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应用DEA模型对北部湾、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物流发展进行分析评价,发现三大城市群的省会城市均处于规模收益递减和DEA无效状态,并且北部湾城市群物流发展效果相对最高。利用超效率模型对31个城市进行排序比较,北部湾城市中南宁排最前,崇左其次。利用模糊聚类分析发现,将31个城市划分为六组比较合适,并且对北部湾整体发展而言,可以借鉴珠三角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对北部湾单个城市而言,将长三角城市作为模仿对象发展物流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等三大城市群演化及其物流经济联系发展模式,结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际,提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经济联系新的发展模式,以期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物流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7,(34):49-51
将三大城市群中心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研究对象,测算了其集聚能力和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半径,可得生产性服务业在三大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均为"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基于此,提出三大城市群有效利用中心城市产业优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重点城市数据验证了基于“胡焕庸线”测算的生态承载力,构建并测算了中国沿海三大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确定了合意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值,进而对三大城市群可承载的人口经济规模阈值、生态效率目标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生态承载力呈现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值及发展潜力也大致呈此趋势。(2)京津冀城市群多数城市人口经济规模已超过当前生态效率水平下可承载的规模阈值,尚未达到阈值的城市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和珠三角。(3)人口经济规模和生态效率均大致呈中心城市高、其余城市低的分布格局。未来应针对各城市群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基于城市群内各城市的人口经济规模和生态效率状况,确定其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5.
全胜跃 《价值工程》2011,30(14):13-14
从经济学角度看,产业集群是城市群的增长极核。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城市群后中国经济的又一增长极。为了提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的竞争力,必须发展产业集群。通过对现状的分析,从产业集群角度探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发展对策,提出城市群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对三大城市群环境效率水平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工业集聚对城市群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环境效率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性,但集聚模式具有差异;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工业集聚对城市群本地城市环境效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周边城市环境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京津冀城市群工业集聚对本地和周边城市环境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和环境规制等影响因素对城市群环境效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建议以绿色创新为支撑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加强城市群工业集聚区域的环境规制和监管,发挥优势、补足短板,实现区域整体协调。  相似文献   

7.
选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利用多个指标模型综合评判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特征与发展规律。研究认为,三大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总体呈现经济上的分异和空间上的趋同。2003-2014年间,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内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平均相对专业化程度均有增加,并主要表现为外围地区拉动;京津冀、珠三角中心城市的相对多样化程度有不同程度提高,城市职能趋向综合化,外向生产性服务能力增强。进而三大城市群形成了"专业化中心+专业化外围"和"多样化中心+专业化外围"两种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空间集聚特征测度的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在三大城市群内部集聚均呈不均衡的极化发展趋势。受城镇化和工业化所处阶段影响,十余年间,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幅度最大,相对于其他产业的区位吸引力最强;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平均集中率最高;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于其他产业的集中程度,相对于全国的平均占有率均较低,行业发展的相对优势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标:揭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等八大城市群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方法:利用2014年3月~2015年12月蚂蚁金服大数据平台公布的城市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月度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八大城市群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分解,采用空间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σ收敛、β收敛、俱乐部收敛进行检验。研究发现:2014年3月~2015年12月,八大城市群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总体区域差异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珠三角城市群内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差异最大,地区间差异是导致互联网金融区域差距的主要来源,互联网金融发展呈现出典型的σ收敛。研究创新:揭示八大城市群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来源,对σ收敛、β收敛、俱乐部收敛进行经验检验。研究价值:对于缩小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促进城市群互联网金融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珠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竞争力为研究对象,进行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样本变量数据进行评价研究,进行城市物流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从量化的角度了解珠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状况。结果表明,广州和深圳物流竞争力很强,东莞和佛山物流竞争力较强,惠州、中山及江门物流竞争力一般,珠海、河源等8个城市竞争力较弱。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为珠三角各城市明确自身物流产业现状提供参考,也为各城市物流产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群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选定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中游和成渝五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城市群中的城市中心性指数发现城市群中各城市在职能上呈现等级分布;每个城市群都拥有核心城市作为支柱带动城市群发展,核心城市具有显著的服务业中心性指数,制造业中心性突出的城市是推动城市群发展的基础。长三角和珠三角正处于城市群发展完善阶段,拥有多个核心城市联动发展;京津冀和成渝处于城市群的发展不均衡阶段,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分化明显;长中游仍处于城市群初级阶段,城市的中心性指数低,城市间联系强度低。  相似文献   

