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自《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以下分别简称《土十条》《土壤法》)实施以来,全国各地扎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净土保卫战取得较好成效,全国土壤环境风险管控进一步强化,耕地周边工矿污染源得到有力整治,污染地块用地准入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相似文献   

2.
综合来看,我国土壤污染情况较为严峻,污染面积大,土壤污染的原因也是各种各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和农业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各种土壤污染带来的负面效益与社会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冲突日渐深化。目前,土壤修复工作现已成为环境保护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加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采取有效的方式控制土壤污染面积和污染程度,改善我国土壤环境,进而打造环境友好型国家。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土壤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探求土壤环境问题的解决法律路径迫在眉睫。分析了农村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4.
沈彬 《魅力中国》2014,(19):297-297
土壤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估量。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事故频发。给人类健康和土壤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然而我国目前尚无专门法律对此加以规制.土壤污染愈演愈烈。本文从土壤污染的概速出发,分析了我国有关土壤污染的立法现状,提出了我国土壤污染立法治理的几点建议,以求为土壤污染立法治理的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张小军 《理论观察》2009,(1):106-107
土壤污染危害非常严重,已成为中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我国至今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还没有专门立法,现有的相关立法分散而不系统,存在很多问题。我国应制定综合性的《土壤污染防治法》,从土壤污染预防、整治、监督和法律责任方面构建和完善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面临严峻的土壤污染,全国10%以上的耕地已受重金属污染,因此,对土壤污染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的重要性,论述了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的具体应用建议,以期全面改善我国土壤环境,进一步提升土壤污染治理效果,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7.
土壤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依托,但是受经济利益驱动,我国工农业曾长期采取粗放的生产方式,导致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其突出表现为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因此,当前必须做好土壤质量监测和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本文通过研究土壤污染的机理、途径和污染物迁移规律,提出了制定污染场地土壤风险筛选值的相关建议,旨在引导人们治理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自然环境污染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土壤污染问题备受社会各界重视。土壤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土壤污染不仅会破坏原有土壤的性质,还会直接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最终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土壤污染的修复成为重要研究领域,人们要大力研究土壤修复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土壤污染的危害,分析了不同污染类型的土壤修复技术,根据土壤修复技术现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工业、农业等领域,与此同时土壤污染问题频发,而农药、工业污水、废气等都是土壤污染形成的因素.土壤环境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若污染的土壤不及时修复,土壤中的污染物不仅会伴随着雨水渗入地下,还会扩散至江河.近些年来,污染土壤修复备受人们关注.本文讨论了当前应用较多的土壤修复技术,并...  相似文献   

