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Web of science核心库为数据源,采取文献共被引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突现词分析等方法对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由最初的气候变化所导致的灾害到人们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认知,最后到对气候变化的应急管理机制,形成一个"影响—适应—管理"的演进路径;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的知识基础主要涉及"环境承载力""环境可变性""社会脆弱性""气候变化政策"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张志怀 《现代商业》2011,(11):50-52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不二方案,也是践行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低碳城市建设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将引领未来城市建设的新趋势。本文从我国推行节能减排和低碳城市建设的宏观背景与工作进展出发,在深入调查宝鸡铁塔厂和中铁宝桥等企业的基础上,分析了宝鸡节能减排与低碳城市建设面临的困难,提出了推进宝鸡节能减排和低碳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城市发展低碳经济有点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市暴雨积涝灾害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较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气象灾害之一,给城市居民生命安全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重大损失。研究依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及自然灾害风险形成机制,阐述了城市暴雨积涝灾害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暴雨积涝灾害风险评价概念框架,从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与脆弱性、防灾减灾能力四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并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建立城市暴雨积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为城市暴雨积涝灾害风险定量评价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基于人口经济学的文献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正在经历一场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面对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系统因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条件而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对自然的依存度下降,气候变化对人口变动的直接影响越来越弱,而人口变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却愈演愈烈.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城市化带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是导致气候变化更为关键的因素.多因素交织叠加,导致人口变动产生的气候效应在快速城市化阶段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暴雨、洪水、风雪……城市越来越频繁地遭受种种极端气候的侵袭。如何帮助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景观建筑系主任克里斯蒂娜·希尔(KristinaHill)是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建筑环境及自然环境这一领域的专家。她指出,专业设计师们必须从实际和心理两方面做好准备帮助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我们经济的未来,多数人的健康、安全以及福利都要依靠现在的最佳实践"。令她欣慰的是,已经有城市着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等日益加剧,旅游业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最为敏感和脆弱的产业之一,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影响研究业已成为国际旅游科学研究的新热点。对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旅游业对气候变化的缓解与适应研究、旅游业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研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与展望,可以为我国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暴露-敏感性和恢复力两个方面,构建湘江流域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湘江流域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湘江流域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较为显著,长沙、株洲、岳阳和永州处于轻微脆弱性状态,湘潭、衡阳、郴州和娄底处于中度脆弱性状态;从流域空间看,上游城市永州脆弱性指数较低,中游城市衡阳和郴州脆弱性指数较高,下游城市脆弱性指数差异较大,高低各异,其中长沙、株洲和岳阳脆弱性指数较低,湘潭和娄底脆弱性指数高。  相似文献   

8.
城市自然灾害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较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灾害之一,给城市居民生命安全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重大损失。依据自然灾害应急理论,阐述了城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概念及内容,并构建了城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评估概念框架、指标体系,利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建立城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评估模型及评价技术流程,为城市自然灾害应急评估定量评价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AHP与综合模糊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城市面对PM2.5污染的脆弱性。通过AHP方法选取了13项敏感因子建立了城市面对PM2.5污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运用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了6个城市对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到6个城市面对PM2.5污染的脆弱性等级,计算结果与相关记录一致,证明该方法适用于评价城市面对PM2.5污染的脆弱性。最后,分析各个城市面对PM2.5污染脆弱性的主要成因并给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系统脆弱性的内涵,从煤炭城市社会系统的敏感性及应对能力两个方面构建了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并对我国中部地区10个典型煤炭城市社会脆弱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发展阶段的演进,煤炭城市社会系统脆弱性差异较大;从城市规模上看,社会系统脆弱性平均得分呈现出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的趋势;依据社会系统脆弱性特征将中部地区典型煤炭城市划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城市既是人类活动的聚集地,又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所以就成为碳排放的集中地,建设低碳城市理应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就低碳城市的建设提出一些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环境与发展挑战。城市是全球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而低碳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领域。文章分析了发展低碳城市的原因,介绍了国际、国内的低碳城市发展的创新与实践,总结了发达国家低碳城市发展中值得借鉴的创新理念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和城市科学交叉研究的产物,即针对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退化及城乡居民生存条件恶化等城市问题,综合生态学方法,从系统、整体、多因子的角度研究城市系统及其他人类居住地。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资源能源短缺问题的逐步升级,温室气体排放快速上涨,气候变化问题日渐严峻,"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作为一种协调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新模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转变传统发展模式、谋求城市新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自然灾害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安全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及时防范气候变化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金融风险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综述的基础上,以自然灾害冲击、金融中介以及多个经济主体为分析对象构建了DSGE模型,阐明了自然灾害对金融变量的影响以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自然灾害冲击短期使资产价格上升,长期使资产价格下降,并提高了资本收益率的风险溢价;自然灾害冲击对银行信贷需求和总资产造成负向冲击,并使产出和资本存量减少;自然灾害冲击主要通过资产价格、融资成本以及信贷需求产生影响,加剧金融风险并反馈于实体经济。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碳减排等措施缓解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与金融风险,完善应对自然灾害的体制机制建设,重点防范自然灾害对金融体系的负面冲击效应及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气象灾害诸如暴雨洪涝、干旱、台风、浓雾、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日益严重,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惨痛的教训使人们认识到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6.
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气候变化已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本文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并就企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对企业良性健康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森林是一个极易遭受气候变化等自然灾害侵袭和意外事故影响的生态系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日渐凸显,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甚至已经从一个生态问题、环境问题,逐步的演变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乃至关乎到人类的生存。为此,应加强法律手段的运用,将气候变化与森林防治有机结合起来,完善森林灾害法律防治体系,以更好地应对森林灾害的加剧和气候变暖趋势的恶化。  相似文献   

18.
《品牌》2015,(1)
随着我国的人口迁移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农村老年人移居城市这一现象逐渐增多,但农村老年人群体在城市中的社会适应性也倍受关注。在此,分析农村老年人移居城市的适应性,后从个体角度、家庭角度、社区角度和政府角度分析社会工作对农村老年人移居城市适应性的介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屡次发生旅游活动受气候变化影响而被中断并造成不少游客伤亡,因而气候变化对旅游活动影响的研究便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旅游活动的三要素即旅游资源、旅游者、旅游业等的不利影响,并从旅游目的地、游客、旅行社等角度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加快大连低碳城市建设,是顺应当今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正确战略选择,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大连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