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2013年是我国大资管业务正式起航的一年,信托业务持续增长,并稳坐资产规模冠军;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范围实现革命性扩展;银行启动资产管理业务试点;证券公司发力集合理财计划;公募基金专户子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中,资管产品已占据不可忽视的位置。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在新的监管框架下,资管业务转型在去通道、降杠杆、期限匹配、净值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2021年是资管新规3年过渡期收官之年,保本理财产品实现清零,净值型产品比例大幅增加,多层嵌套现象得到改善,信托公司新旧发展动能的转换已到达相对均衡的临界点,资管业务迈入规范发展新阶段。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也面临着部分产品打“擦边球”、净值化不彻底、存量产品难消化等后续问题。因此,应不断完善资管制度,合理调整底层资产配置,以净值化管理为核心提升机构资产管理能力,加大投资者教育建立对净值波动和风险承担的意识,有效处理资管业务过渡期结束后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以来,资管行业“除虚胖强肌肉”,扎实推进规范化转型。随着刚兑理财产品的逐渐消失,如何发展普惠资管产品是各类资管机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站在投资的视角,多资产和多策略是实现绝对收益的核心,投顾和投资管理是实现普惠资管的主要方式,资产配置能力的提升和金融科技的积极赋能是普惠资管发展的两大助力。  相似文献   

4.
资管新规落地一年多,在旧模式基础上野蛮生长的资管行业在资管新规的引导下,新生态正在逐步成型。商业银行资管业务也只有通过不断调整转型方向,适应行业新生态的发展。本文通过提出"思想、组织、产品、投资、系统、考核、队伍转型"七大转型策略,助推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站在新的起点上,顺应形势变革,打造价值创造新动能,实现稳步转型。  相似文献   

5.
资管新规出台以来,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经过三年多的规范整改,私募资管业务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公募业务规模质量同步提升,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服务实体经济、驱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未来行业应继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塑造特色化、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严守合规和风控底线,努力做到服务大局、开创新局。  相似文献   

6.
35份提案、近8万字---作为公募基金行业唯一一位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总裁谢卫自2008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至今已参政议政15年,履职“成绩单”亮眼。随着资管新规逐渐落地,打破刚兑、理财产品净值化已是大势所趋,公募基金迎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最新数据显示,国内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已突破25万亿元,成为财富管理行业的中流砥柱。今年全国两会,谢卫带来了两份提案,一份是《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另一份是《关于增强公募基金服务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能力建设的建议》,均聚焦公募基金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资管新规及其配套制度,构建了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规则体系。产品净值化管理作为资管新规的重要规则,是推动资管业务回归本源、有序打破资管领域刚性兑付的基石。当前,资管产品净值化转型取得初步成效,社会各界关于买者“自享收益、自担风险”的投资理念正在形成。为推动我国资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坚持资管新规基本方向,考虑宏观变量和市场承受力,继续有序推进资管产品净值化管理,顺利实现资管行业转型升级,服务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8年4月27日,资管新规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资管行业进入了统一监管的新时代。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的地方法人银行,由于在资金实力、系统建设、投研能力、客户培育等方面较全国性银行相对不足,资管新规出台一年来其资产管理业务转型情况如何是本文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湖南省地方法人银行为例,重点分析资管新政实施以来地方法人银行在流动性、投资配置、净值化转型、风控管理的发展状况,并对如何落实好资管新规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融市场发展的新变化金融机构经营范围扩大,资产管理行业混业经营2012年5月以来的券商创新及新的证券监管法规出台,放松了对证券公司设立审批的限制,未来从事证券投资、证券咨询、私募基金等机构可申请变更为专业的证券公司,允许证券公司发行公募基金,单一及多个客户的资产管理计划。2012年6月保险新政"13条"出台,保险公司在保险资金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基础上可发行公募基金和其他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也可受托管理养老  相似文献   

10.
在资管新规确立的主动化、净值化的监管导向下,“大资管”新格局呈现出监管政策持续完善、业务模式回归本源、交叉金融领域风险持续收敛、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等特点。迈入全面制直化时代,银行理财高质量发展须坚持“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资管业务本质;深化客户细分;强化渠道建设;深化资管行业合作。  相似文献   

