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建立在知识资本模糊评价基础之上的无形资产会计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知识资本在高投入的刺激下不断扩张,致使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大幅度上升,由于传统财务会计系统基于稳健原则,对大部分自创无形资产在帐面上不予以反映,从而使企业的帐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产生巨额差异,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因此客观评价知识资本和重新确立无形资产的会计确认与计量模式对企业整体价值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法对知识资本的量化加以界定,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确认无形资产的计量与摊销模式。  相似文献   

2.
张彰 《致富时代》2009,(11):19-19
无形资产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从无形资产的基本内涵出发,对无形资产会计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计量属性,应以历史成本为主、重置成本为辅,企业要发展,必须同时注重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  相似文献   

3.
企业商誉会计争议较多,表现在会计政策上的多样性。首先,在确认问题上只有并购商誉才予以确认,而对自创商誉不确认;其次,商誉计算方法多样化,而不同的计算方法结果差异颇大。但是商誉对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忽视商誉的会计处理,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商誉的实质是企业的一种超额获利能力,以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作为建立商誉会计理论框架的基石,对商誉进行确认与计量,笔构想如下:  相似文献   

4.
杨敏 《商业会计》2008,(7):13-14
由于自创商誉为企业带来的未来超额利润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价值难以计量,对其确认一直都会计界争议的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会计环境的变化,对自创商誉问题的探讨就显得十分必要。笔者从自创商誉确认、计量、会计处理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获取超额收益能力的大小是商誉的计量标准,商誉的确认实际上是有赖于计量的,只有通过计量,确认才有实际意义。由于自创商誉形成的复杂性,使会计的计量复杂化了,按照传统的商誉会计理论很难对自创商誉进行可靠的计量,其可靠性是相对的,有些情况下,估计成本和价值不失为资产计量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无形资产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对无形的本质进行深入的认识,对无形资产会计的确认和计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会计课题.本文从无形资产的基本内涵出发,对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做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自创无形资产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会计确认方面,国内外都是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8.
曾小青 《中国市场》2014,(5):105-106
近年来,无形资产的形式逐渐多样化,其在企业资产中所占比重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高新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占有高达80%。商誉作为无形资产中极其有价值的组成部分,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对自创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已经成为各国会计研究的新课题。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企业间日益频繁的并购与重组,商誉在确认资产价值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对商誉尤其是自创商誉的会计计量方面的研究已经是不可回避的内容。本文通过仔细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我国目前经济现状,客观的讨论我国对自创商誉的态度以及现存的几种关于自创商誉的会计计量模式。  相似文献   

9.
论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所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萍 《商业会计》2000,(2):19-20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将取代有形资产在企业资产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现行财务会计在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局限性表现为确认、计量和报告系统的不适应性,其主要原因在于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方面存在缺陷。本文拟对此进行一些探讨。一、关于无形资产的确认企业获得无形资产,主要可通过外购、自创和接受投资三个途径。现行财务会计基本上只确认企业外购的无形资产;对于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只确认很小一部分(只有在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时);对于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我国…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知识经济时代入手,对知识经济时代下无形资产会计确认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无形资产的确认问题提出了建议:无形资产确认不仅要进行初始确认,也要进行价值变动后的再确认;不仅对外购的无形资产进行确认,还要对自创无形资产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11.
孙玉梅 《北方经贸》2001,(11):68-70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强,必须扩大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既要确认外购的无形资产,也要确认自创的无形资产。必须改变无形资产的计量模式,以产出价值计量模式代替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知识经济时代,自创商誉在企业无形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之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建立科学的商誉会计体系,当前已成为摆在会计理论界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自创商誉会计处理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知识经济时代,自创商誉在企业无形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之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建立科学的商誉会计体系,当前已成为摆在会计理论界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自创商誉会计处理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规范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与管理,新《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分别从无形资产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和报废、披露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和规定。与2001年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以下简称“现行准则”)相比,“新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AS38无形资产准则大致相同,并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商誉的确认计量等实务中争议较大的事项做了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正> 目前,无论在会计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自创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都存在较大的争议,争议的根源在于自创无形资产在价值计量和给企业带来收益方面的不确定性上。为此,本文将就自创无形资产不确定性及其会计处理问题进行简单探讨。一、自创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及传统会计处理方法本文将自创无形资产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由研究与开发支出所形成的无形资产,一是企业的自创商誉,两者不确定性的具体表现及其特点不同。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与开发支出的不确定性,即企业的研究与开发项目中成功者  相似文献   

16.
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会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形成特定的企业文化,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赢得顾客的信任,这些都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的经济利益,是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资源,实质上就是自创商誉。在现代会计制度中,当购买方支付的价格与被购买方净资产公允价值不相等时,差额部分便会被确认为外购商誉。但长久以来,自创商誉由于形成时间,成本不易确定,且具有可变性,财务会计不予以确认。因此是否要确认自创商誉成为会计界一直以来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潘思羽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6):128-12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产权交易活动的日益频繁,会计实务中遇到的问题和争议也越来越纷繁复杂,自创商誉的确认就是其中之一,经过若干年的研究与探索,国际和国内会计界对外购商誉作为资产确认已基本达成共识,但自创商誉的确认在会计实物中至今未被认可,这个问题也一直是会计界争论的焦点。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商誉特别是自创商誉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确认与计量自创商誉无论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还是提高会计实务水平来看,都是十分重要的,从外购商誉与自创商誉的关系、会计要素确认的原则以及自创商誉确认的必要性和现实性等方面谈自创商誉的确认问题。  相似文献   

18.
沈君妍 《财经界(学术)》2014,(6):144-144,146
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会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形成特定的企业文化,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赢得顾客的信任,这些都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的经济利益,是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资源,实质上就是自创商誉.在现代会计制度中,当购买方支付的价格与被购买方净资产公允价值不相等时,差额部分便会被确认为外购商誉.但长久以来,自创商誉由于形成时间,成本不易确定,且具有可变性,财务会计不予以确认.因此是否要确认自创商誉成为会计界一直以来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知识资本在高投入的刺激下不断扩张,致使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大幅度上升。由于传统财务会计系统基于稳健原则,对大部分自创无形资产在帐面上不予以反映,从而使企业的帐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产生巨额差异,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因此客观评价知识资本和重新确立无形资产的会计确认与计量模式对企业整体价值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法对知识资本的量化加以界定,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确认无形资产的计量与摊销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彰显,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树立正从有形资产层面向无形资产层面过渡,在此背景下,如何正确的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会计处理已经成为会计从业者必须要面对的课题。本文通过对企业无形资产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以及摊销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以期能为企业的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