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杜启洪 《走向世界》2011,(34):14-21
无论如何华丽与拙陋,民间工艺都是时代生活最真实的记录。 由多民族劳动群体在生活中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是一部以活态方式长期存在于民间丰富翔实的文化生活史,成为认知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在中国从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中,农耕文明架构下的民间文化在迅速地瓦解、消失,民间传统艺术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作用下产生流变。保护也好,挽救也罢,任何方式都无法阻挡时间的选择。没有了生存的环境,任何东西都不能避免消亡。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新时代的文化繁荣。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本文从中国经济现代化与西方经济现代化的比较出发,研究文化因素在不同现代化模式中的异同,以此深化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认为,从生产角度看,文化因素在中国经济现代化与西方经济现代化中具有相似作用机制,都致力于促进经济发展;从分配角度看,西方现代化难免走向两极分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是共同富裕。本文提出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刻理解文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繁荣新时代文化助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政治文化本土化探索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历史课题的萌芽,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国门打开之后。在“救亡压倒启蒙”的主旋律下,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历程坎坎坷坷,任重道远。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西方”与“传统”之间徘徊,恰恰构成了近代中国政治文化谋求现代化发展道路的两难困境,而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就是要试图摆脱这种困境,这一现代化过程同时构成了近代政治文化本土化探索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史上的高峰期之一 ,有海外学者甚至把宋代商业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商业革命”。无论古今中外 ,商业的主体都是商人 ,而商人又离不开商业资本。姜锡东教授最近推出的 30余万字的《宋代商人和商业资本》 ,是迄今为止关于宋代商人和商业资本研究的最为系统、最为深入的一部力作。该书共分导论和正文十章。作者在考察了宋代以前中国商人和商业资本的起源和演变的基础上 ,对宋代商人和商业资本进行了系统 ,深入的研究 ,对此前宋代商业研究中没有探讨或研究不够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做了认真缜密的分析论述 ,特…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中国工业史、经济史的研究中,工业分类是甚为基础但学界至今尚未认真剖析的重要概念。当时,政府、业界、学界等机构或个人从各自的认知和立场出发,曾提出不同的分类方法,赋予其不同的涵义,并以此作为厘定、解析当时工业经济的标尺。但是,各分类者不仅均未能建立起通用的标准,而且在使用中存在诸多含混、歧义。此后,学界似乎未对此再行梳理、辨析;于是,近代中国工业史上这一重要概念渐被淡忘,但这一概念恰是规范地深入推进近代中国工业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本文通过对近代中国各种工业分类法较为详尽的搜寻、比对,辨析各分类法的异同,探究各分类法取舍的逻辑,对其时的工业分类进行了相对详细、完整的探析,以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中国工业史、经济史的研究中,工业分类是甚为基础但学界至今尚未认真剖析的重要概念。当时,政府、业界、学界等机构或个人从各自的认知和立场出发,曾提出不同的分类方法,赋予其不同的涵义,并以此作为厘定、解析当时工业经济的标尺。但是,各分类者不仅均未能建立起通用的标准,而且在使用中存在诸多含混、歧义。此后,学界似乎未对此再行梳理、辨析;于是,近代中国工业史上这一重要概念渐被淡忘,但这一概念恰是规范地深入推进近代中国工业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本文通过对近代中国各种工业分类法较为详尽的搜寻、比对,辨析各分类法的异同,探究各分类法取舍的逻辑,对其时的工业分类进行了相对详细、完整的探析,以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7.
施征 《上海国资》2007,(7):50-52
杨浦国资国企在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和先导性、基础性、公益性领域中发挥了引领性作用从传统的"工业杨浦"到现代的"知识杨浦",杨浦区正经历一个重大的历史跨越时期。杨浦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3个"百年文明";一是百年大学文明,集聚了上海十几所高校;二是百年工业文明,是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三是百年市政文明,上世纪30年代上海曾在杨浦实施"大上海计划"。  相似文献   

