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6,(11)
大豆作为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原产于中国,后来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大豆的国际贸易中,我国历史上曾是一个净出口国,但随着大豆贸易政策的改变以及国内供求的改变,我国由大豆出口国逐渐转变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本文主要分析近几十年来我国大豆进出口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非转基因大豆的主要生产国。本文对近年我国大豆对外贸易概况进行了回顾,分析出非转基因大豆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和国际市场,指出我国非转基因大豆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此给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豆进口的长期均衡和短期调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大豆在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上不具备优势。国内大豆生产不能满足国内榨油业和饲养业的迅速发展对大豆的需求,中国已由传统的大豆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大豆进口量快速增长。国内前期大豆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之差、世界大豆总产量以及国际和中国大豆价格等与中国大豆进口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国际大豆产量、国内大豆产量、国际和国内大豆价格以及进口食用植物油量的年度变化量,是引致中国大豆进口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当大豆进口量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每年将以0.78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大豆市场上,进口大豆数量暴增,国产大豆不断积压,大豆价格暴涨暴跌,相关的大豆加工企业也在外资同行的竞争中步履维艰,外资对行业的控制力越来越强。这种局面是无奈的必然,还是可变的或然,答案牵动着各方的神经,本文分析了加入WTO后国产大豆不断陷入困境的原因和历程,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VAR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国内和国际大豆的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根据研究得出,国内和国际大豆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国际大豆现货价格对国内大豆现货价格有显著影响,此结论同样适用于国际和国内大豆期货价格之间的分析。但是国际大豆的现货价格在调整速度上明显快于大豆的期货价格。最后,本文从大豆的现货价格、期货市场和自身技术三个方面提出稳定国内大豆价格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豆国际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大宗贸易农产品。本文从大豆输出国流出量、大豆输入国流入量分析了大豆国际物流流量,研究了大豆国际物流通道和美国、巴西大豆主产国国内物流通道,重点分析了中国国际采购大豆物流现状,指出其具有物流流量大、流向稳定、物流设施设备资源分散、信息流滞后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黄继炜 《中国物价》2011,(10):18-21
大豆是我国的传统优势农作物.我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大豆产地.但我国却不拥有大豆的定价权。定价权的缺失对我国大豆的种植和加工业的发展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豆贸易地位与国际定价权为何不对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在中国是传统的优势农作物,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生产面积很大、产量高,是世界上重要的大豆产地,也曾是世界大豆主要的出口国之一.近年来,由于生产成本、种子品质、需求激增、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诸多原因,中国进口大豆的数量迅速增加,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尽管如此,中国却依然是国际定价权上小国,并由此引起了全球关注的2003年、2004年度"大豆危机"事件.中国大豆的贸易大国地位为何与国际定价话语权严重背离?本文对此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9.
古太  苏北 《大经贸》2008,(6):35-37
中国种植大豆已有千年的历史,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且一直保持自给有余,但在过去短短的20年时间里,这一历史被重新改写了。今天,我国不但成为全球大豆第一进口国,而且完全失去了国际大豆价格的话语权。农民种植大豆面积逐年下降,进口大豆量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收集黑龙江省与相关国家2017-2021年的部分数据,运用MS指数、TC指数、RCA指数对黑龙江大豆出口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得出黑龙江省大豆出口贸易竞争力低下,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劣势的结论。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提升大豆国际竞争力对保障国计民生和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当前口岸进口大豆中夹带的土壤进行大豆疫霉菌检测所采用的土壤诱集检测法进行改进.[方法]将从进口大豆中收集到的土块进行诱集培养所获得的大豆疫霉菌游动孢子悬浮液注射到不含抗大豆疫霉菌基因的感病大豆幼苗上,观察其发病情况.[结果]注入大豆疫霉菌游动孢子悬浮液的大豆幼苗(苗龄为7~14天)大部分发病倒伏,并可在短时间内分离到纯的大豆疫霉菌.[结论]该方法简便、实用,可缩短检测时间1周以上,且易于掌握和推广,适合口岸进口大豆所夹带土壤中的大豆疫霉菌的检测,是对现有的大豆疫霉病菌土壤诱集检测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种植大豆的历史悠久,总产量和出口量曾占世界市场份额的90%以上,与美国、巴西、阿根廷并列为世界四大大豆生产大国。基于引力模型,选取2008年我国大豆出口截面数据作为因变量,各国和各地区的GDP、人均GDP、我国与各国的的地理距离等数据作为自变量,实证分析了我国大豆出口的影响因素,证实了各进口国和地区的人均GDP与我国大豆出口呈正相关,进口国和地区的GDP和人均消费能力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大豆的出口增长,而距离与我国大豆出口负相关。为提升我国大豆出口竞争力,应开拓市场,加强对外联系,增加对大豆的科研投入,减少大豆的生产成本,挖掘我国大豆的绿色能量。  相似文献   

13.
