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灵芝 《商》2014,(14):117-117,111
如果要成立正当防卫,则行为人需要具备防卫意识的存在。然而,偶然防卫的成立要件不需要具有防卫意识,因此偶然防卫不能成立正当防卫。但是偶然防卫在客观上起到了正当防卫的效果,防止了危害后果的产生。虽然偶然防卫不具有结果无价值,但因为主观上具有侵害他人重大法益的恶性,所以应该具备行为无价值。因此,可以从行为无价值的二元论来看,偶然防卫仍然构成犯罪未遂。  相似文献   

2.
荆赛红  郑志国  尚绪芝 《商》2013,(11):167-168
成立正当防卫,是否要求防卫人具有防卫意图一直以来都比较有争议。一般认为,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包括防卫认识和防卫目的,本文将在简要概述防卫意图不要说和防卫目的不要说的基础上,对防卫目的不要说之合理性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王明月 《商》2014,(46):149-149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作为主要的违法阻却事由,是法律赋予公民于私力救济层面享有的特殊权利.而假想防卫是正当防卫所引发出来的一种特殊情形.近年来对于假想防卫的研究已不再仅仅停留在正当防卫的特殊之列,而逐渐引起了学界的深入研究.并且,在某些情形下,假想防卫与紧急避险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值得我们加以认识和学习.  相似文献   

4.
李婷婷 《北方经贸》2014,(5):117-117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而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则构成防卫过当。基于此,对防卫限度问题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范圣华 《消费导刊》2009,(16):158-158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了正当防卫的概念。同时,在第二款、第三款中分别规定了防卫过当和特殊防卫权的问题。本文从正当防卫的概念入手,以防卫过当和特殊防卫为重点对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6.
牛伟宏 《消费导刊》2009,(16):159-159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本文通过对正当防卫的概念、目的等法律问题进行评析,并结合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内容的规定,对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7.
论无限防卫     
我国在1997年修订的现行刑法典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由此开创了我国无限防卫权刑事立法之先河。对于我国现行刑法关于无限防卫立法的做法,人们褒贬不一。以"构成要件"为切入点,采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对无限防卫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8.
论无限防卫     
我国在1997年修订的现行刑法典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由此开创了我国无限防卫权刑事立法之先河。对于我国现行刑法关于无限防卫立法的做法,人们褒贬不一。以“构成要件”为切入点,采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对无限防卫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9.
2018年8月27日发生的"昆山杀人案"经互联网传播发酵后,正当防卫问题再次引发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尽管,案发后数日,昆山市公安机关便火速以"于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为由对该案作出撤销案件决定,但有关该案的讨论热度依旧。刑法视野下公民如何进行私力救济以及正当防卫的限度问题是系列讨论的核心。以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的关系为基础,从正当防卫的制度理念、构成要件、评价方法等角度出发,对正当防卫的限度进行分析,有利于理清该案争议焦点、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相似文献   

10.
艾峰 《商》2012,(11):104-104
在我国现行立法中,对挑拨防卫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对挑拨防卫界定上的缺失以及针对此缺失而提出的完善。我国未来对挑拨防卫的界定中,应规定其行为的合法性,正确划分挑拨防卫的范围并应建立对挑拨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基于近年数据统计,我国刑事案件关于正当防卫的案件不在少数,可最终以正当防卫无罪化处理的凤毛麟角。为研究正当防卫条款是否能切实有效的保护公民的自身利益,成为公民保护自己的有效工具,因此将立足于事实案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探讨与分析正当防卫的限度,探究正当防卫在我国如何适用。  相似文献   

12.
正当防卫,究其本质而言是以暴止暴,正当防卫行为的实施,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意味着不法侵害者本人遭受暴力打击,应该为那么这种暴力打击套上枷锁.为正当防卫设置各种条件,规范其实施,就是最根本的途径,其中为正当防卫设置的起因条件就是第-道关卡.  相似文献   

