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茶叶是安徽省的传统优势农产品,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却阻碍了安徽茶叶的出口。本文从绿色壁垒对安徽茶叶出口的影响入手,分析安徽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蓝林 《现代商业》2014,(11):36-36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贸易壁垒逐步消解,但国外对中国农产品的技术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日趋严重,如今我国茶业出口遭受了绿色壁垒严重的影响,本文对我国茶叶出口过程中的问题的进行分析,最终从政府、行业、企业三方面给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为我国茶叶出口突破绿色壁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经贸文萃     
1福建茶叶年产量全国第一2010年福建省茶叶出口数量16133吨,出口创汇666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4%和16.2%,茶叶出口呈量价齐增态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湘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茶叶产量稳步上升,但湘茶出口的制约因素日益凸显.湖南是我国产茶大省,茶叶的出口现状与产茶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存在茶园规模小,优质茶叶产量低,出口企业竞争力不强,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阻碍等制约因素.提出培育优质茶园,提高茶叶质量,壮大湘茶出口企业,打造湘茶出口名牌,开发茶产品新领域,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湖南是中国茶叶出口大省,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比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非关税壁垒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诟病,继而产生了绿色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的产生滞阻了湖南茶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文章从绿色贸易壁垒对湖南省茶叶出口市场的影响入手,深入研究湖南省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并从政府和企业等多个维度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新型贸易保护措施,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球进出口贸易中发挥着重要功能。福建省是茶叶贸易出口大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绿色贸易壁垒成为福建茶叶贸易出口的主要障碍,针对绿色贸易壁垒对福建省茶叶贸易出口影响,从法律层面提出建立茶叶绿色包装制度、茶叶质量标准制度以及茶叶质量监控等制度。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茶叶生产地之一的福建省,其茶叶出口量占我国很大比重。多年来,这一传统支柱产业为福建省创造了一大笔财富。经过不断的发展,福建省茶产业逐渐完善,其产量也逐年增加。但是随着国际茶叶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福建省茶叶出口压力倍增。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主要分析了福建省茶叶的出口现状,阐述福建省茶叶出口的重要性和茶叶生产、出口状况,并通过国际环境这个大的视角来探讨福建省茶叶出口发展存在的问题,大致从企业、行业、政府这三个方面分析总结福建省茶叶出口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以茶为著名,其生产的乌龙茶产量占据全国的五分之一以上。主要研究了福建省的茶叶出口贸易情况,首先介绍了福建省茶叶的出口贸易现状,然后通过对现状的数量,提出了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面对的问题主要是贸易壁垒削弱福建省茶叶竞争力、市场拓展不足、缺乏知名品牌和茶叶质量问题,针对这些具体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期望能够对福建省茶叶的出口贸易起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9.
茶叶是浙江的传统优势农产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浙江茶叶出口在我国茶叶出口市场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然而,来自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却阻碍了浙江茶叶的出口。本文从绿色壁垒对浙江茶叶出口的影响入手,分析浙江茶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机遇,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是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大省,茶产量和出口量一直居全国前列。近年来福建省茶叶出口频繁遭遇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严重制约了茶叶出口规模,导致企业出口成本上升,价格优势下降。但同时也倒逼茶叶生产企业不断提高茶叶质量,打造无公害绿色产品,提高环保意识,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为有效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福建省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开展 ISO14000和环境标志认证,茶叶出口企业应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大力开发无公害绿色茶产品,加快技术创新,打造自主出口品牌,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扩大对外投资规模。  相似文献   

11.
国际贸易理论历经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五个阶段,主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贸易动因、贸易结构和贸易结果。依据不同的假设,贸易理论对影响贸易的边界条件的解释各不相同,对贸易动因解释也不相同;贸易结构从行业间贸易、行业内贸易发展为企业间贸易,国际贸易正在向全球化下的企业分工演变;贸易结果是国际贸易得以持续展开的效果,生产力提升是最终的结果。基于三个基本问题,比较各种国际贸易理论,揭示各种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限性,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世界货物贸易、世界服务贸易和国际技术贸易这三者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考察三者在贸易自由化方面的关系,认为技术贸易自由化的阻力是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中最小的,且发展最快;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阻力又小于货物贸易自由化的阻力,其发展速度快于货物贸易,并据此提出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刍议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报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90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领域中的争端和冲突日益增多,许多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开始越来越多地采取贸易报复。目前,贸易报复已成为制约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而要减少各国之间的贸易报复,首先需要真正地认识贸易报复。  相似文献   

14.
贸易体制中性化是贸易自由化的内在要求,但是,中性化并不等于自由化,贸易自由化必须包括贸易体制中性化和减少贸易干预两个方面。贸易自由化的实质是建立有效的市场经济机制,减少对贸易的行政干预是贸易自由化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白明 《中国市场》2010,(24):37-40
某种意义上,出现逆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对人民币低估论调的有力回击。不过,对我国这样的对外开放进程尚处于正在进行时的国家来说,如果贸易逆差规模过大,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服务贸易与美中贸易再平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钟惠芸 《商业研究》2011,(11):169-172
在不考虑其它影响美中贸易的因素情形下,本文深入地研究了服务贸易与美中贸易再平衡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服务贸易在平衡美中贸易失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缓解美中贸易失衡的有效工具。美中服务贸易顺差抵消美中货物贸易逆差的作用在将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仍会持续下去,而且抵消幅度可能会越来越大,这对美中贸易逆差的缩小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美中贸易失衡格局将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17.
论国际贸易中的商标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著华 《国际经贸探索》2001,17(1):66-69,82
商标权是民商事主体依法享有的基本民事权利之一。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贸市场竞争中,商标尤其是驰名商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商标的国际保护尚存在一些问题。“入世”在即,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本文结合TRIPS等公约的有关规定,较深入地探讨了我国商标在寻求国际保护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8.
WTO贸易救济措施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战略性贸易政策主要是通过征收关税、提供出口补贴和数量限制等措施来扶持本国的产业,提高竞争优势,在市场上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WTO是当今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组织和法律基础。GATT经历了八轮贸易谈判后,关税大幅度降低,一些补贴也不允许使用,这对成员方战略性贸易政策措施的使用起到了限制作用。与此同时,WTO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目前却成为了一些国家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新工具。本文阐述了WTO贸易救济措施的相关规定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常用工具关税、补贴和数量限制行使的影响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The present study attempts to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trade creation and trade diversion effects of ASEAN-India Free Trade Agreement in goods, which came into force in 2010. The paper applies a theoretically consistent gravity model and uses empirically robust procedures such as ordinary least squares and pseudo-Poisson maximum likelihood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ex post effects of the agreement at an aggregate level.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standard gravity variable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report expected signs, yet a reduction in export flows has been observed follow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ree trade agreement, giving rise to pure trade diversion effects.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uses recent OECD data on services trade restrictions (STRI) to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vices trade policies and cross‐border trade in services. A standard gravity model is enhanced by the STRI indices in a cross‐section regression analysis. Services trade restrictions a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both imports and exports of services. The surprisingly strong effect on services exports is probably explained by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Is and sector performance indicators. Consequently, services suppliers from less open countries are less competitive abroad. Bilateral differences in regulation are also found to curtail services trade over and above the impact of the trade liberalisation level. At the margin, regulatory differences have a larger effect on trade flows the lower the level of the ST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