中美大豆和花生生产及贸易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和花生是两种重要的油料作物,中美两国在大豆和花生的生产及贸易上有一些共同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文章在整合中美两国生产成本核算指标的基础上,对两国在大豆和花生的成本构成和效益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中国曾经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而如今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美国已经取代中国成为了全球大豆强国,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国农产品全面放开,美国大豆以其转基因大豆的高产量、高油脂、低价钱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大豆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美国大豆产业的迅速崛起,与美国政府对大豆产业的保护政策是分不开的。通过对中美两国大豆保护政策的分析,中国政府应大办推行扶持大豆产业上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大豆期货与现货市场价格传导的中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相关性、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Hasbrouck方差分解等方法从多角度实证分析了中国大豆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价格传导,并与美国大豆市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中国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相关性较大,但低于美国大豆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这与美国大豆市场表现一致;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均存在误差校正机制,怛中国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价格在偏离两者的长期均衡关系重新回到原有均衡关系的调整速度低干美国大豆市场;中美两国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均相互引导,但中国大豆市场上期货市场的引导作用大干现货市场,而美国大豆市场上现货市场的引导作用大于期货市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豆产业进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产业进口形势十分严峻,进口需求呈现刚性,进口数量持续上升,进口价格受制于外商,对国内大豆产业造成极大冲击。如何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一个至关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将同比下降,但仍将在3800万吨偏上。2009/2010年度,我国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有所完善,一方面临时收储价基本和市场持平且低于同期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另一方面通过补贴激励企业进入收购市场,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当前大豆贸易的数据分析了我国大豆产业内贸易的现状:产业内贸易指数低,价格的情况。揭示了我国大豆进口量快速增加的原因及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并通过宏观和微观上提出了解决我国大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95年1月~2014年12月我国大豆、豆油月度价格数据,在分析“大豆批发价格—豆油批发价格—豆油零售价格”长期均衡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价格传递路径,并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纵向价格在面对短期冲击时的反应时间和传递强度.研究结论表明:大豆产业链上的价格呈反向传递,属于下游拉动上游的传递机制.豆油零售价是豆油批发价变化的原因,豆油批发价是大豆批发价变化的原因;同时存在着价格传递的不对称.豆油批发商和零售商存在一定的市场力量,在大豆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短期传递速度上,大豆产业链的下游价格对上游价格的传递速度均滞后一期,并表现为正向影响;短期传递强度存在非对称性,豆油批发价的传递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20.
大豆低聚糖生产中大豆乳清的预处理和超滤技术(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大豆低聚糖的生产过程中,大豆乳清的预处理(即除蛋白)和处理后大豆乳清的超滤过程是整个生产的关键点。本文对这两个过程作一概述。 1 大豆乳清的预处理 大豆低聚糖是以工业生产大豆分离蛋白时的副产物大豆乳清为原料,经提取、分离制得。工业上是以碱提酸沉的方法生产大豆分离蛋白的,用该法生产大豆分离蛋白,其蛋白质的得率较低,废液中蛋白质和其他杂质的含量较高,其中粗蛋白约为21%、灰分为5%、碳水化合物为62%、其它占12%。另外,醇法制取大豆浓缩蛋白过程中的醇液中也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