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股权分置改革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中近三分之二股票不能流通的问题,证监会于2005年初选取了四家上市公司作为试点企业,并于2005年5月9日进入了股权分置改革(以下简称"股改")的实质性阶段.会计必须对股改实施过程中的财务问题进行反映和监督,而股改作为一项特殊时期的特殊业务,对会计也当然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财政部于2005年11月14日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引入了“股权分置流通权”科目,用以核算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以各种方式支付对价取得的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股票流通权。笔者对相关问题作以下探讨。一、无需增设“股权分置流通权”科目《暂行规定》增设“股权分置流通权”科目,表明其所持观点是“两笔交易观”。即非流通股股东最初购买上市公司暂不流通的股票是一笔交易,而非流通股股东由于股改要求支付对价购买股票流通权又是一笔交易。两笔交易分别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和“股权分置流通权…  相似文献   

3.
财政部于2005年11月公布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既符合有关会计原则,又充分考虑到了可能的"经济后果",有利于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但该《会计暂行规定》中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其中的对价支付会计处理问题,财政部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本文对《暂行规定》中的一些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也指出了其中的不完善之处,并尝试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于2005年11月公布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既符合有关会计原则,又充分考虑到了可能的“经济后果”,有利于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但该《会计暂行规定》中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财政部2005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18号文)关于采用权证方式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规定中,对取得流通权的成本计算存在不当之处,既导致股权分置流通权成本的虚增,也存在虚增投资收益的情况。另外,在发行权证时采取收取一定权证费用的情况下,对行权时权证费用的处理规定也存在前后不一致的情况。18号文规定,在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时,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应当设置‘股权分置流通权’和‘应付权证’科目,  相似文献   

7.
孔庆林  付勇 《财会通讯》2006,(10):29-31
为配合股权分置改革,我国立法机关相继修订了《公司法》、《证券法》并于2006年1月1日执行,财政部于2005年11月14日印发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深圳交易所2006年4月6日发布了《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备忘录第14号——公积金定向转增方案》等配套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截至2006年底,沪深两市1423家上市公司中,已有1225家完成了股改程序,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9.
权证(包括认购权和认沽权)的出现给证券市场注入动力,同时也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金融工具.当非流通股股东以权证的对价方式取得非流通股的流通权时,应按照2005年11月财政部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由于权证核算在我国尚属摸索阶段,笔者就以下几个问题作一探讨,以期为非流通股股东正确和准确核算权证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相关规定的不足1.关于“股权分置流通权”的结转。《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设置的“股权分置流通权”这一会计科目,将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予以资本化。该科目在资产负债表“长期资产”项目下列示,平时不结转,非流通股股东禁  相似文献   

11.
2005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股改的开始,8月中国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股改开始大规模推行。本文对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作一下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一、研究意义 股权分置这一特殊制度设计在2005年4月29日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下称:股改)启动后即将成为历史,股票"全流通"也将随之成为现实.然而,股权分置是过去若干年支撑我国资本市场运行的制度平台,当这个制度平台被一个"全流通"的市场所取代,股改是否改善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股权结构改造能否有助于提高公司绩效,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国内外已有的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结论来看,有正相关、负相关、曲线相关,甚至没有明确观点的.本文试图寻找在我国股改的特殊背景下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首批试点公司改革方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下发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宣布正式启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开始着手解决困扰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股权分置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2005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目前股改对公司治理业绩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改与公司治理绩效关系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  相似文献   

15.
《天津财会》2006,(1):38-39
为配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根据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文件,我部制定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股权分置改革(以下简称股改)实施至今,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已成功完成了股改,我国资本市场也开启了一场伟大的制度变革,回顾股改实施以来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变化的影响,反思股改这一深度改革对上市公司的冲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股改的制度  相似文献   

17.
周媛 《财会通讯》2010,(4):34-35,40
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通过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治理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到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本文选取2005年9月公布的全面股改首批和第二批共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多变量回归对50个有效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建议应完善股改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8.
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通过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治理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到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本文选取2005年9月公布的全面股改首批和第二批共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多变量回归对50个有效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建议应完善股改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9.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股改丰功全民福音2002年,尚福林出任中国证监会主席。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4年过去后,中国股市终于高昂着牛头,一路攀升,12月中两市综指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等相关件。财政部制定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就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企业有关会计处理规定进行了系统规定。本主要对该规定进行阐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