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货币政策是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作用于实体经济.本文阐述了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资产价格传导渠道、汇率传导渠道以及信用传导渠道的主要理论,指出我国三种非信用传导渠道因缺乏市场机制和微观基础发挥作用受限,在目前以间接金融为主,银行金融中介作为金融体系主体的情况下,银行信贷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直是各国中央银行及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也始终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货币政策对信贷渠道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出了目前我国货币渠道在我国货币传导机制中是有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王婷婷 《商》2014,(16):92-9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应大小可以直接的影响并决定货币政策在对宏观经济调控上面的调控程度。本文主要是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划分成四个不同的渠道:利率传导渠道、资产价格的传导渠道、汇率传导渠道、信贷传导渠道,并对此四种渠道进行详细的描述。最后,还将我国目前学术界关于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应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商》2014,(16):92-9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应大小可以直接的影响并决定货币政策在对宏观经济调控上面的调控程度。本文主要是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划分成四个不同的渠道:利率传导渠道、资产价格的传导渠道、汇率传导渠道、信贷传导渠道,并对此四种渠道进行详细的描述。最后,还将我国目前学术界关于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应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谈樱佳 《市场论坛》2007,(4):67-68,20
信贷渠道是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信贷渠道的传导效果却不令人满意。文章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微观主体三个层面来分析影响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贾晓萌 《中国市场》2014,(31):121-122
货币政策传导问题是关于货币政策作用过程和渠道及其作用程度和效果的重要问题,涉及经济金融的多个方面。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存款货币银行扮演着上承中央银行、下向企业和居民传达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并贯彻执行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角色。研究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对货币政策信号的传导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我国有效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山  王家庆  单卓 《商业时代》2011,(19):45-46
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传导过程是中央银行通过实施货币政策工具影响货币供应量,通过货币供应量的改变影响金融机构信贷规模,再通过信贷规模的变化影响消费和投资,最终影响到产出水平。本文利用2002年以来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数据,应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当代主流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运作机制以及传导效果进行了深层次的、长期静态分析以及短期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有效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在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仍然存在传导渠道效率评判标准缺失、传导机制受阻后货币政策效率偏低、金融市场欠发达对传导渠道疏通能力较低等问题。应采取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和利率传导渠道、强化货币政策工具定价和结构性调节功能、发展资本市场以拓展融资渠道、强化金融监管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等措施,努力疏通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原因主要有:中央银行在实现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中,货币政策在操作和作用发挥等方面受到一定限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在商业银行内部受阻,影响了货币政策实际效应的发挥。加快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和创新,要优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建立统一灵活高效的货币市场,完善和扩大资本市场,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提高货币政策决策的科学性,优化传导路径。  相似文献   

10.
岳忠宪 《商业时代》2006,(22):67-69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正进入一个历史性阶段,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效应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虽然拓宽了货币政策的调控对象,但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渠道不畅,存在着一些障碍性因素和制度性缺陷。本文认为,对于中央银行来说,在推进货币政策调控机制间接化改革的进程中,应尽快建立起与资本市场发展相适应的新货币政策运作框架。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的是中央银行的政策冲击通过引起经济过程中各中介变量的反应,进而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发生变化的方式与途径。目前西方众多经济学者中,由于各自观察的角度和强调的因素不同,使得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认识出现多流派的观点。如果从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的角度,一般可以将货币政策传导分为货币渠道(包括利率途径、汇率途径以及资产价格途径等)和信用渠道两个主要途径,进而也就形成了“货币观”和“信用观”两种观点。  相似文献   

12.
李惠子 《现代商业》2012,(24):45-46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作用过程,也可以说是货币政策各种措施的实施和发生效应的过程。实现货币政策的有效是各国中央银行力求实现的目标,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密切相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灵活有效是货币政策有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宏观经济层面和货币政策本身以及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等微观层面分析,使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弱化的原因包括金融抑制、外汇占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中央银行缺乏独立性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大力发展金融机构债券市场和企业短期债券市场、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协调发展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周锴 《华商》2008,(3):28-28
一、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现状改革开放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从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企业,基本没有商业银行、没有金融市场,传导过程简单直接,从政策手段直接到最终目标;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和金融机构的发展,货币政策形成从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企业的传导体系,货币市场尚未完全进入传导过程。九十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我国货币政策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有:信贷配给渠道、传统利率渠道、汇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心理预期渠道。通过实证研究,在我国务渠道发挥作用与西方不同,但货币政策传导效力是明显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尚不完善,还应构造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美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组成细分了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从分析公开市场操作目标的"宣布效应"、资产证券化、居民融资渠道的变化、金融合并等因素,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讨论美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变化,希望能给我国金融阶层以启迪。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影响经济活动的传导机制主要有货币政策传导的货币渠道和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货币渠道主要是分析利率、汇率变动对宏观经济变量产生影响 ;信贷渠道主要是通过银行、企业、居民资产负债表和银行信贷条件的变化 ,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从长远看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将是规范的货币渠道。在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 ,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8.
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在金融危机时期和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不同经济阶段实行了适度宽松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了经济复苏和稳定了经济增长。但我国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调节和中介目标的传递,以及使最终目标朝中央银行合意的目标区间移动的有效性程度,即货币政策传导效应较低。本文在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股票市场虽然还不能有效传导货币政策,但已经影响到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传递效果,所以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该考虑股票市场发展所产生的货币需求的内生性,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罗永波 《商业研究》2002,(22):121-122
加入WTO会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目标和对外依赖度等方面产生影响 ,我国中央银行可采取的货币政策应对措施主要有 :利率市场化改革 ,增加中央银行贷款的交易对象 ,加强资本项目管理 ,改进人民币汇率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