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胡俊翔  陈抗 《浙商》2020,(7):38-39,8
在德国,旅居着数十万的浙江华人华侨。改革开放40余年来,德国制造是浙江制造乃至中国制造的学习对标对象。近些年,浙商与德国也打得火热,去德国投资并购的浙企比比皆是。虽然德国的投资并购市场在持续几年的牛市后,出现了初步放缓的迹象,但浙江与德国之间的桥梁依然不断被巩固,尤其是数字经济与工业4.0的不断交互。  相似文献   

2.
桑椿湘 《大经贸》2008,(5):87-89
进入2008年,当一些人在议论中国出口总额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时,“德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最近,德国机械及设备制造协会宣布,德国机械制造业出口继续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德国制造之所以称霸全球,在于德国人能把普通的金属敲打成震惊世界的科技奇迹。德国靠化工、电器、光学等新工业产品赢得了市场,其工业基础就是“制造科技”,是“传统+科技”助“德国制造”畅行全球。  相似文献   

3.
王文正  俞苗玲 《浙商》2008,(21):95-97
当依靠低价劳动力、消耗大量资源的粗放型制造模式走到尽头的时候,浙江制造的出路在哪里?浙江企业如何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历史性跃升?是否存在着一个可供参考的路径?浙江制造业在这方面有哪些实践?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金少策 《浙商》2009,(17):108-109
浙江企业海外收购涌大潮。今年7月初,浙江万通铝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通铝业”)9000多万元收购意大利豪华游艇品牌“DALLAPIETA”(以下简称“DP”),为此再添案例。  相似文献   

5.
天下浙商网     
《浙商》2009,(23):26-26
75%浙企切实体会经济复苏;濮院羊毛衫:从制造走向“智造”;阿里巴巴全球副总裁李俊凌:中小企业缺乏机会;把义乌小商品城开到海外;龚方雄:县域经济关键点在于土地使用与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6.
2022年爆发的俄乌战争导致了欧洲能源价格的急剧飙升,尤其是对俄罗斯天然气等能源产品存在着严重依赖的德国所遭受的冲击最大,德国企业为此不仅需要支付更高的能源使用成本,而且能源价格高涨还引起了“工资-价格”螺旋,在劳动力本已供给不足的背景下,德国制造面临的工资成本压力与日俱升,众多的德国企业正在考虑压缩生产规模甚至准备外迁,德国面临着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实体资本出逃的严峻考验。不过,由于德国人对制造业的挚爱与忠诚,外加德国制造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众多“隐形冠军”有力支撑的综合作用,德国制造在短暂蛰伏后可能还会起跳。  相似文献   

7.
倪丽娟 《浙商》2020,(7):60-61
德国是浙江省经贸交流的重要合作伙伴.截至2019年,浙江省对外投资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是:中国香港、美国、印度尼西亚、瑞典和德国,德国排第五位.其中,中美因为贸易摩擦,基本上已经关上了并购大门,因为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要让“制造业回归”,当然绿地投资他们还是欢迎的.所以从2019年开始,浙江企业去日本和欧洲并购慢慢变多了,其中德国就是一个重要选项.去年浙江企业并购了9个德国项目.  相似文献   

8.
吴建国 《浙商》2006,(2):28-28
本期推荐的商会会刊是由云南省浙江企业联合会、昆明市温州总商会、昆明市台州商会、昆明市工商联仙居商会以及昆明市温岭商会共同主办的《彩云浙企》。云南省浙江企业联合会已经发展会员企业280多家.队伍日益发展壮大。为了搭建一个展示在滇企业和浙商形象的窗口和平台,云南浙江企业联合会把原先简单的《工作简报》改为单月刊杂志《彩云浙企》,为广大会员营造一个精神的家园和乐土。正如云南省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吴建国所说的,这个“精神家园”,将是广大在滇浙商学习的家园、心灵的家园、寄托乡情的家园、信息的家园。[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做实业并不意味着低利润率,高附加值的制造可以带来丰厚的利润。 成本高企、盈利困难,制造业“无利可图”的局面让大量资金逃离实业。另一方面,房地产虽然遭受政策调控,但是日子过得好的企业利润仍然可观。“做实业不如炒房地产”的观念正在动摇浙江的实业根基。  相似文献   

