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重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东华  崔岩 《财贸研究》2019,30(7):15-24
先从理论层面分析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2005—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双重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正式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随着规制强度的提升,其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倒"N"型关系,正式环境规制强度存在最优区间;非正式环境规制能显著促进技术创新,但其促进作用随规制强度的提升而减弱;对于直接效应,正式环境规制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呈"U"型关系,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弱于正式环境规制;对于间接效应,非正式环境规制与正式环境规制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间接影响存在差异,非正式环境规制未能通过技术创新路径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蒋秋荣 《商》2013,(7):64-65
在现实生活中,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三个方面探讨了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本结论是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都有着正向的作用,尤其是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国2010-2019年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将环境规制、绿色金融与能源足迹纳入同一研究框架,探讨三者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升级降低能源足迹;绿色金融对环境规制与能源足迹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即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环境规制抑制能源足迹增长的效应就越明显;绿色金融通过强化环境规制的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升级效应对降低能源足迹起正向调节作用,即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助于环境规制发挥其正外部性,通过环境规制提升区域创新水平、驱动产业优化升级的效果就越好,进而降低能源足迹。因此,政府在积极推行环境规制政策的同时,应重视发挥绿色金融的激励和引导作用,通过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为环境规制更好地降低能源足迹“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不同强度的环境规制政策,对不同地区的产业升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设定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的模型,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的影响,分析表明征税控制型环境规制强度增加有利于东部地区产业升级,不利于中西部地区产业升级;投资治理型环境规制强度增加在全国范围内都不利于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5.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和对外贸易产业升级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利用省际数据,引入空间回归方法估计了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再进一步控制技术创新水平,加入空间依赖性来估计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实证研究表明银行信贷与技术创新和对外贸易产业升级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股票市场仅与对外贸易产业升级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保险市场并没有表现出对技术创新和对外贸易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财贸研究》2020,(3):29-42
取2004—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并将政府行为纳入分析框架,从而为"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研究框架提供合乎现实的经济解释。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是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较低和较高强度环境规制均无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适宜强度的环境规制则能够形成"清洗效应",从而驱动产业升级;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压力并不必然削弱环境规制的效力,适度的考核压力和合理的环境决策有助于形成最优环境规制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宜的财政分权有助于政府将有限精力从"如何创收"中解脱出来,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此外,技术进步和对外贸易对"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机制具有正向传导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和投资需求则具有逆向效力。  相似文献   

7.
郭进 《财贸经济》2019,40(3):147-160
在我国环境规制实现区域污染治理的过程中,会遭遇污染产业转移、投资领域变迁等规避问题。为检验有关规制措施的有效性,本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与环境行政处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相比,收缴排污费和增加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更加有效,这说明依靠环境规制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规制工具的选择。总体而言,财、税、费等市场调控类环境规制工具更适合我国国情。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收缴排污费和环境保护财政支出倒逼企业提高研发强度,进而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且二者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均呈现由弱变强、由不显著到显著的门槛效应。值得注意的是,严厉的行政处罚阻碍绿色技术创新,且不管规制强度如何,地方性法规对绿色技术创新并无显著影响。因此,为加强环境治理,促进绿色技术创新,需要构建市场化环境规制体系、注重环境规制顶层设计的落地,并适当提高环境规制强度。  相似文献   

8.
环境管制作为产业发展的约束条件之一,其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对产品发展或产业(企业)整体发展的影响,形成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环境管制会给企业带来产品升级的压力,达到更高环境标准的压力,以及在环保理念下获得企业发展的压力。这些压力或动力可能激励企业从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促进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9.
