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熊礼慧  朱新蓉  李言 《财贸经济》2021,42(10):87-101
本文基于2005-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研究股权质押与股市风险的关系.具体以股权质押为切入点,试图通过理论和实证检验分析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股价波动风险与极端市场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加剧股价波动风险,也会增加股票特质风险,股权质押对股价波动风险的影响大于对特质风险的影响;(2)相比于极端上涨市场风险,股权质押对极端下跌市场风险的影响更大,股权质押对危机时期极端下跌市场风险的加剧作用更大;(3)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公司融资约束并没有得到缓解,原因是控股股东将融入资金大量用于自身和第三方,只将少量资金用于上市公司.因此,本文结合结论提出了建议,以期在制度、操作等层面更好地规范股权质押业务,为防范化解股权质押风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股权质押作为一项新兴的融资工具,正在被上市公司广泛使用,但是2018年上半年股票下跌期间引发的股权质押爆仓风险引发了市场的重点关注与思考。本文对股权质押的动机、可能发生的风险、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以及如何防范与应对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对于全面认识和理解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促进上市公司合理规避股权质押风险和提升企业价值、促进监管部门加强股权质押风险监管从而保证金融市场稳定,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羽彤 《现代商业》2024,(5):118-122
在现代企业中,股权质押逐渐成为了企业资本融资的重要手段,这种融资方法的好处在于既不需要进行股权的转移,又可以快速地获得资金,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如企业股价波动增大、损害企业利益、加剧股东个人债务负担等。本文以东方园林为例,依据东方园林的企业经营情况和投资战略分析其股权质押的动因,并通过研究东方园林的经营状况,结合理论分析总结东方园林控股股东大量进行股权质押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价值下降等风险,并据此针对股权质押行为提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银行采取从紧的信贷政策,使得上市公司从银行获得资金越来越困难,同时,股权质押以其融资便利、质押比例高、市值规模大等特点,且能够在为企业缓解流动资金不足以及融资约束的问题的同时,保证股东的股权不变.这也使其成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选择.但与此同时,股权质押带来的风险也日渐凸显.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比例较大时会加剧股...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7~2017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多个大股东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当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时,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更低。在采用公司固定效应、倾向得分匹配以及双重差分分析等方法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细分产权性质后研究发现,其他大股东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本研究为保证股权质押缓解融资约束的同时,预防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爆发风险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融资需求是上市公司运行面临的重要问题,在银行信贷和大股东减持受到限制、资本市场并不活跃的情况下,股权质押以其独有的灵活性、轻资产性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缓解融资约束的首选方式。本文实证分析2011-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绩效产生的影响,发现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比国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更倾向于股权质押;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股权质押呈负相关关系,并受到股权性质的影响,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赌"意愿更加强烈,负相关关系更为显著;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绩效呈正向相关,这种相关性会因为股权性质不同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行为的不断普及,股权质押给上市公司带来融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部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比例过高,所引致的代理问题带来公司价值的降低远高于质押行为的正面效应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解释股权质押行为的利弊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本文选取FH公司作为案例对股权质押行为进行分析,得出我国股票市场存在大股东侵蚀小股东利益的现象。上市公司应该增加股权质押行为的透明度,加强对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毛慧敏 《商业会计》2021,(18):41-46
文章基于2016—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现金股利分配力度的相关关系并探究了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应计盈余管理正相关,与现金股利分配力度负相关,且应计盈余管理在质押比例与股利分配力度间起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应计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在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组、非融券标的组中更显著。文章研究结果表明,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行为亟待相关部门进一步的监督与疏导,投资者也应关注该行为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9.
齐多加 《北方经贸》2020,(1):118-119,135
股权质押这种融资方式迎来了井喷式的增长,成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一个常见的现象,国内外学者对其相关研究也在不断增加。本文通过阅读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以上市公司和公司股东这两个角度来梳理股权质押的动因及风险的相关文献,从上市公司、公司股东、监管机构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股权质押"爆雷"的事件时有发生,当然这也侧面说明了股权质押逐渐成为了控股股东偏爱的一种手段。虽说股权质押本身并不一定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但如果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下进而实施掏空行为则会严重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进行了股权质押后,控股股东面临着偿债压力和企业控制权丢失的风险,可能会出现以权谋私来缓解自身压力、保住自己控制权的行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造成了量化的控制权和量化的现金流权的偏离,降低了掏空成本、转移了风险,这一行为带来了控股股东侵占其他股东与债权人利益的动机,引发了"掏空"问题。本文以ST飞马为研究对象,对其股权质押和掏空行为深入探究,探究股权质押对掏空行为的影响机理,并基于我国当前股权质押的监管现状给出相应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