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03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需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其中,对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需按接受捐赠时非货币性资产本身的价值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对接受捐赠存货、捐出方代为支付的增值税额,也应包括在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如果企业取得的捐赠收入金额较大,  相似文献   

2.
国税发[2003]45号文件,对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调整的若干所得税政策作了进一步明确,即自2003年1月1日起,企业接受捐赠的货币性资产,须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须按接受捐赠时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依法计缴企业所得税.  相似文献   

3.
按照现行税法和会计制度规定,接受捐赠资产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全部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应按“待转资产价值”科目的账面余额,借记“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货币性资产价值(或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科目。接受捐赠资产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与现行所得税  相似文献   

4.
按照现行税法和会计制度规定,接受捐赠资产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全部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应按"待转资产价值"科目的账面余额,借记"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货币性资产价值(或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科目.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纳税行为,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特点,国家税务总局(2003)83号《关于房地产开发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及浙地税发(2003)132号文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采取预售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其在2003年7月1日后取得的预售收入,应先按规定的利润率计算出预计营业利润额,再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统一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待开发产品完工时再进行结算调整;在2003年7月1日前发生的预售收入,暂不按上述规定确认应税收入,待其按规定结转销售收入时,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为便于计算预缴税…  相似文献   

6.
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会遇到接受捐赠的情况,企业由于接受捐赠而获得了该项资产的所有权,但因此而导致的资产增加并非是企业正常的经营所得,因此企业接受捐赠取得的资产,不应作为企业的一项收益,而应作为所者者权益的增加处理。虽然会计上不作收益处理,但根据税法规定,该接受捐赠资产却需要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本文就此问题作一探讨。一、接受货币资产捐赠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对于接受捐赠的货币性资产,原税法规定分两种情况处理:内资企业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直接计入资本公积;外商投资企业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计算缴纳所得税,其差额计入…  相似文献   

7.
何军 《绿色财会》2006,(6):39-39
为了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纳税行为.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特点.国家税务总局(2003)83号《关于房地产开发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及浙地税发(2003)132号文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采取预售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其在2003年7月1日后取得的预售收入.应先按规定的利润率计算出预计营业利润额.再并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统一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待开发产品完工时再进行结算调整;在2003年7月1日前发生的预售收入.暂不按上述规定确认应税收入,待其按规定结转销售收入时.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为便于计算预缴税额,财务人员必须建立“房产预售收入及结转销售台账”,其中列明:预售产品的名称、合同编号、预售对象、预收价款收讫日期、金额、结转销售日期、会计凭证号等内容,按季随纳税申报资料一并上报税务机关。  相似文献   

8.
从2005年1月1日起,我国小企业会计核算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新设置了“待转资产价值”科目,用于核算小企业接受捐赠资产的价值,其目的是简化会计核算,并与小企业所得税采用的应付税款法相适应.《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接受捐赠资产通过“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在“待转资产价值”科目下设“接受捐赠货币性资产价值”和“接受非货币性资产价值”两个明细科目,用于核算接受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的价值.接受捐赠资产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接受捐赠时的账务处理;二是期末结转待转接受捐赠资产价值的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9.
企业接受捐赠实物资产应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就会计处理如何准确核算纳税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评估增值有关所得税处理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规定,“纳税人接受捐赠的实物资产,不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出售该资产或清算时,若出售或清算价格低于接受捐赠时的实物价格,应以接受捐赠时的实物价格计...  相似文献   

11.
企业所得税会计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它贯穿于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再加之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使之变得较为复杂。对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审计,应着重检查其帐务处理的正确性与合法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应纳税所得额核实确认审计,二是会计核算审计。 一、应纳税所得额核实确认的审计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每一纳税期间收入总额减除因取得收入而发生的成本、费用、损失以及其他允许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对应纳税所得额的审计,应着重从以下四方面进行:1收入总额真实性的审计。企业的收入总额是指纳税人在每一纳税年度的…  相似文献   

12.
财金大势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仍优惠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1月27日联合发布《关于继续实施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相似文献   

13.
涉农税制改革系列问答(十二)徐增宏37、如何正确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答: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是由纳税人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而计算出来的。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14.
企业所得税会计是基于财务会计与税收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目的而产生的,其主要内容是研究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本文对所得税会计理论及核算方法作些浅析。一、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企业所得税是指国家对境内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它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重要手段。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依据是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人在每一纳税年度取得的收入总额减去税法准予扣除的项目金额后的余额。其中收入总额包括生产经营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利息收入、租赁收…  相似文献   

15.
动态与信息     
《中国农业会计》2007,(11):42-43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明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最近就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明确如下:自2007年1月1日起,企业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等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的利息收入,可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对于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的与金融负债  相似文献   

16.
资产减值准备涉及的所得税会计核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取得的各项资产,应当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准确地进行计价,定期或者于每年末,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由于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所产生费用的确认时间会计制度规定和税法规定存在着差异,导致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不相等,在计算应交所得税和确认所得税费用时需要调整并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现将有关会计核算方法概述如下: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当期的所得税会计核算1.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2.税法规定:除另有规定外,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得在企业…  相似文献   

17.
《农村财务会计》2004,(6):11-15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价值恢复的处理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价值得以恢复,因资产价值恢复而转回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规定应计入当期损益,并增加企业的利润总额;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已提取减值、跌价或坏账准备的资产,如果在纳税申报时已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因价值恢复而转回的减值准备应允许企业进行纳税调整,即原计提减值准备时已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在价值恢复时,因价值恢复而增加当期利润总额的金额,不计入恢复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1.纳税调整金额的计算对于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因价值恢复产生的纳…  相似文献   

18.
谈谈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曹文成,吉士祥,季小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下分别简称《条例》和《细则》)的发布,企业所得税税制进入了规范、统一的阶段。应纳税所得额作为企业所得税的税基,其数额的确定是正确计算应纳税额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社会性收支》总说明规定:“企业应当在社会性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将其初始人账价值一次性确认为当期社会性支出,并增加社会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固定资产折旧的最短年限为:(1)房屋、建筑物为20年;(2)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3)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业务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由于会计和税法在确认社会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所依据不同的理论及不同的法规,由此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利润总额不等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一定时期应交的所得税通常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和现行所得税率计算的结果,而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则根据所采用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不同而有所区别。农业企业按照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将社会性固定资产初始入账价值一次性确认为当期社会性支出,即一次性提足折旧与税法分年限计提折旧所产生的差异,是由于对累计折旧确认的时间不同所形成的差异,它应属于时间性差异。该差异在农业企业一次性计提折旧的当期从利润总额中扣除,但不得从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下面举例说明农业企业执行《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社会性收支》,由于采用不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对农业企业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捐赠是指其他单位或个人无偿给予企业现金或非现金资产。小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有时会遇到接受捐赠的情况,企业由于接受捐赠而获得了该项资产的所有权,但因此而导致的资产增加并非是企业正常的经营所得,因此小企业接受捐赠取得的资产,不应作为企业的一项收益,而应作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