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信托业已成为仅次于银行的第二大金融部门,但是近年来信托风险事件频发,引发了各界对信托业务风险的担忧。本文考察了近期信托产品的风险事件,分析了典型信托业务的风险来源,从交易对手和信托公司两方面探讨了信托业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净资本管理制度、信托赔偿准备金制度、行业互助保障基金等方面提出了防控信托业务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浙商》2013,(19):112-113
近年来,信托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受托管理资产规模接近十万亿元,成为我国第二大金融业态。然而,高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的风险也不容忽视。近几年,陆续有多家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暴露风险,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信托公司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几年,随着《信托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及《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的陆续出台,我国信托业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直至2012年年末,信托规模一举超过保险业,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子行业。信托业务的迅猛发展,信托规模的快速膨胀,对信托公司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基于净资本管理办法下的信托公司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作为金融业四大支柱之一的信托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托业务收入作为信托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在信托公司营业收入中占比不断提升,其对信托公司盈利水平的影响越来越大,控制信托业务收入核算的风险尤为重要。文章阐述了信托业务的收入来源,结合信托业务收入核算的原则和流程,剖析了现有信托业务收入核算方式存在的风险。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提出了加强信托业务收入核算风险控制的建议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信托公司独占综合性信托业务经营权,受托财产形式和运用方式广泛,且根据监管机构对于新设信托公司的审慎态度,其牌照价值明显。本文基于财务上的现金流折现模型对信托公司的收入净现金流进行分析,得出平均每家信托公司的信托牌照理论价值为150亿元的结论,并与信托上市公司、浦发银行收购的上海信托公司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信托公司是经国家相关金融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信托公司作为独立的金融行业,经历了几次改革之后,逐步步入平稳的发展阶段,信托是重要的金融工具,也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也逐渐放缓,中国信托业的发展也在寻求新的发展,信托相较于其他金融制度,更加的灵活,并且业务范围比较广泛,模式多样化,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其抵抗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强,因此,信托业务也受到很多企业的欢迎。本文分析了信托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现状,构建信托公司内部控制框架,为防范风险提出可信性的措施,以促进信托管理业务的开展,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也促进信托业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7.
吴怀镛 《现代商业》2012,(21):54-55
随着我国信托行业的快速发展,信托公司的整体营销水平亟需提高。本文在分析我国信托公司产品营销所面临的制度背景情况下,考察了信托公司现有的营销渠道,进而提出了加强信托公司营销能力建设应当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信托业务是信托公司主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信托市场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信托项目中所蕴含的风险也逐渐显露。本文分别从政府监管、信托公司在危机发生前的风险控制以及兑付危机发生后对风险的处置三个角度对我国目前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的管理现状做了简要分析。最后,本文指出了未来我国房地产信托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完善信托产品登记流动机制和打破"刚性兑付"定律。  相似文献   

9.
信托公司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几年,随着《信托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及《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的陆续出台,我国信托业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直至2012年年末,信托规模一举超过保险业,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子行业。信托业务的迅猛发展,信托规模的快速膨胀,对信托公司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基于净资本管理办法下的信托公司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10.
经过十来年的飞速增长,信托行业发展面临拐点,进入"新常态",转型发展成为各大信托公司的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互联网+信托"为信托公司转型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注入了新动力、带来了新方向。信托公司在互联网业务领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包括网上信托、网上理财、消费信托、供应链金融。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管理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对资管产品统一规范化开展提出了严格要求。在此背景下,一方面信托公司的牌照红利被弱化,加剧了资管行业的竞争;另一方面信托公司也加速向标品信托业务方向的转型。同时,我国债券市场的蓬勃发展和债券固收型的业务模式也让债券信托成为信托非标转标的主要业务方向。因此,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开始扩大债券投资信托业务的规模,债券领域也成为信托行业关注的重点业务转型方向。  相似文献   

