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几年来,在我们越来越重视作物产量的同时,却忽视了作物能否取得高产,其最基本的限制因素——土壤肥力的程度。我们过去只是对农田施入越来越多的肥料,却忽视了对农田土壤的培肥,使得农田土壤的肥力越来越低,造成农田的投入产出比越来越大。农田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而肥力则是土壤的基本特性。土壤肥力是土壤为作物生长提供并协调营养物质、环境条件的能力,是土  相似文献   

2.
土壤墒情监测是水循环规律研究、农牧业灌溉、水资源合理利用、及抗旱救灾基本信息收集的基础工作。长期以来,土壤墒情信息最重要的要素土壤含水量监测站较少,导致土壤含水量信息紧缺,土壤、土壤的水分状态与作物种类及其生长发育状况密切相关的,因此可以认为气象条件、土壤的物理特性、土壤水分状态,作物种类及生长发育状况是墒情和旱情监测的四大要素。目前测量土壤水分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一、农田灌溉的意义与效果 在农田生态环境的诸因素中,水分不仅在满足作物生长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它无孔不入、无止无休地参与地质、气候、生物等各方面的活动,影响到土壤中的气、肥、热、微生物以及田间小气候状况。因此,水是农田生态环境中最富有动力作用的“基因”,对农田的造型常起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创造适宜于农作物生长的客观环境,必须调节农田的水分,加强对农作物进行科学的灌溉。  相似文献   

4.
水肥一体化是一种新的灌溉和水施肥技术模式。在加压灌溉条件下,灌溉与施肥相结合,按照科学配方,将化肥溶解在灌溉水中,根据作物对水分、养分的需求和土壤水分、养分状况,把水和养分适时、适量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加压灌溉有多种方式,最适合与施肥结合的是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渗灌和小管灌4种形式。该模式使千百年来的浇地变成了浇作物,把向土地施肥变成了向作物施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目前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的原因和"白色污染"现状的分析,认为残留地膜降低了土壤的渗透性能、蓄水量和含水量,这样会严重削弱土壤的抗旱能力。同时,残留地膜又会阻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土壤中残留地膜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农作物减产。本文针对这种状况,提出了关于治理"白色污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施必得对作物生长的作用刘德玉,何万云施必得是用无机盐提取泥炭中所含的植物生长激活物质,再与植物生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复混而制成。它对植物具有激活生理活性、抗病和促进早熟(2~4天)的作用,具有用量少。成本低、施用方便、不污染环境、增产效果显著等优点。是...  相似文献   

7.
1 作物灌水越多越好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农作物对水的需求和水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但是作物需水并非越多越好,因为每一种作物从种到收每时每刻都需要水,而且有一定的需水规律,土壤严重缺水,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所需水分,作物就会死亡;土壤中水分过多,长期处于多水状态,作物又会因受  相似文献   

8.
《农家致富顾问》2011,(7):28-28
化学合成的农药用来杀虫防病、杀灭杂草,由于其与作物本身没有亲和性,会影响作物新陈代谢,降低作物自身免疫功能。因此,农药使用不当会使作物产生不易发现的隐性药害或触杀性药害,会抑制作物生长,导致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9.
在西部各州,由于在本应为主种植期的时期内发生持续干旱,2005年冬小麦和粗粮作物前景不佳。尽管冬季谷物作物的种植仍可持续进行到6月底,并且本月初预报显示,大的种植期降雨来临的可能性增大,但可以肯定的是,东部产粮州的播种面积将大大低于去年,并且由于本季作物生产所需土壤水分储量有限,因此单产前景也不象以往那样良好。  相似文献   

10.
农田水利的主要内容一是耕作水利,二是工程水利。所谓耕作水利,是指通过农田耕作和栽培措施等,提高土壤水分的保持、运行、调节、利用及排泄等作用,从而给作物供水,为作物吸水创造条件而产生水利。所谓工程水利,是指对天然水的蓄、引、提、灌、排、防等治理方法的应用,修建相应的工程而产生的水利。工程水利无法代替耕作水利对农田所产生的作用。排水渠系在土壤水分达到饱和含水量以上时才能发挥作用。当土壤水分界于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之间而不利于作物生育的时候,耕作水利则能增进土壤水分的排泄和蒸发,起到减轻或免除涝害的…  相似文献   

