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世纪前期买办制度达到成熟;外商尝试对买办制度进行了局部改良,但不表明买办制度已经衰落,由于中国市场和中国社会的特殊性,买办制度此时还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买办制度在这一历史时期最充分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面临着盛极而衰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廖影 《商场现代化》2012,(25):17-18
买办是指在近代中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外商企业所延揽或雇佣的中间人或代理人,买办经济是近代中国出现的一种特殊经济形势。利用买办,外商能够实现他们在不平等条约中所不能取得的特殊权利。本文针对辛亥革命之前的买办经济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以期客观公正地对买办经济和买办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大潮下的新买办赵继红一、买办的重新兴起买办,指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纪人.原指欧洲人在印度雇佣的当地管家.在我国,"买办"一词,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清初专指为居住广东商馆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买人...  相似文献   

4.
买办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一种人物。早在鸦片战争前 ,随着中西经济交往的日渐频繁 ,买办就已经出现 ;鸦片战争后 ,外商大量来华经营 ,买办作为一种社会集团或者经济制度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其作用和职责也发生了变化。由于买办阶级是中国近代社会中一个十分特殊、重要的群体 ,对买办问题的研究 ,对买办性质的界定 ,一直是观点分歧较大的课题之一。美国田纳西大学历史学教授郝延平所著《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 :东西间桥梁》一书 ,论述了围绕买办展开的社会经济制度 ,探讨了买办在影响中国社会变革、经济发展 (尤其是早期工业化 )和文化思想转变等…  相似文献   

5.
买办作为近代社会最重要的一个社会符号,很早就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关于买办的研究成果斐然。对买办的研究是具有很强的历史及现实意义的。本文大胆尝试从经纪人的视角出发,尊重史实,以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知识为理论分析框架,辅之以博弈论有关知识,把我们的研究视野深入到买办制度的内部来看买办制度的有效性: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费用思路来探究买办制度存在的合理性;用委托——代理模型来分析买办制度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6.
通商口岸的新式买办商人最先接触到资本主义的企业制度,他们附股投资洋商企业,亲自感受到了这种企业制度模式的优势,进而模仿借鉴洋行企业的组织方式,自行创办新式企业,仿效西方资本家的经营方式,建立中国人自己发起的近代新式企业.西方新式企业制度得以移植中国,买办商人在近代企业制度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丁宁 《国际经贸探索》2007,23(3):45-47,65
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引入了物质性的要素,更为重要的是引入了对国企改革产生巨大冲击的新制度因素.比较外商直接投资条件下国企制度创新收益和成本的变化,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减少了国企制度创新的成本,同时使国企制度创新获得更大的利益,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国企诱致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8.
买办救国     
吴晓波 《商界》2008,(11):53-56
在很多教科书上,买办是一个遭人鄙视的贬义词,意为帝国主义奴才和爪牙的通称。如果用现在通俗的说法,买办就是跨国企业里的中方职业经理人。 然而,如果我们摈弃成见,探究历史,体会买办的阶层意识,我们会发现,他们中的有志之士在推动中国商业史的发展,引入现代企业治理方略,打开国人视野方面有着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代买办制度的经济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买办制度是近代我国最早的新式商业制度,它通过对传统封闭性网络的嵌入,在现代市场体系缺位的情况下,解决了进入障碍和风险控制的问题。回顾这段商业制度史,对于当代商业制度的创新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买办制度是我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商业制度,它通过对传统的封闭性网络的嵌入,在现代市场体系缺位的情况下,解决了进入障碍和风险控制的问题。回顾这段商业制度史,对于当代商业制度的创新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