12.
栾光旭 《商业科技》2009,(10):117-119
本文借鉴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结合信托行业的特点,对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市场开发策略进行初步的探索。信托公司在制定市场开发策略时,要找准市场开发的客户对象;针对客户需求特点制定产品组合策略;制定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分销渠道篡略:在不同的阶段实行不同的价格策略;采取多样化的促销手段扩大公司知名度和产品美誉度。要使市场开发的策略取得好的效果.信托公司还应当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增强全员、全程、全面服务的意识,构建适应市场开发需要的营销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13.
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市场开发策略韧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鉴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结合信托行业的特点,对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市场开发策略进行初步的探索。信托公司在制定市场开发策略时,要找准市场开发的客户对象;针对客户需求特点制定产品组合策略;制定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分销渠道篡略:在不同的阶段实行不同的价格策略;采取多样化的促销手段扩大公司知名度和产品美誉度。要使市场开发的策略取得好的效果.信托公司还应当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增强全员、全程、全面服务的意识,构建适应市场开发需要的营销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14.
信托公司正在降低对传统"银信合作业务"的依赖,提升产品创造能力,转型成为名副其实的财富管理公司。多份报告显示,2008年以来,中国信托业的信托资产规模每年以约一万亿元的增长不断刷新纪录,2012年6月末达到5.54万亿元,规模已经远远超过公募基金行业,直追保险业资产规模,有望成为中国金融行业仅次于银行的第二大组成部门。信托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有重要价值:它能够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其灵活性也让信托公司成为金融产品的创新基地;同时信托公司满足了居民的投资理财需求,创造了巨额的财产性收益。但是,信托行业隐含的风险也不容忽视。目前,我国信托业务增长过度依赖于放贷,缺乏健康、可持续的财富管理模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托法>及<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的出台,我国信托业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许多信托公司迅速推出了大量的信托产品,这些信托产品打通了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隔阂,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理财方式,受到广大投资者的普遍欢迎.但不可否认,现在信托行业还存在很多问题,信托行业在对其快速发展感到欣喜的同时,还应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强有力的控制,以使信托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刘煜辉 《新财富》2004,(6):16-16,25,26
2003年中国信托业高速进程的背后不无隐忧,由于财产信托模式实施的现实障碍,信托公司不得不信托资金信托模式在法律和市场的狭小空隙中周旋。随着这种模式的不断膨胀,累积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2月,国资委公布《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紧急喊停MBO,但是MBO并未退出国有资本减持的舞台,信托公司的加盟为其赋予了更新更规范的意义。本文探讨了信托公司加盟MBO的可行性以及它对MBO原有模式风险的降低,充分肯定了其积极意义,同时也指出信托MBO的特有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王俊 《消费导刊》2014,(8):94-95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国内经济持续保持着高速发展,国民可支配收入也不断增长,投资理财的观念迅速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另外,在国内目前分类经营、分类监管的金融体制下,相比其他金融公司,信托公司可以跨业务投资,可供选择的投资渠道也更多。这些都导致了投资公司的快速发展,投资规模的不断提高。但是,在光荣的背后也隐藏着危机,财务风险就是其中之一,如何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是众多信托公司面临的问题。本文将结合信托公司发展的现状,以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提出几点财务风险管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毛益民 《商界》2013,(4):151
信托找投资者拿钱,是典型的借款而不是投资行为。借款是必须偿还的,并且必须支付承诺的利息收益;而投资是存在风险的,亏损自负。"信托公司刚性兑付是行业对投资者保护的必要措施,不能打破。"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副主席蔡锷生在两会上说。信托公司打破"刚性兑付"的做法蔡鄂生并不认可,他  相似文献   

20.
在房地产调控一浪高过一浪的情况下,如何考量地产信托项目的投资风险々一种常见的思路是追捧风险系数偏低的债权性房地产信托产品。此外,如今信托公司对项目的选择标准已变成四证齐全、销售前景良好且处于建设开发的房产项目。但这依然不足以打消投资者的全部顾虑。一位信托公司财富管理部主管称:“投资者最大的担心,是不要出现类似绿地集团资金链问题的黑天鹅事件,毕竟大型房地产集团都给投资旗下房产项目的信托产品还本付息承担连带担保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