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求大于供的职场形势,迫使人们尝试着一些标新立异的求职方法来提高求职的成功率。“作秀求职”于是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七月流火。”随着酷暑的到来,各地“才市”的单位入场数和求职者入场数都在下降,这并不是需要招聘的职位不多,也不是想找工作的人少了,而是酷热挡住了人们求职的步伐。那么,在酷暑季节里,怎样减少高温影响、轻松求职呢?打造好形象天气炎热,免不了形象受影响,形象受影响,就会影响到求职成功。怎么办呢?曾经为许多大学毕业生进行过面试形象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新就业时代”。忙忙碌碌的人们重新寻找属于自己的职业,重新寻找发挥自己潜质的工作。面对巨大的求职大军,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又怕失去。这是一个不断向“老板”证明自己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机会又易流失机会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谈到工作,一般包括求职、找到理想职业和在职业上发展这些阶段。由于理想职业意味美满生活和幸福人生,所以求职就显得至关重要。下面就求职的技巧,谈谈个人的看法。求职和招聘是一对矛盾。招聘就是“企业找人来工作”,求职就是“个体寻找工作以获取报酬”。无论是薪酬供给还是劳动力供给,企业和求职者一个是供,一个是求,是纯粹的商品供求关系。坚持这种观点,有助于理智地看待工作机会,既不被招聘广告迷惑,也不会自视过高。企业看中你只为一个原因:你能干活,你能创造效益。那么是什么阻碍了这种供求的结合呢?把原因搞清就能想出办法越过障碍,…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硅谷工作过5年”、“曾经在某某知名电子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工作3年”……企业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求职简历。这说明,如今的求职者注重展示自己服务过的知名企业,以作为求职的资本。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却要注意防范镀金人才。  相似文献   

6.
人才招聘中的诚信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近两年大学生求职、用人单位招聘的全过程,发现人们对职场诚信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这表明了人们呼唤诚信的迫切愿望。求职中诚信缺失给求职双方带来的种种伤害,以及求职双方为了免受欺骗采取的种种防备措施……,无数案例告诫人们,无论是求职还是求才,只有诚信才能取得双赢!一、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常见的诚信问题1、简历"注水"太多一些大学生为迎合用人单位提出的"具有工作经验"等要求,在自己的"实践经历"一栏里添上许多子虚乌有的打工经历;有人把别人的等级  相似文献   

7.
在亲戚朋友看来,31岁的海归孙存军现在忙的事情实在让他们想不通:到上海工作没多久就辞去了月薪1.7万元的外企工作,租来两套房再转租出去,一心一意当起了“包租公”。不过,小孙自有一套生意经,他近日向记者介绍:房子靠近人才市场,只租给来沪求职的大学生,名为“上海大学生求职公寓”,每人一天只收取18元费用,现在两套房里已入住了30多名大学生房客,他还配套建起了“上海求职公寓网”,生意颇为红火。  相似文献   

8.
1、商业人员(月工资为9000至20000法郎)人们只要看报纸的“求职广告”栏就会发现,商业部门的工作是眼下最热门的工作。如代理人、推销员、技术及营业部门、电视直销商……企业最需要的是销售人员。一般来说,商业部门工资稳定,也不太高(大致等于各行业最低增长工资  相似文献   

9.
岁末的脚步姗姗而至,当有人问起:“找到工作了吗?”或“你想找怎样的工作?”时,我总是一愣,不知该怎样述说自己的求职经历。  相似文献   

10.
法律援助:马振海,郑州市天平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就业指导:杨相海,郑州航空管理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指导老师:许圣道,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学院院长。近些年来,由于大学生就业求职时聘用单位常常设置“工作经验”之类的门槛,致使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千方百计利用暑期长假去打工锻炼自己,填补大学毕业求职时的“工作经历”之空白...  相似文献   

11.
求职应该是应聘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但现在很多求职由于求职心切,过分看重求职技巧,结果陷入“技巧游戏”的泥潭,自尝苦果。  相似文献   

12.
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陈曦日前透指出:“现在的求职者不再仅仅是找工作,更多是在找职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求职时已不光满足于“硬待遇”,如收入、户口等。而是将求职时关注的焦点聚集在企业文化、职业发展前景、同事关系以及不断追求自我实现等“软待遇”上。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针对2948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相似文献   

13.
来到东莞的第十三天,钱已花得只剩下了十元。清晨起来我就退了房子,今天再找不到工作就意味着露宿街头和饿肚子了。求职的希望十分渺茫,我的脚步十分沉重。为了节约钱我舍不得再坐公共汽车,开始步行求职。路过当街的天桥,想跳下去却也是一了百了,只不知阴间是否还有求职这一说,果然有跳了岂不是白跳?不能跳。不能泄气,“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所以动心忍性,益增其不能也”。可是大约肚子饿了,总把“饿其体肤”背成“饿其肚子”。呆呆地站天桥上俯  相似文献   

14.
据今年第8期《安徽劳动保障》报道,今年以来,安庆市依托劳动力市场狠抓平台建设,在职业介绍上通过扩大专场招聘(4050、残疾人、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形成一些特色专场;新增.“中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招聘会”,提升市场中介的档次;开设重大节日招聘,组织专场集中招聘等一系列举措,狠抓落实,使得职介工作取得很好成效。截至5月底,共举办招聘59场,进场单位1660家次,提供岗位23662个,进场人数22472人次。与此同时,在就业服务过程中坚持“五心”工作法,认真做好“一对一”的求职服务,提高求职的成功率;并经常深入企业,广泛搜集空岗信息,落实供需匹配:开辟一个信得过的网上求职平台,加大网上求职力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就业》2006,(2):F0003-F0003
按照“春风行动2006”工作方案“进城求职,帮您解难”的主题要求,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策划,中国就业促进会监制制作了“进城务工须知”扑克牌(以下简称扑克牌),向进城务工人员免费发放。  相似文献   

16.
性格与职业     
一个科大学毕业生应聘“员”一职居然未获成功。这事说出来人们可能不相信,但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性格,是求职的性格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全力抗击非典型肺炎,一些地方坚持抗击非典和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两手抓,两不误。有的结合抗非典急需搞好公共卫生等实际需要,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有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改进服务措施和手段,开辟“网上”招聘求职服务和“空中职业介绍”服务。这些措施,既有效抗击了非典,又开发了就业岗位,满足了下岗失业人员求职需求,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本期选登部分地区做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待业、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怀化市展溪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巧建“三库”力促就业。 一是建立失业求职登记信息库。利用职业介绍所求职登记窗口和电话求职服务广泛收集求职信息,建立失业求职登记信息库,及时掌握失业和求职信息。  相似文献   

19.
求职之重,重在面试。这是应聘者的共识。对招聘者而言,“对方”的“经验之谈”也弥足珍贵。让我们来读读他们求职过程中的小故事,也许能给我们带来些许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沈美 《人力资源》2006,(23):56-57
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以至于不少应聘者患上了各种各样的“求职病”。想成功地跨入职场,不治好这些“求职病”是不行的。开启成功的事业,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良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