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财政制度领域,哈耶克认为,分派个人税额所须依凭的一般性规则与确定所需征收税款总额的决策分属于不同的规则范畴.因此,这两种规则的制定权力应赋予不同的机关行使.藉此,哈耶克构建了其财政权力分立的理论.文章认为这一理论对避免公共财政的过度扩张和确保税收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苏金 《消费导刊》2013,(11):83-83
20世纪初期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哈耶克在它的《货币的非国家化》中完整阐述了一种去国家化非主权货币的构想:废除中央银行制度,允许私人货币发行,并自由竞争,可惜由于当时技术所限这个议题一直悬而未决。  相似文献   

3.
张充 《现代商业》2014,(31):87-88
货币的非国家化就是取消国家对货币发行的垄断权,进而允许私人发行货币进行自由竞争,从而可以维持稳定的价格水平。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通货膨胀现象日益严重,而降低通货膨胀的政策却是收效甚微。本文通过对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的理论的研究力图为我国降低通货膨胀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下,重构世界货币体系的呼声让黄金再次显现,以货币数量理论为基础,从自由市场及黄金为锚两方面对真金本位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推演,把弗里德曼与哈耶克两种截然相反的金本位思路进行了统一,认为金本位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世界货币的重构还只是理想状态,在政治、文化全球化过程中没有几近融合的情况下,牙买加货币体系将持续下去,推测将来的国际货币体系为区域化货币体系融合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作者从银行信用货币表现形式引入"数字化货币"概念,分析货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系,观察"数字化货币"在商品流通中的运用,解析半"数字化货币"与半纸币交易方式的弊端,探讨"数字化货币"本质属性与信用保障,及对银行重组与职能转变的要求,分析全面推行"数字化货币"的必要性与存在的障碍及应对,展望推行"数字化货币",中国经济、政治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将发生颠覆性改变。  相似文献   

6.
苏雅萍 《现代商业》2022,(10):116-118
本文综合考虑居民投资、政府债务和生产成本传导"价格阻塞"的影响,将通货膨胀指数由居民部门拓宽到居民、企业和政府三部门,重新构建三部门通胀指数.发现三部门通胀指数不仅修复了之前被低估的通胀水平,且证明了货币数量论依然有效,货币供给与CPI背离的主要原因是货币过度流向虚拟经济部门.三部门通胀指数能帮助央行更好地完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7.
一、对货币资金的影响分析 货币起源于交换,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生产力的发展使货币的形态处于变化当中,从远古时代的贝壳等实物形态到中世纪的贵金属,再到目前占统治地位的纸币,每一次形态的变化其各项职能也是同时发生着演变.20世纪中期以来的科技革命推动的生产力巨大发展,特别是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货币形态的变化提供了可能.货币形态的变化同时预示着货币职能以及由货币细胞组成的社会资金运动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世界储备货币规模的过度增长是近三十年来世界储备货币的最大的特征,是造成货币危机的根源所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以及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攀升使得国际储备货币的规模不断上升,这种过度增长会给世界经济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该文分析了世界储备货币规模过度增长的成因及其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危机,并提出了如何控制这种增长来减轻危机的货币战略。  相似文献   

9.
滕咭君 《中国市场》2014,(34):82-86
新自由主义代表人物哈耶克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本文以概念图的形式对"扩展秩序"理论进行概述,并对"扩展秩序"中的道德、自由、法律详细分析,最后评述哈耶克的"扩展秩序"理论对我国市场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粮食价格创出新高,棉花价格疯狂飙升,食油价格由跌转涨,蔬菜价格整体上涨,肉类价格恢复上涨,水果价格持续上涨.这轮农产品价格上涨是供求失衡、成本上升、自然灾害、货币过剩、游资炒作、物流不畅以及国际市场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抑制农产品价格过度上涨,必须着力提升农业生产力、健全农产品调控体系、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1.
李庆云 《中国市场》2010,(11):35-38
中国目前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正确的,但也存在货币供应过度宽松、信贷过度膨胀、资产价格上涨等问题。今后还需要控制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并加强对银行的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12.
邹平座  胥晓莺 《浙商》2010,(17):31-31
经济的全球化、社会化、自然化和市场失灵形成的物价上涨和资产泡沫,表面看是一种过度扩张的结果,其实它并不是单一的货币原因形成的。这种表象为各国政策制定者制造了“陷阱”。因此出台的紧缩政策不但不会解决物价上涨问题,反而使生产力被严重打击,货币的价值基础被破坏,货币泡沫更加严重;进一步紧缩使原有的问题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禹芳琴 《商业时代》2006,30(14):65-66
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货币是价值和财富的体现,是社会财富的集成。货币是交换的媒介,也是商品流通的媒介。货币对社会产生了双重影响:促进人的社会化;推动社会的互动;促成社会的分化;但对货币的过度追求也会引发道德危机;甚至产生货币拜物教。  相似文献   

14.
一、绿色货币和货币补偿机制的产生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绿色货币是一种无形货币,它是在西欧农业共同体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为适应西方货币市场动荡不定的局面而产生的.根据共同体农业政策,在农业共同市场内要制定统一的农产品价格,于是要求有一种统一的欧洲货币.该统一货币可与各成员国的货币按官方汇率兑换.可是,由于各国经济差异与利益不同,西欧至今尚未能建立起统一的货币.早在1962年开始建设农业共同市场时,共同体决定使用统一货币"计算单位",当时一个"计算单位"等于一个美元.到1968年7月,由于西方货币市场相对稳定,实行计算单位机制还比较顺利.1969年8月10日,法国法郎贬值12.5%,  相似文献   

15.
改革国际金融、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措施在于加强金融监管,防止金融过度创新,建立全球信用评级的统一标准,对特别提款权进行立法管理,建立储备货币的淘汰和进入门槛机制.本文还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从分析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着手 ,阐述了建立新的货币体系的必然性 ,指出货币区域化是通向新体系的现实选择。但以东南亚金融危机为转折点 ,亚洲各国越来越意识到区域货币合作的必要性 ,开始了区域货币合作之旅 ,并指出这是通向终极目标———货币联盟的过度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杠杆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名义杠杆率并不高,但潜在风险并不小,一是存在较多隐性债务,二是债务增长偏快.杠杆率的过快上升,与过度依赖间接融资、资金使用效率偏低、过剩产能占压大量资金以及货币信贷政策过度工具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如何在稳增长下有效化解债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当前金融监管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李松涛 《商场现代化》2005,(32):142-144
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购买消费活动是一个用货币替代商品的过程,是一个寻求货币和商品"资产"最优组合的活动过程.本文利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重新表述消费者只购买一种产品如何实现货币与商品资产的组合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杨艳林 《财贸研究》2013,24(1):115-122
借鉴基本因素均衡实际利率思想,构建对外资产基本因素均衡收益率缺口测算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尽管美元计价资产具有高流动性、安全性,并且供给量充分,但中国、印度、巴西三国对外美元资产均衡收益率缺口为负,美元"过度特权"与本币实际汇率价值损失效应是缺口为负的两大原因。美元主导的单极国际货币体系下,中国等国家对外资产低收益是必然的,即使在多元主权信用货币国际体系下,该现象也不会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西方经济制度伦理思想的建构过程中,哈耶克与弗里德曼各自承担的职责存在一定差异。“自由”是哈耶克思想的精髓和本质概括。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理念已俨然成为西方学界关于经济制度研究的伦理基础。如果说哈耶克主要为当代西方经济制度确立伦理逻辑的话,那么,以弗里德曼等为代表的专业经济学家群体则主要承担与伦理逻辑相适应的经济制度框架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