11.
"大资管"一词如今被越来越多的提到。之所以在资管前突出一个"大"字,理由在于随着监管的不断放松,各机构原有资管业务不断的外延拓展。随着"大资管"模式的日渐清晰和考虑到该模式对风险投资行业和机构的影响,对大资管时代风险投资机构的创新战略进行研究有着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PPP项目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收期限长,与资管产品短期化倾向的矛盾是产生PPP融资困境的根源,造成以"明股实债"为特点的"伪PPP"项目充斥市场,加剧了"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资金池及期限错配"等资管乱象。2018年4月出台的资管新规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核心,打破分业监管体制,引导资管产品回归信托大格局,从长期看有利于资管业正本清源,回归正常有序竞争,并间接推升PPP项目融资质量,实现投资者保护与投融资并进。但面对日益规范的PPP政策法规和资管新规的强监管态势, PPP项目融资应通过引入保险资金、推行"PPP+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变融资观念为投资观念,逐步将PPP项目完全置于市场竞争中,突破资管新规下PPP项目融资新困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理财逐渐成为资管子行业中最为主要的部分。2018年,“资管新规”及与其配套的“理财新规”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先后出台,统一监管标准、加快净值化转型、打破刚性兑付、期限错配和消除多层嵌套逐渐成为资管行业共同的监管方向,商业银行的理财市场面临着重大的转型和调整。文章以黑龙江省为分析对象,探讨了资管新规出台后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苑志宏 《银行家》2022,(1):94-97
临近2021年岁末,资管新规过渡期行将结束.在三年半的资管新规过渡期之中,一方面,以资管新规为主体的资管行业统一监管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完备,包括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保险资管、信托、证券资管、私募基金等在内的各类资管机构打破了行业桎梏和牌照垄断,消除了监管套利,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得到统一;另一方面,不合规存量业务得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020年以来私募资管业务相关监管政策和政策动向做了梳理,分析了政策对私募资管业务的影响,通过2020年一季度翔实的相关统计数据,多维度分析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各类私募资管业务发展现状,并对私募资管业务发展提出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资管新规过渡期资产管理行业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保险资管产品逐步落实资管新规的措施,保持持续发展态势。为持续推动保险资管产品的健康发展,本文建议适度拓宽基础资产范围,持续加强投资能力建设,强化内控及风险管理,完善要素市场,增强产品流动性,加强行业自律和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7.
私募基金门槛太高,大部分投资者很难触及,公募基金又太大众,手里资金宽裕的投资者或许想在其中找到一种中间产品。由证券公司发行和管理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以下简称券商产品)似乎是个解决方案,一般门槛在  相似文献   

18.
王夕文 《北方金融》2023,(11):95-98
持续三年的“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收官,金融机构在2022年迎来净值化元年。在这一年里,金融机构根据“新规”要求打破刚性兑付,运行“净值化”产品,努力营造良好的资产管理业务环境,但同时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某些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在2022年11月期间出现了市场净值低于理财产品初始净值的情况,被称为“破净”现象,由此进一步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本文以某中小商业银行为例进行分析,找到其问题所在,并从投资者教育、投研能力、资产配置及监管监督四个方面提出相应措施,为今后资管产品业务的蓬勃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14年以来,监管层针对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陆续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呈现明显的从严监管趋势.2018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成为覆盖全面的纲领性原则性文件,大资管格局将得到重塑.论文描述我国券商资管市场格局,分析资管新规对中小券商资管业务的影响,指出其面临的传统业务受阻、客户需求偏差、营销渠道狭窄等方面的存在问题,提出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拓展三方代销渠道、创新产品设计服务等具体措施,力求拓展从严监管背景下券商资管业务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自2018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发布以来,在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影子银行无序扩张得到有效治理,资管业务有序转型,净值型产品占比稳步提升,资金空转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持续助力实体经济发展。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同时资管新规过渡期将于年底结束,资管业要把握新机遇,顺应居民财富配置需求,通过积极参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努力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本期中,本刊组织专题,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支持资管行业深度参与银行间市场、资管产品创新、普惠资管投资策略、科技赋能资管等角度作深入探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