11.
陶然 《价值工程》2021,40(27):48-50
铁路物流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为了解决长三角、环渤海与珠三角区域内部分城市中存在铁路物流效率不高的现象.通过选择铁路运输业从业者数量、铁路物流货运量、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服务业增加值等因素作为其投入产出目标,采用三阶段DEA模型与对2014~2018年三大经济圈中各个城市铁路物流行业的效率情况进行了测算并以2018年铁路物流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为基础的技术目标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铁路效率领先于珠三角,并且珠三角地区中省市存在铁路物流资源投入浪费,建议珠三角地区应当因地制宜,精准定位限制区域物流发展的因素,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物流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2.
美国航空运输航线规划研究中心首次提出了轴辐式理论,该理论通过构建空间网络系统,以区域主要枢纽节点为轴、次要枢纽节点为辐,通过充分发挥枢纽节点的辐射带动作用,进而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整个区域的物流效率。本文选择物流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城市物流质量、利用城市流强度模型测度城市辐射范围、利用引力模型测度城市辐射范围、利用引力模型测度城市间的物流联系构建珠三角城市群物流网络,以期为促进珠三角物流和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1发展阶段模式选择对环北部湾城市群发展模式的研究,有必要比较其与三大城市群在物流经济联系阶段情况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包括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潍坊、威海、东营、日照等8个设区城市及其下属的22个县级市,是山东省经济和城镇发展的重心所在.近年来,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工业化速度增长迅速,尽管具有自身的区域优势,但与其他城市群,特别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群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主要通过比较山东半岛城市群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差异,以明确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5.
为探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物流发展现状,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物流产业规模、物流需求和物流发展潜力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同时收集长江中游城市群2017-2021的相关数据,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物流竞争力进行测度,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31个城市划分为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主要节点城市和次要节点城市四个层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环北部湾城市群中心性城市、主要物流联系通道和区内物流经济联系范围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相关模型公式和计算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综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三大城市群空间结构集合能效测度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整体功能最终表现为"1+1>2"的系统效益,其中隐含着一个重要的区域发展命题:多区位资源配置的系统效益评价。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首次提出集合能效的创新概念,将中心地结构作为判据和数据包络分析作为模型构建分析框架,继而以长三角、京津冀与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实证案例,借助DEAP2.0软件,对6个年份城市群空间结构集合能效进行双维测度,研究发现:(1)珠三角城市群结构能效为(中高,中高)型、长三角城市群结构能效为(中,中高)型、京津冀城市群结构能效为(中低,低)型,三种类型反映出三大城市群在核心城市作用、外围城市群体发展态势及两者联动作用下所产生的综合效益的客观状态;(2)城市群发展规划,可根据特定阶段发展的外部环境与自身需求,通过调控核心城市、外围地域的资源配置模式与联系组织的多样性及创新来优化城市群整体效益;(3)城市群空间结构集合能效与整个区域的中心性效应具有密切关联:一是区域核心城市的空间位置与所产生的空间关联正效应;二是区域虚拟的群体重心的空间位置与其所反映的区域发展均衡格局。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标:测算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25个城市2000~2010年的环境经济绩效。研究方法:采用基于松弛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研究发现:纯技术进步和技术规模变化两个指标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均非常显著,规模效率变化的贡献较小,而纯效率变化的贡献很小甚至为负值。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城市群更倾向于“高投资率”模式,考虑环境因素后,珠三角城市群内部的环境技术效率水平更趋于分化,非平衡性加深。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水平略高于珠三角城市群,表明其他因素的贡献抵消了长三角城市群技术效率水平落后的负效应。研究创新:同时运用基于松弛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和分析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环境经济绩效的区域差异。研究价值:传统经济绩效评价方式忽略了资源、环境作为经济发展内生变量的刚性约束和时代对绿色生产率和可持续发展的诉求,因而存在一定偏差。  相似文献   

19.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作为一个新兴城市群,物流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根据1998~2009年时间维度对其客货运量、邮电业务总量和移动电话总量等指标进行演变分析,并结合万有引力定律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物流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物流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2012—2019年我国长三角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引入中介变量产业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第一,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降低了区域碳排放强度;第二,引入中介变量产业结构,发现数字经济能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降低碳排放强度;第三,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