10.
《浙商》2009,(11):112-115
长江三角洲独具的魅力与活力何在?浙江为何涌现了众多实力雄厚的“浙商”?浙江的区域经济与浙商卓越的管理才能,历来是商界研究关注的对象。近日,清华大学EMBA项目来到浙江,带领一百余位商界精英品析浙企、共话企业经营之道。  相似文献   

11.
司徒微微 《浙商》2013,(18):76-77
借奥运会打响名声的浙江制造企业不少,华鹰只是其中之一。而华鹰在危机下“收买”海外顶尖人才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顺利在游艇领域完成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浙商》2020,(5):86-86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全国唯一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在浙分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以下简称“浙江信保”)积极担当作为,为省内企业海外业务保驾护航,全情投入防疫支援,为企业纾困解难。  相似文献   

13.
伴随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企业海外收购与国际化战略步伐明显加快.但是在海外收购过程中,中国企业面临着较大的投资风险,致使收购交易难以顺利开展.2016年12月,由于交易条件无法实现,中国福建宏芯投资基金对德国半导体设备生产商爱思强公司(Aixtron)的收购案以失败告终,这是中国企业并购海外半导体企业失败的又一典型案例.本文对该案例的具体经过进行了详细论述,并针对收购失败原因提出几点启示,以期提高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尤其是半导体类的企业并购.  相似文献   

14.
《浙商》2006,(1):150-150
浙企已具备走出去的实力 “这次到浙江来感触非常多.四五年前来过浙江.与过去相比.浙江发展之快令人惊讶。我们一路上参观了一些企业.都做得非常不错。”很多大使都有这样的感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最大的女鞋生产基地华坚集团(下称“华坚”)正在把一部分“中国制造”变成“非洲制造”。 1996年东莞创业,2002年江西赣州建厂,2011年投资埃塞俄比亚(下称“埃塞”),华坚成为中国制鞋业第一个走进非洲的企业。正如远古人类逐水草而居,如今中国制造业逐渐流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方。而华坚的发展路径或许将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制造企业的共同轨迹。  相似文献   

16.
回应     
比亚迪是中国制造企业中的“异类”,它的标杆意义(虽然它还是一个成长中的标杆)在于,提供了新兴市场企业如何与成熟市场企业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平等博弈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王敏 《江苏商论》2023,(4):43-46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各项政策以期促进高端智能制造业的发展,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此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为了能通过更短的时间掌握技术往往会采取收购的方式,获取海外先进技术,在掌握关键创新技术的基础上从而实现协同创新。本文以美的收购库卡为例进行深入研究,围绕本次收购案的动因,从背景、收购过程、风险等方面评价美的收购库卡案,最后进行总结,提出建议,以期为家电制造企业在海外收购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以此在此类收购案中能更好地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保持着一种不可战胜的生产机器形象。不过,有些“中国制造”领军企业开始将部分生产外迁。纺织、家电、汽车等各类企业都在当局的赞许下寻求走出国门。法国巴黎百富勤公司的经济学家陈兴动说:“这是一种趋势,它将被证实,特别是在制造工业方面。”2005年,中国企业对外非金融投资达122.6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一强来自制造业企业。  相似文献   

19.
日本制造企业约有70%从海外进口零部件及半成品,而且进口量呈增加趋势。 日本贸易振兴会对注册资金在1000万日元以上,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上的936家制造业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69.5%的企业从海外进口零部件及半成品,有60.1%的企业从海外进口制成品,有1/4的企业回答说其目前从海外进口的零部件及半成品要比1988年增加了50%以上。 该项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制造业企业中有53.3%从“亚洲四小龙”进口零部件和半成品;从美国、  相似文献   

20.
浙商一月     
《浙商》2006,(8):22-22,24,25
苏州民营经济直追温州;浙企与英国“船王”联手 20亿打造船舶出口基地;温州施行扶大弃小土地政策;全国首个公司型创投基金花开浙江;奥克斯深圳建手机基地;四商人2亿筹建钱塘航空;国家统计局等单位发布2005年各省区市GDP能耗公报;浙企面临绿色壁垒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