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陈杰  费明胜 《农村经济》2007,(2):102-104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小企业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本文论述了中小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制约中小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原因,以及未来中小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趋势,最后,提出了加快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宏观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实 《农业经济》2002,(10):35-36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报为关注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农业富余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如何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是关系到社会安定和经济持续有效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几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正以几何级数加速跨地区流动,笔者认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根本出路在于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一、近几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及转移的总体情况据劳动部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有4.6亿农村劳动力。而且今后平均每年还将新增1000万人。依据人口增长趋势预测,农村劳动力总供…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是转移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能否寻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道路,是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重大问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巨大,素质较低。2003年,我国农业生产中沉淀的农村劳动力数量为3.6亿人,从农产品需求角度所进行的测算表明,我国目前农业部门需要的合理劳动力数量约为1.7亿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9亿人。而在农村富余劳动力中,据统计,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达85.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到…  相似文献   

4.
编辑部吹风     
中央农业部对农村劳动力 转移进行培训 农业部决定今年开始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重点抓好全国50个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县,通过典型带动,不断探索经验,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步伐,全面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阶段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前,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入年轻劳动力有限供给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和工业化中期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温饱时期和工业化初期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也有很大区别。这为解决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带来机遇。但是,短缺与剩余并存,农村仍有1亿多中年以上为主、多以农业剩余劳动时间形式存在的富余劳动力,而亿万进城农民工的转移尚在中途。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已有农村富余劳动力估计方法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基于城乡发展的综合视角,兼顾农业生产和城镇化发展两个方面,构建出新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估计方法;运用相应的统计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存量和增量进行估计和系统分析;并从经验估计和预测的角度对未来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变化趋势和增量进行估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分析研究山西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实质和存在问题,指出必须把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农村富余劳动力综合素质提高有机结合,通过发展优质优势产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教育培训变劳动力资源为人力资本,才能适应产业发展、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规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典型经验和发展趋向分析研究,指出摸清资源底细,掌握需求信息,做到知己知彼,使雇佣双方信息科学沟通,达到双赢是劳动力转移的内在要求。提出把县域经济发展与劳动力转移结合,加强劳动力综合素质培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服务组织作用,通过组织创新逐步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灵活长效的运转机制等几点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小城镇建设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而如何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则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文认为,小城镇建设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并且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9.
强化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主要问题,提出强化农民工劳动力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笔者就牟定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对南汇区农村富余劳动力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涉及到提高农民增收,确保社会稳定的大事,应成为上海郊区工作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日趋突出 近年来,南汇区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急  相似文献   

12.
一、2001年农村富余劳力转移的成效和经验 2001年初,嘉定区委、区政府提出净增1万个非农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奋斗目标后,各镇、街道纷纷出台措施,努力推进.到去年底,全区已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504人,完成了年初提出的奋斗目标.各镇、街道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中的经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大幅度减少,加之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急剧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成为必然选择。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就业,对于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贾文 《致富之友》2005,(7):18-18
内蒙古自治区土右旗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4.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9.2%。转移富余劳动力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为此,旗委、旗政府“三措并举”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动城多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着力打造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致富。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成为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实际,针对大通县农农村富余劳动力现状、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详细阐述,并对今后农村富余劳动转移就业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仍面临较多难点,诸如人口增长率居高不下,乡村富余劳动力众多且素质低下,转移服务体系不健全,二元体制转型缓慢,各省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跨省区转移竞争激烈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促进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脱贫增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在南疆开展的"访惠聚"活动,运用点面结合、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多种方式,发现南疆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不高,利用常住村中,与调查对象长期相处的有利条件,深挖制约南疆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深层次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南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农村劳动力人口大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存在。要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稳定转移,必须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培养大批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实用人才,促使农村劳动力的数量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量的闲置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是制约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推进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对于统筹南通市城乡整体联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南通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据调查,2001年,全市共有农村劳动力303.89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达122.4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责任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为了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我县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拓展农民的致富门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