10.
煤化工项目废水、废气、废渣成分复杂,地下隐蔽工程较多,土壤污染隐患点分布较广。本文结合实例,分析煤化工及其下游产业的典型工艺过程与污染特征,指出土壤污染隐患排查的重点对象,然后结合排查出的共性问题,提出整改途径,以切实保护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1.
我国控制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柳 《改革与战略》2014,(10):66-70
近年来,我国城市环境日益得到改善,农村环境却不断恶化。城市污染正在加速向农村转移,这是造成我国农村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针对我国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表现及其原因,提出控制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路径: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污染物的源头控制、防止农村成为污染企业聚集地和完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根际促生菌强化植物修复技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后,不仅能够有效阻止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而且能够美化环境,改变小气候、水文等条件,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吕向楠  吕刚  刘媛  郑林 《科技和产业》2024,24(8):220-228
探究不同厚度的砂石和秸秆覆盖对辽西北风沙土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机理,特别是在不同初始含水率下的影响,并探索抑制辽西北风沙地土壤水分蒸发的最佳模式,也为风沙区植被建设提供理论基础。首次以辽西北风沙土为研究对象,运用自行设计的蒸发桶进行为期20天的室内蒸发模拟试验,研究土壤蒸发量随蒸发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砂石与秸秆覆盖能够抑制土壤水分蒸发,随着初始含水率增大,砂石与秸秆覆盖厚度越厚,其保持土壤水分的效果就越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土壤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探求土壤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迫在眉睫。我们认为单纯的技术防治措施或法律规范措施是难以解决土壤环境污染问题的。只有将二者相互结合,实现技术措施的规范化和规范措施的技术化才能有效地解决土壤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5.
林斌  詹明生  王珏  许翔 《科技和产业》2023,23(1):207-213
探索铅锌矿产集中发育区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及分布特征,并结合受污染耕地、涉重企业分布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分析。选取铅锌矿产发育的尤溪县梅仙镇,采用系统均匀布点法,按2.5 km×2.5 km网格布设39个表层土壤监测点位,以土壤环境背景含量顺序统计量的95%分位值获得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分析高背景值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结合受污染耕地、涉重企业分布特点,从污染源角度解析农用地的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成因。明确研究区土壤环境背景值为:镉0.294 mg/ kg、汞0.181 mg /kg、砷11.0 mg/ kg、铅269.1 mg/ kg、铬75.2 mg/ kg、铜61.3 mg/ kg、镍35.6 mg/ kg、锌153.0 mg /kg。对比分析显示,铅、铜元素属于区域性高背景重金属元素,同源重金属铅、铜、镉、锌呈现区域性复合污染;从分布上,铅、铜围绕矿产集中分布区富集,铅元素在平面上呈现连片式分布,铜元素在平面上呈现点状式分布。结合高背景值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受污染耕地分布解析,梅仙镇安全利用类耕地分布主要受背景值控制,同时受矿山采选活动叠加影响;严格管控类耕地分布受矿山采选活动影响为主,地质背景的自然因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铅盐生产企业周围生态环境的调查,发现这些企业周围的土壤、大气、水、底质等环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卫生防护距离也达不到环保要求,周围居民生活环境受到威胁.针对污染的特征,提出了铅盐生产企业周围环境中铅污染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丁恒  刘兵  陈林明 《科技和产业》2021,21(9):307-314
贵州省是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但不合理的矿产资源开采和矿渣堆积,导致周边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伴生相关生态环境问题.以贵州省普安县铅厂尾库矿周围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现场调查,以及对土壤进行取样测试砷、镉、铜、铅、汞、镍等元素含量,查明了研究区土壤污染源特征和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未发现危险废物,区内废渣属二类固体废物;土壤的污染途径主要包括有毒有害物质及污染物贮存、遗撒引起的扩散迁移以及干湿沉降造成的污染;土壤中砷的所有暴露途径的总致癌风险大于10-6,砷的总危害指数大于1,部分点位超过第二类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值,地块存在一定的风险.其研究结果可为污染土壤的改性和风险管控措施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钢渣的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其钢渣数量逐牟递增。若不加以综合利用,这些废弃物将淤积河流、填塞水道、侵占土地、污染水源和空气,造成环境污染。有效利用钢渣是钢铁工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分析钢渣成分的基础上,探讨了钢渣处理方法及钢渣利用的可行性。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均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国外开发的非点源污染模型软件对输入资料要求很高.国内由于缺乏系列数据资料,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型预测面源污染的负荷.本研究对非点源污染年负荷量估算时采用水文分析平均浓度法计算杭州市青山水库入库支流的污染物负荷;并且运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可浸出污染物负荷估算公式,对库区的土壤流失面源污染负荷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南苕溪、横溪、灵溪、双林溪面源污染严重;锦溪除了面源污染外,点源污染,即工业污染负荷占比较大.  相似文献   

20.
在承接苏南产业转移过程中,主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规模扩大和城镇化进程加速三条途径来影响灌河流域的水环境,并由此带来的工业污染加重、生态功能减弱、生活污染增加最终导致灌河流域水环境的质量下降.不利影响还包括工业污染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水资源消耗量加大等.积极影响表现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随着苏南产业转移规模的不断扩大,未来应将灌河流域水环境面临的威胁与贡献进行货币化计量,从而给灌河流域沿岸城市承接苏南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取舍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