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日,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推 出了一项名为“非常事故损失特约险”的车险附加险。根据天安保险《乘用汽车保险条款》,“非常事故损失特约险条款”是这样规定的:“投保人只有投保汽车损失险和第三者人身伤害责任险、第三者财产损失责任险、乘客和驾驶人伤害责任险才可投保非常事故责任险。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载明的驾驶人饮酒驾车肇事,致使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直接损失以及本车乘客遭受伤亡,依法应由被保险人负责赔偿的,保险人依据本条  相似文献   

2.
曲升家 《投资与合作》2010,(11):112-113
分析NYPE标准租船合同订入速度耗油附加条款所带来的新问题,提出在该附加条款下船长应特别注意的问题,旨在合法合理地处理好租船经营下船东和租船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3.
全国人大常委关于今年2月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将于2009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增订的“不可抗辩(争议)条款”格外引人注目。《保险法》第16条第3款规定,“前款规定的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三十日不行使而消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其实质就是保险合同成立满二年后,保险公司不得再以该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而解除合同。  相似文献   

4.
敖雪 《金卡工程》2010,14(8):98-9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格式条款中免责条款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在实践中,却存在一些经营者利用其优势地位在与相对人订立合同时以免责条款加重对方义务,免除或减轻自己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以致损害相对人的利益。这种表面上看起来是依双方合意而成立的合同,实际上违反了契约自由、意思自治的社会基础,危害了民法的基本原则和私法精神。我国法律对格式合同的免责条款虽有规定,但较为简单。因此,正确理解与适用格式合同的免责条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据《金融时报》报道,浙江省工商局在对省内保险公司正在使用的格式合同进行排查之后提出,在577份与消费者关系密切的格式合同中有2100多条问题条款。目前全国正在使用的保险格式条款数以十万计,其中有不合理乃至不合法的规定当属可能。对577份格式合同中问题条款是否真有2100条之多,我却持怀疑态度一一从报道来看,绝大多数所谓的问题条款不在于违法,而在于保险业采取了一些在外行看来过于苛刻的风险控制手段。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无意深充。此中更值得深思的或许不是问题条款的多寡,而是浙江省工商局点评行为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斌 《金卡工程》2010,14(2):237-238
近年来,“黑白合同”、“阴阳合同”、“真假合同”的称谓在新闻界和学术界出现频率较高,这些形象的称谓都是同义语的反复。存在“黑白合同”因素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错综复杂,难予妥善解决。从2002年起,国家开始重视和整顿建筑市场秩序,根治”黑白合同。这个顽症逐渐摆上实务界和理论界的重要议事日程。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对”黑白合同”进行科学界定。同时从《合同法》的角度,剖析了黑白合同的效力以及。黑白合同。效力认定存在的法律难题。探讨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有关黑白合同问题规定存在的突破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王丽美 《金卡工程》2009,13(9):73-73
在探讨格式条款的相关问题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与格式条款相近含义的概念,如格式合同、示范合同、免责条款、不公平条款等诸多概念,笔者在此对格式条款与其相近概念的区别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明确格式条款的科学含义.  相似文献   

8.
石滨  周冬蕾 《海南金融》2002,(11):35-36
银行现行的个人综合消费信贷格式合同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内容冗长、条款繁杂、成本较大等。因此,笔建议为提高银行个贷营销效率,增强银行个贷竞争力,亟需尽快简化、归并银行个人综合消费信贷格式合同。  相似文献   

9.
一、复效制度概述 (一)概述 1.复效条款与宽限期条款的关系 在人身保险合同中,合同双方通常会约定分期支付保险费。在投保人支付了首期保险费后.保险人对到期没有缴纳相应保险费的投保人给予一定时间上的宽限期,这就是所谓的宽限期条款。宽限期条款的意义在于避免合同生效后,因投保人一时无法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支付保险费而影响合同的效力,因此保险合同在宽限期内是有效力的。  相似文献   

