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国外有关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红霞  苏勤  王群 《旅游学刊》2006,21(1):31-35
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评估是近年来国外旅游资源学与旅游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与难点议题.本文从研究的历史进程、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区域和研究内容4个方面,回顾和分析了国外有关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外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研究对我国此领域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通过对旅游景区门票总支付的意愿调查,对桂林市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相关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卡方检验、列联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游客收入越高,对桂林市旅游资源的支付意愿也越高,且桂林市旅游资源拥有每年164亿元的经济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黎洁 《旅游学刊》2002,17(2):35-38
本文运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关理论 ,从旅游资源的形态、概念界定与产权、旅游资源的核算与价值评估、旅游资源的交易与可转让性等方面论述了旅游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的问题与不可行性 ,并简要分析了我国旅游业现有的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4.
黎洁 《旅游学刊》2002,17(2):35-38
本文运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关理论,从旅游资源的形态、概念界定与产权、旅游资源的核算与价值评估、旅游资源的交易与可转让性等方面论述了旅游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的问题与不可行性,并简要分析了我国旅游业现有的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5.
周军  何小芊  张涛  龚胜生 《旅游学刊》2011,26(12):64-71
现有旅游价值研究中多用游憩价值或再加上非使用价值来代替旅游总经济价值,这种价值评估并不完整。文章借鉴环境经济价值评估的通用框架,基于对旅游价值构成的逻辑关系分析,旅游总经济价值应是由游憩价值、旅游品牌价值、旅游环境价值、生态服务价值、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7种基本价值类型构成的4级价值体系。根据屈原故里景区的特点,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等原则优选确定各项旅游价值的评估方法:①游憩价值采用旅行费用区间分析法;②旅游品牌价值采用最大品牌权益法评估;③旅游环境价值采用费用支出法;④生态服务价值采用生态系统静态平衡模型;⑤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等旅游非使用价值采用条件价值法。实证研究结果为:屈原故里景区2010年的旅游总经济价值约为1.37亿元;其中,游憩价值为3171.39万元,旅游品牌价值为915.6万元,旅游环境价值为1445万元,生态服务价值为30.65万元,旅游总使用价值为5562.64万元;旅游非使用价值为8122.3万元。评估不仅反映了屈原故里的总经济价值,还揭示出旅游价值体系的多维构成关系。  相似文献   

6.
ITCM在我国游憩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及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行费用法(TCM)是当今世界上普遍用来进行非市场资源,特别是对环境资源(包括旅游娱乐资源和各类游憩活动)经济价值评估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分为区域旅行费用法(ZTCM)和个人旅行费用法(ITCM).这种在国外应用于资源价值评估的常规方法,在直接引入我国用于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研究中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在分析旅行费用法用于我国游憩资源价值评估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中国旅游者出行方式的特点,应用改进的ITCM模型测算大连星海公园的游憩价值.结果表明,2007年大连星海公园的游憩价值为16.085亿元.  相似文献   

7.
对旅游复合资源系统建立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梁学成  郝索 《旅游学刊》2004,19(1):61-66
本文通过对旅游资源本体及与其相关的环境、时间和空间等资源要素关系的分析,构建了旅游复合资源系统模型,进而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等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旅游复合资源系统的价值进行分析,提出建立旅游复合资源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指出这一系统时旅游产业深层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Delphi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地诊断出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旅游服务能力以及旅游资源赋存度是影响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五类主要动因子,这一研究为福州市乡村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海洋旅游是重要的海洋经济类型,加强海洋旅游相关研究是服务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性任务。本研究选取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619篇中文文献为样本,系统分析中国海洋旅游研究脉络。研究发现,1992—2021年中国海洋旅游相关研究成果数量呈“起步探索、陡状攀升、波动回落”的变化特征,经历了以海洋旅游环境要素和资源价值评估为主的资源导向与孕育探索阶段(1992—2002年),以多元议题拓展和集成方法创新并重的产业导向与全面推进阶段(2003—2010年),以及同国家发展需求联系紧密、实践应用不断丰富的战略导向与深化拓展阶段(2011—2021年);研究热点集中在海洋旅游理论内涵与研究范畴、资源开发与评价、社会与经济影响、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目的地开发与管理等5个方面。立足新时期中国海洋旅游理论发展与实践需求,未来应重视学科交互融合、技术手段集成和数据平台建设,提升理论研究同国家战略驱动、地方现实需求和行业实践发展的适配性,为推动中国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与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10.
戴斌 《旅游学刊》2001,16(4):22-26
本文主要论述了旅游经济学学科体系过程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如学科定位、构建目标与价值取向、研究与构建方法、学者群体的形成等.作者认为旅游经济学不仅是研究旅游中的经济现象,还要以经济学的视角来关注包括非经济现象的整个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分析西湖模式的制度内核及其6项意义,并与黄山模式详细比较,从而表明西湖模式基本正确处理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公益性经营与营利性特许经营,政府—企业—社区、政府—企业—游客等关系,比较全面展现其经济、社会、文化和遗产保护以及政治的正面影响.其次,提炼西湖模式具有普适意义的三点启示,即制度平台选择的基础重要性,遗产服务的非营利性经营与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原则,现时旅游经济学教科书用于指导中国遗产旅游的诸多缺失.这些缺失主要表现为:未能区别遗产与非遗产类旅游资源,未能接纳遗产的特殊产权性质,未能认识遗产保护的独特要求以及独特的可持续性理解,使得教科书难以正确处理门票、供需、游客权益以及旅游收益分配等问题.最后,提出创建中国遗产旅游经济学的概念性框架:①遗产旅游经济学的观念、概念和方法,应能与遗产经济学、文化经济学和旅游经济学“无缝对接”;②对遗产地的遗产类资源与非遗产类资源给予有区别的恰当的旅游经济学处理;③在遵循遗产经济学和遗产保护原则基础上,重新处理遗产旅游涉及的各项问题.  相似文献   

