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十五”计划目标的实现 ,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下面 ,就《建议》的主要精神谈点个人看法。关于五中全会《建议》的主要精神 ,文件第一部分后面的一段话 ,可以说作了高度的概括 ,即“制定‘十五’计划 ,要把发展作为主题 ,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 ,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 ,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建议》用了“主题”、“主线”、“动力”和“出发点”这几个关键词 ,凝练地表达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技短波     
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揭晓  日前,由科技日报社主办的一年一度的中国十大科技新闻揭晓,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是:  一、中共中央强调,为实现“十五”计划目标,必须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  二、江泽民主席检阅全军科技练兵成果汇报演示。  三、中国高性能计算机开发应用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  四、中国科学家参与并高质量完成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百分之一的测序任务,表明中国科学家有能力…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起步年,我国经济发展进行入到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推动结构调整的新阶段,随着国企改革脱困三年目标的如期完成,专门为国企密集出台政策,集中力量攻坚已成为历史,国企改革和发展将继续按照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确定的方针政策,平稳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买方市场业已形成,加入世贸组织已成定局的经济环境,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把转机建制,加强管理,提高竞争能力放到突出的位置,特别是面对入世在即的新形势,国有企业管理不仅要加强,还应加快创新,才能适应更加激烈,更为广泛的竞争要求。  相似文献   

4.
段磊 《企业文化》2010,(6):31-31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先生在其《大力构建创新文化环境》一文中指出:“观念的创新、科技的创新、体制的创新,无不回归于文化的创新,这不仅是逻辑的必然,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实现体制和科技上的创新,必须把建立创新文化当作一个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确定,制定“十五”计划实现新世纪的奋斗目标,必须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面对“三个变化”实现观念创新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这一课题,其基本前提是思想政治工作与其所服务的对象和新形势之间存在着不适应。面对企业由传统工厂制向现代公司制转轨过渡的新形势,这种不适应最突出的表现首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不适应。因此我们说,观念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实现观念创新,要立足“三个变化”。 一是要认清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不同的环境,赋予思想政治工作不同的任务,提出不同的要求。面对这种环境上的变化,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还是按照计划体制下那种老思路去开展,必然收效…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关 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了 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要把 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 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 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把经济 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五年计 划的主线,这是过去九个五年 计划从未有过的,是针对新时 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作出的 正确决策。这是因为,在十五 期间,只有把以产业结构、城 乡结构和东中西部地区结构为 主要内容的结构问题解决好, 才能扩大国内外需求,增加有 效供给。也才能切实提高国民 经济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如何建立适应新形势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依靠体制创新,为实现“十五”计划目标提供“两大动力”,笔提出如下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必须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未来十五年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振兴国家财政,解决财力不足和宏观调控能力减弱的问题。中央把振兴财政作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提出,既说明中央对财政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说明解决财政困难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企业如何生存与发展?怎样赢得利益?怎样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曾培炎指出,“十五”计划的新特点之一是突出“两个创新”,即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1.
12.
Workfare programs are state-instituted programs that require able-bodied persons with children of school age who wish to claim welfare payments to participate in job training programs, and, eventually, to enter the work force. The philosophy of workfare is based on the value of work and the goal of self-determination. However, as a mandatory program for welfare recipients, workfare requires of those recipients certain duties which, according to those who challenge workfare, interfere with the freedom to choose what one will do with one's life. Whether some form of workfare will be adopted as part of our national welfare system remains to be seen. What the debate about such a program suggests is that welfare, in itself, by ignoring the necessity of security and education for full human agency, neither satisfies basic needs nor prepares its recipients for any life other than that of dependency. With all its difficulties workfare nevertheless presents an alternative to welfare that, at least in theory, more closely identifies its purpose with the values of our society.  相似文献   

13.
14.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the impact of external scale economies and diseconomies on city size is not nearly as clear-cut as it is tacitly believed in urban economics. Similarly, city-size distortions are not caused by externalities alone. Indivisibility and nonreplicability, which prevent establishing the “right” number of cities, may represent a source for city-size distortions which can be stronger than the standard resource misallocation resulting from external scale economies and diseconomies. It follows that a direct population dispersion policy is not just an inferior substitute to Pigouvian taxes and subsidies but rather a useful complement.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企业是人,产品也是人,把企业和产品当做人来看,办企业就简单了。人有成长过程,企业也有,产品也有。怎样定位一个企业是好企业产品是好产品,跟怎么定位一个人是好人是一样的。要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符合社会进步的需求,企业产品也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