13.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刑法学界人士较多认为是规定了无限防卫权,并且对这一规定的利弊颇有争议。然而,本文作者从防卫权的概念与本质、防卫权立法化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无限防卫权问题。  相似文献   

14.
阎思 《商》2014,(21):208-209
假想防卫过当由于发生少,情况复杂,刑事责任的认定问题在司法实践和理论界一直分歧不断。对于"双重错误"的假想防卫过当由于行为人陷入双重错误,主观上和客观上都有轻缓化认定的必要,一致被认定为是过失犯。但是本文认为对于此种假想防卫过当中意外的"双重错误",应该被认定为意外事件较为妥当。对于"单一错误",由于主观上有故意,客观上确有过限性侵害,所以认定为故意犯并无不妥,本文试从客体保护角度述明"单一错误"中故意的过限侵害,从而应当认定为故意犯罪。此外,对于假想防卫过当的处罚原则和依据也做了新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正当防卫制度是国家赋予公民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法律武器。本文试就正当防卫的修改、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和认定以及防卫过当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其内容的饱满和逻辑的严密使正当防卫理论更加充实和深刻。  相似文献   

16.
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于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与"杀人、抢劫、强奸、绑架"这些在刑法中有明确定义的词语不同,"行凶"属于日常用语范畴,难以准确定义。因此,一方面从学界研究出发,梳理了学界针对"行凶"含义现以形成的几种解释并加以评析;另一方面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相关司法判决中法院对"行凶"的界定标准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商》2015,(18)
防卫与控制是警察用来进行自我保护和制服、抓获、控制嫌疑人的一种专门技术技能,是警察执行职务中所使用的强制性手段之一。维和警察作为我国派驻维和任务区的执法力量,在日常的执勤执法活动中面临着很多风险。因此,熟练掌握防卫与控制技能,对于维和警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3月提示     
《进出口经理人》2011,(2):15-15
欧盟3月1日起实施针对进口货品的贸易防卫措施 欧盟委员会宣布,欧洲议会已与欧盟理事会就加强欧委会执行权力的新规达成最终协议。这些新法倒将适用于欧盟实行的贸易防卫措施,与中国出口商的利益息息相关。根新规定,贸易防卫等政策的执行措施将纳入正常制度内。到目前为止,欧盟理事会对贸易措施保有最终决定权。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范围内未成年人犯罪尤其是暴力性犯罪有着蔓延之势,甚至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公害之一。具体到中国的现实,对于防治未成年人犯罪以及罪错少年的重新社会化的问题,我们似乎拿不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由于长期受到刑事古典学派刑法理论以及传统的报应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刑罚偏向于重刑主义。与刑法古典学派强调一般预防不同的是,安塞尔的新社会防卫理论主张开展"非犯罪化"和"非刑事化"的人道主义刑事政策运动,主张对罪犯适用刑罚的目的不在于惩罚,而在于教育和挽救,从而使之再社会化,以达到防卫社会的最终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契合对未成年人给予特俗的人文关怀并加以特别保护的考量,也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  相似文献   

20.
《商》2015,(21)
2015年4月27日美日安保磋商委员会发表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重新定义了美日军事合作,取消了美日军事合作的地理限制范围,将美日军事合作推向"全球"。这一修订对中国周边地区安全形势及亚太安全形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拟从修订过程、主要变化特征以及所造成的影响方面对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进行简要分析。在日本首先安倍晋三访美之际,由美日两国外交部长与国防部长组成的美日安保磋商委员会(2+2会议)于2015年4月27日发表了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1,这是美日双方间隔18年后再次修订《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宣布建立"将促进旨在应对21世纪新产生的课题的更为有效的日美同盟关系",将美日同盟关系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新版《防卫合作指针》是在美日双方在新的国际关系背景下,根据双方各自利益需求进行修订的,同1997年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有较大变化。本文将从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修订过程、主要变化特征、造成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以期能对新版《防卫合作指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