12.
把握影响游客感知价值的关键因素,有助于促进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提升。以广西北海银滩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研究区域,采用携程旅行网北海银滩游客网络评论资料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包括5个主范畴和18个对应范畴的滨海游客感知价值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复杂系统的决策实验和评估实验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模型构建滨海游客感知价值影响因素的关系矩阵,识别影响滨海游客感知价值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资源和环境、管理和保护、设施和服务、情感和成本价值构成了滨海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价值的重要维度,天气条件、海滩规模、海滩管理和保护、游客愉悦感、游客娱乐体验项目、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是影响滨海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价值的关键因素。据此提出促进我国滨海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价值提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坛撷英     
论旅游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郑泽厚在1998年第11期《理论月刊》上发表了题为《论旅游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文章,文章认为,旅游生态经济学是关于人类旅游经济活动与景观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态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其学科体系已略有端倪。1旅游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揭示旅游生态经济系统内部矛盾性,研究其结构、功能及运动规律。2旅游生态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从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所构成的旅游经济活动同生态环境的结合点上,研究旅游经济系统与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探索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正>红树林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文章以广西钦州七十二泾红树林生态文化旅游开发为研究内容,采用SWOT分析法,得出钦州七十二泾具有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红树林环境保护举措得当等优势,同时存在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少、旅游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不便等劣势。据此,文章提出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红树林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挖掘红树林的文化内涵、探索性开发红树林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增强七十二泾红树林旅游的可进入性、加大红树林生态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力度等相关对策,以期促进七十二泾红树林生态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全域旅游时代背景下,旅游业态从传统的观光形式向观光与休闲并重转变,其对旅游资源的价值重利用变得尤其重要。以环巢湖为例,探讨在休闲旅游新视角下,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德菲尔法相结合,从生态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发展潜力四大系统对旅游资源综合潜力进行评价,实现旅游资源价值最大化,为有效开发旅游资源、促进旅游发展提供合理依据与支撑。  相似文献   

16.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女性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经济地位的提高,使得我国的女性具备了更多的自主决定权。同时,随着社会家庭环境的变化,以及智能家居的出现,女性在家务劳动中支出的时间越来越少,女性经济条件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使得女性开始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和生活品质的提高,旅游能够让人们开阔眼界、感受美好的事物,女性开始展现出和男性一样热爱旅游的追求。女性旅游成了女性经济学中重要的一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为例,利用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中旅行费用法(TCM)研究草原旅游利用价值.得到四子王旗草原生态系统的旅游价值为6411.67万元人民币,是四子王旗草原旅游统计收入的12.47倍,说明草原旅游目的地蕴含着巨大的旅游价值.但是,这种价值的实现必须建立在草原旅游生态系统健康安全的基础上,需要旅游目的地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保障生态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18.
旅游开发既有收益,也有损失和风险,但国内各级政府和开发商往往夸大收益,强调效益,忽视风险与损失,更缺乏系统的损益评价方法及风险评估办法。本文在论述了旅游开发损益评价和风险评估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白潭湖旅游开发规划实践,融合了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等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旅游开发损益评价的方法,讨论了风险评估的内容和步骤。实践证明,对于任何旅游开发来说,风险分析和损益评估都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扩展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而构建包含旅游资源要素的旅游业增长模型,通过选取14类世界级、国家级旅游资源,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各类资源的价值权重,测算出全国和各省历年的旅游资源综合指标.对各省旅游增长的因素分析发现,各省旅游增长方式可分为资本驱动型、劳动驱动型、旅游资源驱动型以及多要素组合驱动型等7类.其中,旅游资源驱动型省份主要位于西部地区,资本贡献大的省份大多位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为考察各省旅游增长方式是否“因地制宜”,文章构造并测算了反映旅游资源相对禀赋的比较优势指标,将各省划分为旅游资源禀赋高、偏高、偏低、低4类.以旅游经济增长的旅游资源贡献率和旅游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在全国排序的差值,衡量各省旅游资源利用与其旅游资源禀赋的适宜性,将各省划分为旅游资源依赖过度型、旅游资源开发过度型和旅游资源利用合理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各省旅游经济增长和旅游资源开发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实地调研和GIS空间分析技术获取相关研究数据以探讨乐山在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实现路径。乐山各地区旅游城镇化实现条件的影响因素,主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旅游资源因素、旅游客源市场因素,再以旅游城镇化主导因素差异性为基础将乐山各地区主要划分为旅游城镇化资源潜力型地区、旅游城镇化区位潜力型地区和旅游城镇化市场潜力型地区,不同类型地区实现旅游城镇化的典型路径以实际条件为基础,具有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