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改革了村提留的使用方法,不再事先固定地向农民提取村提留,加之,税费改革后,村级可支配的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两税附加以及村级分得的财政转移性支付资金有限,一般只能解决村级工作正常运转所需资金,基本上无力兴办集体的生产公益事业。因此,只有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向农民筹资予以解决。可见一事一议已成为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新的课题,其搞得好与差,不仅直接关系到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的兴办,更直接关系到农民的负担。笔者通过对苏北某市10个行政村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实施“一事…  相似文献   

2.
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村级可支配农业税附加资金和村级分得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有限,一般只能解决村级工作正常运转,基本上无力兴办集体的生产公益事业,只有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向农民筹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一事一议”已成为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新的重要的课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的兴办,更直接关系到农民的负担。笔者通过对苏北某市10个行政村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实施“一事一议”情况的调查发现,由于部分基层干部在思想认识和政策把握上的偏差,造成具体操作不甚规范,亟待严格把关。一、议事关一是事先年初要编制好预算方案。由村经济合作社或村民委员会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先急后缓、分批实施的原则,在经过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年内村内兴办的生产公益事业项目、范围和所需资金等方案,…  相似文献   

4.
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显著减轻,但村级收入明显减少,大部分村社无能力兴办集体公益事业。针对这一情况,2004年以来,浙江省桐庐县合村乡山区5个村兴办村级集体公益事业,由村民自主“一事一议”筹资修建村内道路,几年来,投入资金500.98万元,其中筹资55.74万元。截至2007年11月底,修通了23.82公里能通货车、客车的村社道路,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浪潮中,农村税费改革作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改革后的又一战略性决策,国务院选择黑龙江、河北、云南三省开展农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农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主要是解决农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的资金问题,是与农村税费改革配套实施的一项农村综合改革,旨在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村劳动积累工、  相似文献   

6.
税费改革后,村级举办集体公益事业所需资金,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向农户收取,“一事一议”资金成为村集体公益事业开支的主要来源。为适应税费改革后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内容变化的需要,笔者认为,按照会计的重要性原则,应增设“一事一议资金”科目。由于这项资金是因固定使用而收取的,从性质上讲,为负债类科目。“一事一议资金”科目,专门用于核算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筹集的专项资金的收取、使用及期末结余变化情况,其账务处理如下:1.收到一事一议筹资时:借:现金(或银行存款)贷:一事一议资金——(按筹资项目设明细科目)2.…  相似文献   

7.
建立健全农村“一事一议”监督管理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清禄 《农村经济》2006,(10):122-124
如何建立有效的农村“一事一议”监督管理机制,引导农民兴办自己直接受益的集体生产生活设施及公益事业建设,是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四川省合江县实际,就建立健全农村“一事一议”监督管理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乡统筹建设的不断加快,公共财政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农民群众自愿出资出劳为基础,财政奖补资金为引导,发扬农村基层民主为动力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在农村迅速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受到群众广泛关注。代理会计作为村级财务监督的前哨,必须全面掌握并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进行认真审核,在履行会计监督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办好集体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9.
“一事一议”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实施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显著减轻。但随之而来的 村级收入大幅度减少,大多数村级集体兴办公益事业力 不从心。针对这一情况,江苏省射阳县合德镇在兴办公益事业时,按照政策规定,积极推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紧紧抓住议事方案的确定和实施这两个关键环节,坚持民主管理和办事程序公开,真正做到让干部顺心,让群众放心,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提高干群对“一事一议”的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10.
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村会计制度)的规定,“‘一事一议’资金”会计账户只核算按“一事一议”的形式筹集的专项资金,其核算范围只限于村民通过的“一事一议”专项筹资筹劳资金,用于“一事一议”建设工程而筹集的其他资金不在本账户核算范围之内。但在实际工作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的各项集体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农村“两工”已全部取消,村级兴办公益事业由农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来完成。但全部免征农业税后,村级的主要收入来源没有了,开展“一事一议”普遍存在着“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问题。针对现实,黑龙江省兰西县作为全省免征农业税试点县,积极探索,有效推进村级“一事一议”开展,促进了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一)深入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要做好村级“一事一议”工作,关键是解决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一是造声势,让干部群众知晓。县电视台开辟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专栏,进行电…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村级"一事一议"工作开始在农村发挥重要作用,"一事一议"工作开展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村级组织是否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关系到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成败.近几年,黑龙江省甘南县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稳妥地开展村级"一事一议"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促进了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2008年筹资592万元,取得"财政补助"资金132万元,"财政奖励"资金198万元,修建村屯道路387公里,自来水管道46公里,入户2916户,有效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3.
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兴办公益事业时,除依靠自主募集资金外,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已成为重要资金来源。各地现已形成了以政府奖补资金为引导,以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基础的公益事业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是指兴办农民直接受益的集体生产生活及公益事业,经民主程序确定的农民自愿出资、出劳的行为.推行这一制度,其主要目的就是保证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和维持必需的公益事业,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但实际上目前在绝大多数村难以实行,或者说议而难决.  相似文献   

15.
“一事一议”项目是指因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乡统筹和改革村提留后,由原乡统筹和村提留中开支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修建、植树造林、农业综合开发有关的土地治理项目和村民认为需要兴办的集体生产生活等其他公益事业项目”所需资金。  相似文献   

16.
一事一议资金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村税费改革后,随着农业税等农民负担的取消,对兴办村民受益的生产、公益事业如:本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村级道路、兴办人畜饮水设施、植树造林等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发展项目,以及防范诸如“非典”、“禽流感”等突发事件时,按照国家法规政策的规定,以一事一议的形式向村民筹集的专项资金。包括一事一议筹资和一事一议筹劳。  相似文献   

17.
一事一议是村级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的筹资形式,是农村税费改革的产物。它直接涉及到农民的负担问题,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税费改革后各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中央的改革政策,做到“五不要”,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的运作。一不要把一事一议作为固定的收费项目和集资渠道。税费改革后一些村由于干部没有正确把握政策,即便当年村里没有议事项目,他们也仍然把“一事一议”同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一样在农民税负整册时纳入预算方案中。这样便严重违背了税费改革政策。因此,各地在具体实施中应严格做到无工程项目决不集资。二不要超范围…  相似文献   

18.
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一事一议资金”会计科目只核算按“一事一议”形式筹集的专项资金,其核算范围仅限于村民通过的“一事一议”专项筹资筹劳资金。但从现实情况看,村级兴办的公益事业建设,往往从多方面筹集资金,包括村民上交的“一事一议”筹资、以资代劳款、上级财政奖补、社会捐赠、有关部门的专项投入、村集体积累资金...  相似文献   

19.
税费改革后,村级为兴建农田水利设施、村庄道路、人畜吃水设施、植树造林工程等全体村民直接或间接受益的公益性设施和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群众自筹的办法筹集资金。这部分资金是用来发展村级公益事业的专项款,要用“一事一议”这个负债科目核算。  相似文献   

20.
<正>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与农村税费改革配套实施的一项农村综合改革,旨在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村劳动积累工、义务工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所面临的筹资筹劳问题,引导农民自主开展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益事业。2008年首次在全国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2009年试点工作扩大到14个省,公共财政开始逐步覆盖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极大地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已成为破解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难题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