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解决贫困问题与民族问题的需要。生态伦理观与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生态伦理观为民族地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提供借鉴;生态伦理的"公平原则"是实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原则;可持续发展观蕴涵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精神。我国民族地区应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运用生态伦理理念构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桦树皮制品与黑龙江地区很多世居民族的衣、食、住、行等很多生活领域与经济活动都密切相关。桦皮制品在早期渔猎经济活动中占用十分重要的作用。手工业是北方渔猎民族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狩猎产品大量商品化之前,生活用品与生产用品很多都需要手工业来提供,很多民族的桦皮工艺品都融入了独特的加工方式和相应的民族风格。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党和国家对于少数民族经济的大力支持,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空前加强,民族工艺品逐渐具有了商业职能。这些传统工艺品在新时期以全新的方式传承者民族的文化,成为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促进增收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3.
李东亚 《商》2014,(32):254-254
南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为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平台。南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和民族产业经济经过长期的发展终于产生了互动,这种互动为整个南疆地区的经济发展走向科学化、成熟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鲁芬  毕丽芳  付秧 《江苏商论》2023,(7):50-52+57
民族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如何在提高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保持民族文化的原真性与吸引力,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丽江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民族文化旅游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海  武付华 《商业时代》2012,(15):21-22
民族地区呈现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社会分层日益明显、主体结构多元化等特点。在民族地区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我们在借鉴先前哲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验的基础上,并以民族地区的"现实问题"为导向,立足于改善民族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和发展境遇,坚持"梯级分层"推进的原则——以实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原生态文化是少数民族居住地(社区)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关系的总和,表现为原始的、民族民间的、传统的文化。处理好民族地区原生态文化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解决好原生态文化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关系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商》2016,(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了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大发展目标。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是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过程中复杂多样的习俗、文化成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在以少数民族为主的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与少数民族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它深刻地影响着少数民族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构成了少数民族文化存在和发展的主要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8.
叶宏 《商》2014,(14):154-154,149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少数民族地区,将旅游业与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有效的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与少数民族文化协调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社会协同的视角。对民族地区旅游业与少数民族文化协调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加强民族地区旅游业与少数民族文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商》2015,(4)
要想实现地区的全方位发展就必须有良好的民族关系作为基础,以及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民族文化之间彼此良性的互动能够有效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我们要从完善相关政策着手来形成民族文化互动的局势,包括民族文化产业、地区的就业以及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政策。只有建立在民族文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才能高效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加大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是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民族地区发展最大的资源是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一旦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消失,旅游资源面临枯竭,民族地区的发展会停滞,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就会中断。民族地区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如何对待地方民族文化的问题。要发展旅游必须保持文化独特性;要实现现代化目标,又必须学习和接受西方文化。于是民族地区出现了为了发展旅游,积极挖掘本民族本地区的独特文化,发展了旅游却带来学习西方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文化冲突现象。  相似文献   

11.
大理民族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30年来,大理少数民族文化呈现出去粗取精的发展趋势,大理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说来,区域内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文化资源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文章通过分析大理民族地区文化发展和经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该地区民族文化与经济和谐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少数民族地区县域公共服务的现状来看,民族地区县级政府财政基本是保工资、保运转的"吃饭财政".用于公共服务的财力严重不足.在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依然非常突出.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为例,对民族地区县域文化卫生服务供给状况进行分析,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那仁英·那肯 《商》2014,(39):102-103
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却比较落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又面临着诸多挑战。民族文化作为历史传承的资源和建树民族精神的工具如何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得以体现和运用,如何为民族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助推,民族经济发展又如何带动民族文化的进一步演进,这就成为当前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王炳  苏林 《价格月刊》2012,(4):41-45
基于多元文化视角去探讨民族地区经济安全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提出了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突出当地少数民族的发展主体地位,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内生性,走少数民族文化可延承的发展道路,以此维护民族地区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5.
"慢节奏"休闲旅游的兴起,使得乡村旅游成为发展的热潮。在体验经济的时代中,民族乡村旅游作为特使的乡村旅游形式,如何才能更好的发挥民族的文化特色,实现民族乡村特色文化与体验性的旅游产品更好地融合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据此,对村民乡村旅游及体验经济做了简单的介绍,在剖析民族乡村旅游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选择合适的开发资源、确定明确的主题、开发参与性高、体验性高的旅游产品等,以期对民族乡村地区的旅游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郭云  吴静 《商》2013,(17):410-410
民族地区由于自身经济、文化发展的局限性,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增强民族地区公民的公民意识,提高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民族地区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教育,要针对教育宣传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情况解决。以探索民族地区民族观教育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有富足的资源以发展旅游业,旅游业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方式,然而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旅游商品化现象。旅游商品化是对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冲击,实施旅游业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效应。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的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给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经济的发展与文化息息相关,城市化的实现也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文化。那么如何在城市化背景下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如何解决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是当今民族文化和谐发展的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主要聚集在少数民族地区,随着其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率得到提升,对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发挥促进作用。尽管,当前我国的民族文化产业得到了更多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民族文化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成为了民族文化旅游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本文就民族文化旅游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相似文献   

20.
《商》2016,(15)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民族经济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同于其他的国家,我国的民族数量多达56个,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个性,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过于死板,民族经济无法真正弘扬,也不利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文化是民族经济的精神象征,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具有统一性和关联性,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联系的十分紧密,经济的发展又会反作用于文化。过去的民族经济思想过于单一,没有认识到民族文化在其中的作用,忽视了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经济与文化的内涵无法统一在一起。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国的民族经济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必须强调文化的弘扬,通过充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发挥出文化的影响力,构建出多样的特色文化,从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更好的促进国家持续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