11.
环割是促进作物生长改向的一种机械损伤技术,但环割时期和程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农民科技培训》2008,(8):40-40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微生物肥料与有机肥、无机肥三者构成了肥料的总体,对作物的生长起着不同的促进作用。 有机肥是农业生产的基本保证部分,是我国几千年来农业的基础肥料,它不仅可以为农作物提供全面的营养,促进作物生长,而且还可以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状,熟化土壤,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13.
任献峰 《农家之友》2009,(15):I0055-I0055
注意选用对路除草剂。除草剂有严格的使用范围,有时一字之差,就可能酿成大祸。如丁草胺和乙草胺、苄嘧磺隆和氯嘧磺隆,虽然都只差一字,却一个用于水田、一个用在旱地。不同种类作物,或同种作物不同的生长时期,需要不同种类的除草剂。因此,购药时一定要注意。  相似文献   

14.
《农家致富顾问》2011,(11):27-27
1.可以全面供应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化肥的特点是养分含量高,肥效快而持续时间短,养分较单一;农家有机肥大多是完全肥料,但养分含量低、肥效慢而持续时间长。因此,将化肥与农家肥混合施用可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生长的季节周期对环境变化敏感,研究农作物生长季长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对于农业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在区域尺度上卫星遥感是揭示作物生长季长度时空特征的有效手段,但遥感数据须经地面观测校正才能更准确反映作物的真实生长状况。该研究以黑龙江省水稻生长的开始和结束日期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气象参数、遥感数据和地面站记录数据之间建立转换函数的方法,将站点观测的水稻生长季数据在空间上外推到站点以外区域,实现地面观测数据由点到面的扩展。结果表明:(1)仅包含积温因子的模型优于同时考虑积温和降水的模型;(2)利用模型校正后的黑龙江省水稻生长季长度,在空间上存在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延长的趋势。该研究为区域尺度农作物生长季长度观测数据的融合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石膏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土壤改良剂,用于改良碱土;碱性土壤零星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等半干旱地区,其特点是土壤溶液中舍有碳酸钠和重碳酸钠。土壤胶体上舍有交换性钠,因此,土壤呈强碱性反应。pH可达9以上。土壤黏重,通透性差,严重影响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一 引言作物集中与作物多样化是农业区划定界的方法之一。作物集中是指一个地区某种特定作物可识别的集中程度。作物多样化则表明了多种作物不同比例的组合状况。因此,专业化导向单一种植,而多样化则引致复合栽培。通过研究一个区域的作物集中及其多样化,就可以清晰地了解该区域复杂的农业景观。  相似文献   

18.
一、要补充养分。一般的禾本科作物秸秆的碳氮比大约为80—100:1,而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要的碳氮比为25—30:1,如果不增施氮肥,微生物分解秸秆必然与作物争夺土壤中的氮素与水分,影响作物正常生长。所以,秸秆还田的地块除了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补施养分外,还应趁早春土壤返浆时再补施碳铵10-15公斤,如果再配施一些磷肥则效果更好。二、要补充水分。土壤墒情好,水分充足是保证微生物分解秸秆的重要条件。施行秸秆还田的地块,尤其是底墒不足,未浇封冻水的地块,要早浇水,并及时铲蹬,以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温度,为微生物括动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条件,以利于秸秆腐解,  相似文献   

19.
《农家致富顾问》2014,(2):21-21
蔬菜生产需要补锌,但不是越多越好,需注意以下几点:施用不要过量过量施用锌肥会对作物产生毒害,导致作物生长停滞、叶片小而薄,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江苏农村经济》2010,(11):45-45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多通过基施和冲施相结合的方式施用复合肥,在冬季冲施复合肥,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少施勤施。复合肥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在溶解过程中会吸收部分热量,可能会影响地温,对作物根系的生长造成不利,但是作物的正常生长,仍需要养分的充足供应,所以在冬季冲施复合肥时,要少施勤施,并尽量在天气晴好的上午冲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