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茶的故乡。在中国,茶被誉为“国饮”。茶,是中华国字号的文化精粹。历经千百年的发展,茶文化的内涵不断扩展,茶品、茶具、茶艺、茶道……茶文化不仅局限于品茶之享受,更是审美的享受,精神的享受。  相似文献   

4.
杜松 《东北之窗》2012,(22):74-76
国庆节期间,记者再次采访了大连福建商会执行会长、知名闽商黄金荣先生。每次采访黄先生,他总要热情地为记者泡上一壶乌龙功夫茶。据黄先生讲。泡功夫茶是他们福建人的待客之道,素有“客一进门即泡功夫茶”之说。品茶人都知道:头道汤,二道茶,三道、四道最精华。泡功夫茶讲究功夫。斟功夫茶同样也很考究。看着黄先生用一个手指按住壶盖,熟练地将壶翻转90度,壶嘴直冲下,迅速绕着曾经排成一圈的功夫茶杯往下斟,斟出的茶每一杯光彩浓淡平均,香气沁人心脾。脑海中忽然闪过这样一个念头:品昧人生亦同品茶,如果将黄先生这些年在商海的奋斗经历。浓缩于这壶功夫茶中,那一定是独有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5.
陈搦 《东北之窗》2013,(20):60-61
对于一个名声在外的专业媒体来说,品茶、聊天成为了体育广播的会客、议事之道。轻松而又修身的工作环境,映射着体育广播人追求节目品质、生活品质的人生态度。一张茶桌,几人围坐。聊的是天下赛场,品的是感悟,议的是创新。记者有幸目睹。更有幸品了一下体育广播的茶。  相似文献   

6.
盛夏之夜,滇南佛城──弥勒的大街小巷流光溢彩,繁华中最为恬静的孙髯翁公园旁,古香古色的紫藤茶艺楼内,琴筝悠悠,茶香缕缕。慕名而至的宾客操着各自的方言,或三五成桌,品 谈笑,或成双成对,含情啜饮。装磺典雅,四壁挂满名人字画的廊、厅和雅室墨香流溢,彰显文化气韵。一位外秀中慧,清新自然,落落大方的姑娘娴熟地摆弄着精致的紫砂茶壶,正在给品“功夫茶”的客人讲茶经论茶道,绿茶、花茶、红茶、乌龙茶无不如行云流水般娓娓道来。她,就是紫藤茶艺楼的老板、被人们称之为“小不点”的佛城“茶道女”─—李艳红。 薰陶着缕缕…  相似文献   

7.
喷泉、雕塑、园林鳞次栉比,先进的红外线防盗系统及闭路电视全日监控,保安极尽严密;足不出“园“即可在轻啜咖啡或品茶之际.细味悠然安稳;于室内泳池尽情畅游、在瑜伽室静品禅意,在舞蹈室展现曼妙舞姿、在健身房展露身手;在红酒雪茄室与知己欢聚美好时光……  相似文献   

8.
白族三道茶     
白族文明史上,品茶清谈作为一种人们交往的方式和艺术,早在唐代的《蛮书》中就有记载。到了明代则成为了白族待客交友的礼节。四百多年前,徐霞客游大理时对这种品茶方式作了较完备的记述:“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密茶”。数百年来,这种茶道的模式代代相传,时时让人可以领受。  相似文献   

9.
吕洪年 《杭州研究》2009,(2):175-176
日本茶道,如今几乎已经风靡全球,但它源于中国,源于中国禅文化,特别是与余杭区径山茶宴直接有关。“茶是国饮,杭为茶都”,为适应这一理念,本文提出发掘径山茶宴老传统,发展杭州新茶道,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至于径山茶宴的历史记载,语焉不详。本文从日本茶道追溯与探寻径山茶宴的原始风貌,给人以新的启迪,从而拓宽了继承、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玩味紫砂     
杨若琦 《魅力中国》2009,(27):153-153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说起茶道,周作人先生说得比较随意,"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饮茶已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  相似文献   

11.
千百年来,茶道、茶文化显示了一种永恒的生命力,虽断犹续,无论中国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无不使接触者感受到她的一种魅力,奥秘何在?在于人们经由茶道获得一份真善美的陶冶。丰富多彩的茶道文化可归结为茶趣、茶德、茶禅。茶趣即饮茶乐趣,包括物质乐趣和精神乐趣。佳茗、清泉、茶具、良辰、美境、知音,相聚品饮、雅俗共赏,茶趣有雅俗之分,无高下之别。  相似文献   

