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能源资源。可再生能源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水能的可开发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此外,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各种可再生能源资源也都非常丰富,极具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关注,他们通过建立基金,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支持,取得了显著效果。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适时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本文通过分析有关基金的来源、使用以及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进而提出吸纳排污费和接受社会捐赠、基金投资以及社会监督方面的完善建议,力求深化完善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  相似文献   

3.
《化工科技市场》2006,29(11):56-56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在“先进能源技术”领域中提出了“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优先主题,重点研究“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中,提出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优先主题,重点研究“可再生能源装置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为落实《纲要》精神,引导和规范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满足我国实际和潜在需求,在广泛征求各有关部门(单位)、地方及企业对可再生能源在建筑应用中的需求以及项目建议的基础上,科技部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设立了重点项目“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解决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的接口技术、一体化技术、同寿命技术和瓶颈问题,通过系统的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单元技术和接口技术,建立我国可再生能源集成利用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和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民用建筑尤其是住宅建筑中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拉脱维亚能源较为短缺,进口依赖性较强,其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重较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是拉脱维亚电力最主要来源,拉脱维亚每年消费的电力中约有一半来自可再生能源。水力发电的发展较为成熟,2009年水力发电占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的97.2%;风能的开发也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的依存度过高,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缓慢,"高碳"特征日益凸显,其产业结构调整任重路远。发展低碳经济是彻底解决黑龙江省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社会发展模式的根本途径。黑龙江省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开发利用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积极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发挥森林碳汇潜力,加强国际碳汇交易合作,以提高黑龙江省的产业竞争力,推进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正>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特征可再生能源发展初具规模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发达国家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上已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2006年中国第一部《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与实施,全国各地兴起了一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热潮。就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之际。今年6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可再生能源的工作会议,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对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工作的重视。湖南怀化市扬帆乡村能源开发公司研制生产的乡村牌气化炉也引起了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能源资源。可再生能源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水能的可开发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此外,风能、太阳  相似文献   

9.
拉脱维亚能源短缺,化石能源完全依赖进口。可再生能源主要类型为生物质能和水能,其消费量占最终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为33%,高于大多数欧盟国家。拉脱维亚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超过50%。其中,水能是最主要的电力资源,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潜力亟待开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支持机制包括固定上网电价、税收减免和投资支持。拉脱维亚具有扩大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需求和潜力。面对拉脱维亚及其背后的欧盟市场,发电设备出口、可再生能源发电投资和技术合作均是中国企业可以考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风力发电行业融资风险控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持续增长,人类面临着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的双重压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潮汐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中,风力发电以其制造技术相对成熟,在各国陆续得到开发应用,成为当今最具有大力开发利用前景的可再生能源.然而,在我国风电发展过程中也难免遇到一些函待解决的问题,如风电行业融资的风险控制问题,这里就对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是能源大省,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在全球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如何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根据黑龙江省能源的储备及生产状况,分析了我省改变能源状况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对策.以期为我省发展低碳经济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能源资源丰富,是我国石油、煤炭等能源的重要生产基地,但黑龙江省能源资源能否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黑龙江省经济结构转型、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应通过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健全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制度环境,提高能效技术、节能技术,改革投融资体制等政策措施,来保证黑龙江省能源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速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多数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激励措施以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但是,随着政策的变化,相关的法律争端也随之产生。除了国际贸易争端以外,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投资争端也大量出现,其中以西班牙最为典型,所涉投资案件也最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投资者在海外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会大幅增加。与此同时,我国能源领域对外开放的幅度正在加大,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外资也会越来越多,但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并不足以规范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发展。本文分析西班牙相关法律政策变化及仲裁庭的裁决,以期对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律政策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海外投资者保护提供启示,也为我国分析评估是否加入《能源宪章条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大庆地区自然灾害较为严重,可再生资源锐减、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现象严重。目前,虽然大庆市已由传统农业发展为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畜牧业实现了跨跃式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有了新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但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尚有差距。大庆市应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深入挖掘发展优势,明确发展思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要提高大庆地区农村的教育水平,健全服务体系,优化政策环境,促进特色农业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考察分析,认为黑龙江省过去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道路,其产业结构中存在的许多矛盾已严重制约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由此提出了一系列加速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实现全省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吕佳 《中国市场》2008,(2):130-131
黑龙江省已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基础,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加快黑龙江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长波  李东 《商业研究》2006,(23):180-182
黑龙江省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在其发展中如果资源开发、保护不当,极易遭到破坏和消亡。因此,黑龙江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采取相应策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为前提,以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协调好旅游业发展与资源的关系,实现旅游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正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黑龙江省是重要的老工业生产基地和粮食主产区,发展低碳经济对黑龙江省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了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及应循序渐进地开展WT-WO-ST-SO战略。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现状及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全省13个市中地级城市有7个是以资源开采利用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大庆、伊春、大兴安岭、鸡西、鹤岗、双鸭山和七台河等资源型城市向全国输出了大量的原油、原木和原煤,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这些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衰减、结构失衡、经济危困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一直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首位,利用外资金额逐年增长,发展势头良好。黑龙江省作为中国最北的资源型老工业基地,虽然在利用外资上也呈现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和全国其他地方尤其是先进省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本文对黑龙江省投资环境进行了研究,在找出它不足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改善黑龙江省投资环境,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