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英语里,每句话一般都要有一个动词作谓语,所以有人说“动词是句子的生命”,没有动词不成句子。汉语的情形不完全一样,有时可以不用动词,而用形容词作谓语。然而,汉语以动词作谓语的“动句”还是占了绝大部分。动词的意义非常复杂,动句的结构也变化多端。动句结构的变化与动词意义的不同,我以为存在着一种对应或相关的关  相似文献   

2.
"介词+一+量词+名词"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在许多情况下,数词"一"可以省略变成"介词+量词+名词"结构。本文主要研究了"介词+量词+名词"结构中介词的范围,总结出哪些介词可以应用在这个结构中,哪些介词不可以应用在此结构中,并尝试解释其中的道理。当"一"不表示数字"一"的概念,后面的名词表示的是"类"的概念,或者整个结构强调的是后面的名词的特征或最后的结果时,"一"的概念被淡化,进而省略。  相似文献   

3.
倡导理想培养模式提升MBA培养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使MBA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尽管我国MBA教育取得长足进展,但因定位不准确等原因还存在培养质量不理想等问题。运用理想类型的方法,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可以建构MBA之理想培养模式:“卓越”的理念+“精英”的培养目标+“规范创新”的培养过程+“一流”的条件保障。  相似文献   

4.
本通过英语介词及其结构与汉语介词的比较,提示两在各自语言中数量和使用频率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英语介词结构在译成汉语是否有一定的汉语结构与之相应,试图寻找出汉、英两种语言而深层结构上的互通或互译之处。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将两种事物加以比较常使用"S比NP还AP"的句式,程度副词"还"后面常用表比较结果的形容词,也可接动宾或动补结构。但是在口语和一些文学作品中存在着"S比NP还NP"的特殊句式,在程度副词"还"后用名词做比较结果项,并且这个比较结果项与介词"比"后的比较客体用的是同一个名词,来突出比较主体S所具有的某些性质特征。可将"S比NP还NP"看作是一种构式,从构式语法的角度来分析这一语言现象,因其具有构式的所有特征。这一构式的产生可以用糅合理论来解释,是汉语中表示比较的表达式"S比NP还(更)AP"参照同语式"NP是NP"类推所形成的表达方式。这一语言表达方式既简洁明了又不失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用英语写作或者将英汉两种语言互译的语言转换过程中,在遣词造句方面必然要遇到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语义关系问题,这就是英汉语义对应关系。笔者认为,英语和汉语在语义上有三种对应关系: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和缺乏对应。本文拟对此三种关系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X1X2+的”格式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是汉语中一种特有的语法现象。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该格式的结构特点、语法意义、句法功能等方面进行考察,总结出一系列相关规律,对该格式形成了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肯定和否定是两个相对的概念,肯定和否定又是相互联系的现象。在现代俄语中经常能看到形态上否定、语义上肯定的句子;也能看到带有否定标志的否定句形式,却表示肯定意义的句子。文章就肯定句和否定句相互转换的结构模式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9.
汉语中一般除了存在大量动宾结构外,还有大量的连动式、兼语式现象。而在英语中只在某些固定用法中有连动、兼语现象出现。在英语中动词名词化的方法大致有屈折变化、派生法和零变化三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典型述补结构“V得R”与句式“NP VP AP”之间的对比和变换分析,论证句式“NP VP AP”无论在句法形式特征上,还是语法意义上,均表现为一种特殊的“主 述 (宾) 补”结构,并对形成这种句式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隐现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一种较为独特的结构,用来表示某处出现或消失了某人或某物。其基本的句法结构是:时间/处所名词+非宾格动词+无定名词。在最简方案框架下,运用移位的复制理论(CopyTheoryofMove-ment)和探针一目标匹配(Probe-GoalMatching)的句法操作,能够充分解释现代汉语隐现结构的动态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同源宾语结构由两个部分构成:不及物动词+同源宾语。它的基本功能是动词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过程,其同源宾语表示该动作的结果。只有说话者对每个部分的语法形式做出合理的选择,才能保证该结构的基本功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同源宾语结构是有标记结构的,它的可接受性受惯例或语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结构助词“的”在现代汉语定中词组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出现频率高,用法也非常复杂,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定中词组时,对“的’:字的隐现规律的把握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的”的必现、可现、不现三个方面对其隐现规律作一个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主题化、左偏置话题结构都属于主语前有其他前置成分的句子,在英汉语中都存在。翻译时汉语主题化、左偏置话题结构不用英语主题化、左偏置话题结构对译;当原文词序体现特殊的篇章、信息或文体意义时,泽者用反成表达、被动语态、拆译等手段保留这种词序;不能保留时。译者采用补救措施再现原文词序体现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谷素萍 《企业家天地》2011,(12):159-160
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双宾语结构句式。两种语言的双宾语句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不同的地方。通过汉、英语对比,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汉语双宾语句的特点,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认清受母语影响而产生偏误的根源所在,从而达到避免来自母语的干扰,真正掌握汉、英两种语言双宾语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就语言而言,公约和法律文本通常采用的是很高地位的语体,因为公约和法律文本要表述的是一种社会约定的语义关系,因此具有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和语外释义空间小的特点,这使语义具有同一性和严密性。英语的这种严密性主要表现在句法结构上的严密的层次性,而汉语则表现在话语结构层次严密性上,翻译中为了避免的“欧式汉语”或“汉式英语”,就必须兼顾英汉两种语言的这种区别,不能只从一个单一的层面,比如句法结构或话语结构单一层面追求语言间的转换。此外还可应用信息结构来考察和调整译文,以求达到两种语言的语篇或句子在语义和语体结构上的“综合对等”。  相似文献   

17.
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主题结构在表现方式、出现频率、生成规则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其语言特征是英语主语显著、汉语主题显著。把握两种语言主题结构的作用和特征,坚持不同的语法本体观,尊重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语言现实,排除相互之间语法概念和语法规范的干扰,可以进一步识别、确立和完备汉语自身的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18.
“前、后”是语言中最基本的两个方位词,既可以指涉空间,又可以指代时间,汉语中“前、后”两个字本身有多种空间和时间意义,而英语通过多个词汇来表达相对应的含义。“前、后”在英语和汉语中表达方式的异同,反映了中西方在时空思维上的深层差异。  相似文献   

19.
形容词短语结构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许多形容词作表语时其后面常带有补充成分,从而构成作表语的形容词短语,本在对这类短语常见的“形容词+不定式”和“形容词+介词短语”这两种结构中的不定式和介词短语,在语法功能上讲行认真细致分析,在此基础上,并对这两种结构主要在to eb后面作表语时的某些特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V在了N”结构是现代汉语中新兴的语法格式。本对“V在了N”格式的结构进行全面考察,考察V和N的构成,重点考察《动词用法词典)中的动词,把进入“V在了N”结构的动词分为四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