12.
茶味人生     
小的时候,实在无法理解大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喝茶,总是感觉有些人品茶时候陶醉的样子很夸张,很好笑,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体会到,其实品茶是在品人生。初涉茶道时我最喜欢的就是茉莉花茶,不为别的,就因为它那清香。那香香得张扬,就像那年少轻狂的时光,缺少了一点点含蓄。再大一些的时候喜欢上了红茶,倚窗而坐,点一杯红茶,加少许糖,戴上耳机,展开一本书,充分体会着了什么叫小资情调,但总感觉少了一些真实,多了一丝造作。进入大学,一只脚踏入了社会,学会了独立思  相似文献   

13.
茶韵     
韵者味也。茶韵即各种茶的独特的韵味或风韵。善于品茶的人,都讲究欣赏茶韵,特别是名茶的独特韵味。如“铁观音”,有香高而秀,密底兰香的“观音韵“:武夷“岩茶”有岩骨花香的“岩韵”台湾“东顶乌龙”有味浓甘润的“喉韵”:“凤凰单枞”有天然花香的“山韵”;“龙井茶“有香气清鲜而持久、滋味甘美醇厚的“风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赵益婵 《魅力中国》2010,(18):46-46
园林本来就是缩千里于方寸的艺术。世界上大概没有哪一个民族像日本民族那样擅长“缩小”之技崇尚纤细,细微之美。茶道兴起之初,茶祖绍鸥设计的茶室面积仅有4.5个榻榻米,这种面积的茶室一直流行到千利休的草庵茶道成型为止。茶室的入口一般也狭小如窗口,客人不分贵贱都需俯身屈膝才能“钻入”。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营造平和谦恭的气氛。无论尊卑进入茶室俯身屈膝之际,谦恭之情悠然而生。  相似文献   

15.
台湾农果香     
点评库: 果之道:“倩果”牌脆蜜芭乐(番石榴)系台湾最新芭乐品种在大陆选育而成,四季产果,果实皮倩、质脆、味清甜,富含多种维生素、纤维素、有机钙,属低糖高钙水果,堪称南方水果维生素c之王,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保健水果之一。  相似文献   

16.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天下的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再由“德”去滋养,由“物”的特性给予形体,最后再由“势”去定其发展位置;即“道”“德”是创造生命和教养生命的东西,有了“道”和“德”才能有生命,这时再加上“物”和“势”就会有所成就。  相似文献   

17.
何为师道?     
西米 《中国西部》2012,(21):27-27
道者,天地之大全也。自本自根,先天地生,未有天地,道乃存商乞“道”本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早有春秋时代子产提出之“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后世有西汉董重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日本进入高度先进技术的时代,日本传统的花道、茶道正在逐步衰退。从前,作为一种“女性的修养”,不少女子在婚前总要去学习花道、茶道。而如今持这种观点的人已是少数。虽然还有不少人喜欢花道、茶道,但对年青人来说,师家(某一流派的正宗,将技艺代代相传的门派之长者)的威严不再那么令人敬畏了。而对于以师家为最高地位的特殊执照制度(花道、茶道的一种制度)则认为是荒诞无稽的。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是个讲究“道”的国家,茶道、花道、面道、武士道……而追溯其源头,这些“道”无一例外都是从中国引进,并加以吸收与创造,以达到完美化、精致化的效果。日本是个善于学习与总结的国家,二战后,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日本避开本国资源贫瘠的缺点,选择了科技兴国之路,塑造了一个IT强国的形象,然而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的IT企业患上了“怪病”,为了治病,冒着水土不服的危险,它们纷纷来到中国。病来如山倒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一度号称要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但是,9…  相似文献   

20.
古语有言:"茗者八方皆好客,道处清风自然来。"可见以茶待客、因茶论道,古已有之。诚如世人所见,茶不仅是渴饮养身之佳品,更是论道养心之臻品。正因此才会得遇"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的淡然君子之交。亦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情之热切。茶道养心自古以来,茶道不分家,有茶的地方自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相伴左右,志同道合之士,闲来喝茶论道别有一番文人大家之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