10.
船舶建造合同应尽可能在合同及预付款还款保函中加入“债权债务发生变更后保证人仍继续承担保证责任”的条款,以有效控制保函风险。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税务》2000,(12):10-11
一般解款和规定。由受托方提供原材料的加工、定作合同,凡在合同中分别记载加工费金额与原材料金额的,应分别按“加工承揽合同”、“购销合同”计税,两项税额相加数。即为合同应贴印花;合同中不划分加工费金额与原材料金额的,应按全部金额,依照“加工承揽合同”计税贴花。  相似文献   

12.
投资合同的定义相当有弹性,类似于证券定义中一个“兜底条款”。其它定义所不能涵盖的“证券”都可以设法联系到这里。  相似文献   

13.
再保险,又称“分保”,是指:“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以分保形式,部分转移给其他保险人。”而再保险合同,是指保险人以其承担的保险业务的一部分(或全部)为保险标的,向其他保险人转保而订立的保险合同,又称为“分保合同”。由于保险法没有明规定再保险合同的性质,所以对其性质一度成为保险法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曾经出现过“合伙合同说”,“原保险合同继承说”,“财产损失保险合同说”和“财产保险合同之责任保险合同说”(以下简称“责任保险合同说”)等等,并最终是以我国台湾地区的郑玉波和大陆地区的学邹海林、樊启荣先生等主张的“责任保险合同说”占据了我国法学界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取消条款 合同中的一项条款,允许在发生某种特殊事件时,一方或多方有权终止合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我国《保险法》复效规范在理论逻辑与规范构造方面,不利于保护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合理期待权,也不利于保险公司的长远利益。本文以复效规范的构成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研究法、法律解释法、实证研究法得出如下结论:我国的复效模式是“强制复效+除外情形”,现有的复效规范的刚性与技术性应加强;复效规范适用于期交保费的寿险、健康险(含长期护理险)、年金险合同,不适用于意外伤害险;复效规范应加强保险公司的欠费通知义务,取消自动起算60天宽限期的规定;保险人于应交保费到期日前15日书面通知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确认保险合同效力中止阻却事由条款的适用选择;复效后的合同是原合同效力的恢复,保险人有权依据我国《保险法》关于危险显著增加通知义务规定,在复效时增加免责条款;自杀条款免责期间自原合同生效之日起计算,对于不可保之自杀风险,保险人有权拒绝复效申请。  相似文献   

16.
邓亮 《投资与合作》2011,(12):146-146
本文阐述了工程施工合同风险表现形式,具体从合同签订前、签订中、鍪订后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合同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陈克 《当代金融研究》2020,2020(1):118-136
以公司融资的不完全合同属性为分析框架,通过对公司融资活动诸要素的考察,以及对融资交易类型与合同条款的梳理,用以厘清融资中所存在的交易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信息不对称、投机主义等因素,以及与融资协议中常见的条件条款、声明与担保条款、互锁等条款之间形成的匹配性关系。同时,以此为分析范式,探求该匹配性关系中蕴含的“无形法律的秩序”,即商业理性,并明确裁判者应尊重市场主体对特定事项的商事安排。尤其在司法处理争议的具体法律适用之前,应强调经济逻辑在融资合同解释中的运用来探求真意。审判实践要从“融资不完全要素—治理对策—具体条款”的分析路径,拼接出商业安排的对策全景,以遵循融资安排之真意。以公司融资协议的性质归属、名股实债两个实务问题为例,重点从商业理性与合同解释衔接的视角进行研判。  相似文献   

18.
“定金”和“订金”是民法学中的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购买或交易房屋时,人们却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开发商或二手房交易买卖双方在开具发票或书面合同中将”定”字写成“订”字,一字之差。法律含义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一则案例,从合同解除的意义和定金条款的性质方面分析了合同解除后定金条款仍能适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保险法》第15条规定了投保人的合同解除权,其内容为“除本法另有规定或者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可以解除保险合同。”对于投保人之“任意解除权”,结合保险合同之特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四个问题需要我们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