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舒兰市森林碳汇与其他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碳源、碳汇、森林碳汇及林业碳汇的基本概念入手,以吉林省舒兰市森林资源数据为基数,重点对森林固碳中的土壤固碳和植被固碳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舒兰市的生态公益林的水源涵养、固土保肥、释放氧气、森林减灾等生态效益进行了测算。通过分析和测算,解决了舒兰市森林生态效益货币价值的量化问题。以舒兰市各项森林生态效益为例,得出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为社会提供森林生态产品收入远远大于投入,是一项长远的社会公益性投入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采取单一的公共财政途径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补偿,显得过于单纯化,应积极探索引入市场机制,寻求一些利用市场手段实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有效途径。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森林碳汇项目、森林水文流域补偿、森林生物多样性交易、森林生态旅游、提高森林的综合效益的介绍,探讨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市场化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森林生态效益的内涵、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等方面对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完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们刊出侯明明教授给中共昆明市委的“关于《种植元宝枫树,发展木本农业,保护松花坝水源区》的建议”供读者参看。  相似文献   

5.
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概述了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总体状况,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包括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涵义、理论依据、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必要性以及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一些主要问题。对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进行了述评,指出中国在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体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存在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总体状况,通过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回顾、补偿现状的描述,综述相关文献分析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再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对青海省乐都县退耕还林的调查等来看,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已势在必行;本文以林业分类经营为基础,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上探讨了生态效益补偿额度的确定方法,最后提出了用模糊聚类分析进行生态效益补偿主体区域分类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年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联合颁发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正式启动了全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试点工作,首批确定了11个省区的660个县级单位和2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行试点,安排试点面积2亿亩,注入启动资金10亿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建立,结束了长期以来无偿享用森林生态效益的历史,提高了全社会对森林生态效益的认识。但是现行办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一、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办法中存在的问题1.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辽宁等地开始征收林…  相似文献   

9.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长效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具有公共性和长期性的特征出发,对其执行中所应建立的资金保障机制、资金运行机制及其立法保障进行了探讨,以期确保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稳定有效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框架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是物种多样、资源丰富的生态系统,同时兼具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价值。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是稳定湿地周边经济,保障湿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在分析阐述我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立的目的、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我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涉及的相关利益者和主客体,探讨了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补偿标准、补偿手段,初步构建了我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补偿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