8.
对李大钊的研究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而对李大钊文化发展观的研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文章从三个方面概述了李大钊文化发展观的思想渊源,认为李大钊的文化发展观是在当时中西文化论争的背景下,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文化发展的思想,同时借鉴西方近代文化中一些思想家对于文化发展问题的思考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李海燕 《中国西部》2012,(2):154-157
一定程度上,宗教在城市中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因为它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缩影。和谐的宗教文化是和谐城市文明的标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经历过漫长文明历史,从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和古巴比伦,到近代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城市,再到今天现代化的中国,每一个城市在提炼它的城市精神的时候,都不能忽视宗教文化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阶段.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近代工业化的启动与第一波的推进,对中国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科学教育及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促进了近代中国社套的一系列深刻变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女性视角辩证地审视了传统文化,并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碰撞融合及自我反思中,浅论了文化现代化对当代女性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市场看农村手工业与近代民族工业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代中国,农村手工业的发展与近代工业之间存在多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主要以华北地区抗战之前的情况为依据,试从市场角度来说明近代农村手工业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促进作用。由于传统社会中农村家庭手工业带有很大的自给性,由于农村手工业中最重要的纺织业主要市场在农村,人们常常认为农村手工业阻碍了近代工业开辟农村市场,对抗了机器工业的发展。这种观点,对传统的、以自给为主的农村手工业来说,也并不完全正确,对近代中  相似文献   

13.
陈堃 《魅力中国》2013,(23):99-99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每个时期的建筑风格,都与其时代特点,从而形成了不同时代的建筑特点(包括功能、技术与风格等).不同时期的文化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文化成为建筑创作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转型和变迁,是一种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和变迁[1].这一过程体现了由传统法律向近代法律的过渡,它是从晚清大规模修律拉开序幕的[2].在这一过程中,沈家本担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归安沈寄(家本)先生为中国清末民初的法学大家,也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奠基者,其宏功伟业素为国人所共知"[3].他"使肩负沉重历史包袱的古老中国从传统法制的桎梏中挣扎出来,并为其创设了一个现代化法律的完整架构"[3].要考察中国法制的现代化转型过程,就需要对沈家本在晚清修律的思想与活动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正>和西方近代政治经济分离模式不同,东方文明尤其是中国演化出了另一类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中国文明从来没有在知识层面把经济视为一个独立领域,在经验层面,经济也从来不是一个独立领域。尽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形式不同,但经济活动是政府的责任这一政治经济哲学,从古代到当代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在社会层面,老百姓的文化心理,直到今天仍然对政府的经济责任抱有高度认同。中国一直以来存在一个至少有三个市场共存(或者有三层资  相似文献   

16.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场变革,是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折的起点.这场变革的实质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发生激烈碰撞后的重新定位,其变革的结果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解构的基础上的中国近代文化的重建.陈独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比较中西文化,发起了中国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启封建蒙昧,更新观念,变革思维方式的思想解放运动.本文试对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的文化观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林刚撰写的《长江三角洲近代大工业与小农经济》一书已于最近出版。该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结晶 ,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主要内容是研讨中国早期现代化过程中现代经济与传统经济的相互关系问题 ,希图从中国现代化发生和成长的历史中 ,探索和总结出其中符合国情的、既能充分利用传统经济积极因素、又能吸取世界现代文明成果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作者选择中国早期现代经济部门的主要代表———近代棉纺织、缫丝工业 ,与传统部门的载体———小农经济间的关系为研究突破口 ,以长江三角洲区域为观察对象 ,运用大量史料 ,包…  相似文献   

18.
长时期以来,人们认为在中国近代,随着机器工业的传入和发展,传统手工业日渐衰微,近年来的研究却表明,在近代时期,机器工业和传统手工业长期并存,而且都一直在发展。本文在此结论之上,进一步就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之间和同一行业内部近代机器工业与传统手工业生产共生并存的状态,展开了论述,并简要分析了这种局面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工业遗产是人类工业文明的重要遗存,具有历史、经济、科研、审美等多元价值.武汉作为中国早期工业化的摇篮和近代工业重镇,近代工业遗产资源丰富.文章分析了近代工业遗产这一概念,梳理了武汉近代工业遗产的构成范围及其典型代表,通过实地考察指出目前武汉近代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尚处在起步阶段,无论在科研还是应用层面均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0.
语言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的,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是文化的映射。关于中国的名称,在古代一直没有一个固定的称呼。“支那”作为古代中国称呼的一种,却在近代有了另外的涵义。本文试从语言文化的角度分析支那、China、Sino等词的历史渊源与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