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效率具有多重影响,本文对环境规制与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关系及作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并采用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逐步回归法、联合显著检验法和调节效应检验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集聚、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效率提升的多重中介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有助于碳排放效率提升;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效率存在既有正向促进也有负向“遮掩”的多维关系;考虑时间和空间外部性,短期内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效率具有“本地-邻地”溢出效应,长期来看,会抑制邻地碳排放效率提升。因此,需要发挥环境规制对城市减排的结构和效率双向激励,鼓励关联产业合理集聚,重视“本地-邻地”的产业分工协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采用数理方法分析环境规制、行业异质性对产业集聚影响的基础上,选取2000-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探讨了环境规制、行业异质性对我国工业企业中17个行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对高污染行业与部分中等污染行业的区域产业集聚呈显著的“U”型关系;在中、西部地区,则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环境规制对低污染行业的区域产业集聚的影响不显著;行业异质性对东部地区各行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著为正,对中、西部地区各行业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汕头出口规模持续发展,产品结构和质量向中高端发展,市场日益多元化,环境规制趋严,迫使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寻求新出口增长点。运用2010—2017年数据考察国际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在促进汕头玩具出口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环境规制越严格,出口竞争力越低;而技术创新对竞争力具有正向促进效应。政府应制定适度的环境规制政策,调整创新投入结构,发挥环境规制的技术创新效应,加快产业向绿色生产转型升级,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科研投入、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0年~2013年中部六省数据构建了面板模型来分析科研投入、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长期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升级与科研投入的增加均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长期正相关关系,并且产业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比科研投入对其的影响效果更显著.应该从进一步落实国家产业扶持政策、明确产业升级过程中两级政府角色划分、加大科研投入和科技项目扶持力度、促进产学研良性结合等角度入手,实现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中介效应视角,本文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环境分权三个方面探讨环境规制对区域碳生产率影响的理论机制,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运用2008-2015年中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考察环境规制对区域碳生产率的门槛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地方政府竞争背景下,环境规制对区域碳生产率的影响会随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以及环境分权变化而发生根本性转变。换言之,在不同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环境分权水平条件下,环境规制对区域碳生产率的净效应分别呈现V型、倒V型、倒V型门槛特征;邻近地区间环境规制与区域碳生产率均存在局部聚集的空间特征,表现为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为实现2030年减排承诺的目标,除选择适宜的环境规制方式、力度以外,还需要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环境分权及区域协调等多个方面,优化环境规制的区域碳生产率效应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加快产业升级重点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实现产业升级。目前我国区域产业发展存在诸多弊端,因此笔者认为要实现区域产业的升级,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以技术创新为主体的二次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加快产业升级重点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实现产业升级。目前我国区域产业发展存在诸多弊端,因此笔者认为要实现区域产业的升级,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以技术创新为主体的二次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6.
促进出口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然而,关于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和潜在机制依然存在争议。本文利用中央政府“十二五”期间实施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3年的企业层面数据,探索了环境规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有效约束了受规制企业的污染排放行为并促进了其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做出贡献的结论在考虑政策设计的非随机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同时期的其他环境事件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环境规制对一般贸易和非国有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效应更明显,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力度可以强化环境规制与出口产品质量的正向关系;机制检验显示,由环境规制引发的技术创新是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本文为政府制定科学的环境政策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提供了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17.
于金  李楠 《财经论丛》2016,(8):105-113
以2007-2014年沪深A股上市的重污染行业的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交互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高管激励与环境规制交互效应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以及非东部地区企业中并不明显,表明波特假说的成立有一定的条件。其次,高管短期薪酬与环境规制的交互作用、高管持股比例与环境规制的交互作用对技术创新均存在正向作用。而高管在职消费仅在东部地区企业中增强波特假说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制造业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制造业升级带来产业的空心化以及国际产业转移和锁定,造成制造业发展停滞,对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具有极其不利影响,出现了大规模的垂直分离和再构。我国生产力水平具有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并受制于资本积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限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只有实现国家比较优势的转变,嵌入GVC所带来的机会,创造升级换代的环境,才能保障制造业升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6-2019年中国30省份的面板数据,从环境规制投入与成效角度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利用面板门槛、中介效应模型对环境规制强度影响我国出口贸易低碳转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我国出口贸易低碳转型之间存在门槛效应,且通过外国直接投资、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作用于出口贸易低碳转型;当环境规制强度较低时会显著促进出口贸易低碳转型。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由弱到强,其推动作用会被削弱并会产生一定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际环境规制与倒逼型产业技术升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引入产品的消费性负外部性和政府战略性补贴,拓展了Fischer和Serra(2000)消费外部性条件下政府最小技术标准制定行为的分析模型。欧美高于中国的环境标准,对中国传统产业产品的出口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企业针对减少消费性负外部性进行技术研发投入,与欧盟不断提高的环境规制进行博弈。研究表明,政府通过对本国企业减少消费性负外部性的技术改进和技术创新的战略性补贴,可以推动传统产业实现"倒逼"型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