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婧 《中国企业家》2009,(23):188-188
郑鸿是我采访到的第一位女企业家。我问她,大部分女企业家爱掉眼泪吧?  相似文献   

2.
王红 《中国就业》2006,(11):36-37
陈国清,在吉林省敦化市这个小城里可谓是响当当,甚至在整个延边州、吉林省也小有名气。她不是高官、不是企业家、不是大款,她只是一名普通的下岗女工。她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她用爱诠释了一种品格。  相似文献   

3.
从党政干部到企业家,从办公室工作到酒店管理,她的职业跨越巨大。她做过12年的市建委办公室主任,在50岁的时候临危受命,转向经营酒店业。在市建委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下,她和筹建处的同志们一道,把市建委最大的固定资产收尾竣工,开业运行,并于一年后经市旅游局评定,正式挂牌为四星级商务酒店。从政府官员到企业家,她有诸多的改变,但是依然没有改变的是雷厉风行、任劳任怨、克勤克俭的——“办公室主任”作风。  相似文献   

4.
田文华的人生际遇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这个悲剧应当成为社会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清清楚楚地写着:企业和企业家要健康成长,一定要重视产品质量,质量问题开不得半点玩笑,产品质量就是企业和企业家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刘旭辉 《劳动月刊》2012,(12):21-22
离婚的她是一家公司的老总,在经历一次险遭歹徒打劫的危险后,她请了一位武功高强的男保镖。可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个保镖除有一身好武功外,也是一位事业成功的青年企业家。他到底有什么企图?为什么要隐瞒真实身份接近她?  相似文献   

6.
岳巍 《东方企业家》2011,(12):88-88
尽管早早地涉足国际市场,但她更像一个东莞企业家。  相似文献   

7.
杨振宇 《东方企业家》2014,(12):120-120
由《远见》杂志主办的“第十二届华人企业领袖峰会”于10月29—30日在中国台北召开,知名作家龙应台荣获了“2014远见杰出人物奖”,她在峰会演讲时,呼吁华人企业家要向比尔·盖茨学习,成为有愿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愿意走入社会,把钱用在社会所需。  相似文献   

8.
她没有企业的实际运营经验,却推动了众多项目成功上市。12年的PE及VC从业经历,每天都要接触新的项目;和不同类型的企业家打交道,她说挑战正是吸引她坚持下去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厂长经理之友》2013,(11):15-15
前段时间,宗馥莉在媒体上曝光度颇高,她的一些“出格”说法,成为媒体追逐的热点。在浙商大会颁奖仪式上,老一辈企业家为获奖者颁奖,给宗馥莉颁发“浙商新星奖”的恰恰是她父亲宗庆后。之后主持人问宗馥莉怎么看接班问题,快人快语的她说:“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就好了。”  相似文献   

10.
记者印象: 第一次见到黄曲,很难想象,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克服了重重困难的女企业家,就是眼前这位温文尔雅的女子。而在与她交谈后,便总能感觉到她那份热情、执着和信心。对于“天下美”涂料的持续热销,尽管可以看出她那掩饰不住的喜悦,但创业那段艰苦的日子,仍然会让她倍加珍惜。  相似文献   

11.
《中国总会计师》2009,(3):118-118
著名管理专家、”红楼”管理研究学者、本社社长兼总编刘丽君近日应邀为人民大学音像出版社录制《红楼职场钗解》讲座,她在讲座中提出了一个独到的观点,即大企业家最终都会成为大慈善家。这个观点正被现代的大企业家们所印证。  相似文献   

12.
《东方企业家》2006,(10):114-114
杨敏德是亚洲最富魅力的商业女强人之一,她领导的溢达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服装企业之一。1978年,她父亲在癌症痊愈后创立了溢达,她是公司雇佣的第一位员工。除去正常的困难,事业成长的道路充满着意外的挑战,她要替父亲喝白酒,要应对牙买加本地合作者要求她运大麻的要求。她与《东方企业家》的记者覃里雯分享了她的艰难时刻与应对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蓝色餐盘     
《冶金企业文化》2008,(3):60-60
一个女企业家,她带领着一个数十人的专业型团队。每到新年的时候,她会亲自为员工挑选礼物并逐个写上贺词,春季会组织集体外出参观旅游,员工欣赏她是因为她不只是追求利润。而且很关心自己的员工。以学习型组织建设著称的JAC更有一个独特的“蓝色餐盘”制度,午餐时间拿到蓝色餐盘的员工可以直接在饭桌上与企业高层对话。  相似文献   

14.
潘虹秀 《中国企业家》2009,353(24):130-130
没想到,王佳芬学习得这么决。 她嘴里已经满是投资行话,什么商业模式、投资节奏,团队判断.企业家人品。  相似文献   

15.
仔细打量着对面这个温柔妩媚的女人,很难与“女强人”的称谓联系起来。然而当走进她的企业,听她娓娓道来创业的历程,记者开始强烈地感觉到她很女性化的外表下,作为一名优秀企业家所特有的执着与刚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解说: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60岁的香港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陈丽华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女性,身价55亿人民币。虽然媒体由此追捧她为“内地第一富婆”、“内地最富有的女企业家”,但是许多人不免为之惊讶。因为此前大家对陈丽华了解得实在太少。其实并非是陈丽华和她的富华集团不著名,而是她除了她的紫檀博物馆,绝少在媒体上主  相似文献   

17.
5月的南海滨城北海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她以开拓奋进和美丽迷人的风貌喜迎各方来客,来自海南、广西、辽宁等地的企业家、学者和争创名牌的战士60余人会集这里,参加“企业家抓标准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有一个话题:“上海为什么没有企业家?”王佳芬承认这个话题提得有道理,说上海企业家是“又少又牛”,而她自信地笑称自己是“这么有魅力”的上海女企业家。 “中国的土壤还不适合企业家成长。”王佳芬对本刊记者说,很由衷。 不知从何时起,王佳芬有了一个“铁娘子”的称号。她自己并  相似文献   

19.
她是中国登上8000米以上山峰最多的女性,也是第一位从珠峰南坡登顶的中国女性,乍听起来她是位登山爱好者,但她的另一重身份是探路者品牌的董事、联合创始人。无论是登山者还是企业家,她都获得了成功。这位来自四川资阳的女子,读过幼师,却因家境原因辍学南下,1998年又成了北漂一族来到北京。  相似文献   

20.
郗慧林是位年轻的女企业家,走出了一条自主创业之路,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她的实践表明,成功创业需要智谋,也需要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